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孆 《南亚研究》2004,(2):12-1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什米尔问题出现了新的缓和气氛.这与近年来影响克什米尔问题的内外因素发生变化不无关联.首先是印巴国内民意的变化,其中包括舆论导向的变化、民间交流的活跃、普通百姓的厌倦心理,以及两国年轻人更倾向于用和平与友善的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其次是美俄态度的变化.这两国都避免自身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承担义务.前述内外两种因素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印巴缓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抗,采用谈判的政治解决方式,从而也使双边关系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敏 《南亚研究》2011,(4):80-92
尼泊尔与印度的水资源争端是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在处理与尼泊尔关系中的家长作风和利己主义行为、尼泊尔试图平衡印度影响的心理,以及尼泊尔政局动荡等因素是导致尼印水资源合作不畅的主要原因。由于尼印双方水资源争端的历史积怨,以及出于资金或技术方面的考虑,未来的尼印水资源合作有必要引入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陆地邻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尼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于1955年8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56年9月20日签订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边关系的《中尼友好条约》.中尼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及友好条约的签订,为促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庞中鹏 《社科纵横》2011,26(1):103-105
日本和印度同为亚洲国家,近年来日印两国不断接近,其双边关系的发展值得关注。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国家,需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而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是一个潜在巨大的市场。日印经济关系的发展互有所需,日方着眼于印度的巨大经济发展潜力,印方侧重于日本的技术与资金。  相似文献   

5.
王业超  宋德星 《南亚研究》2023,(1):70-96+157-158
21世纪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拓宽了各国经济领域的外延,同样也给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的频发使各国不断思考网络治理之路,制定网络安全战略,达成网络合作关系。为应对挑战,美印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合作,以期促进技术能力、加强互鉴水平和提升战略互信。美印两国发展水平不同,但在20余年的网络安全合作过程中能够较好弥合分歧,照顾彼此关切,达成系列合作成果。但美印对彼此的较高期待与实际行动的落差、两国网络发展水平及战略基点的差异,造成合作矛盾增生。总体看,两国网络安全合作将会维持现有合作高度,其战略成效的深化将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印关系逐渐升温,尤其在安全领域,双方合作的广度及深度令人印象深刻。两国在联合军演、防务产品销售、国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成果较为明显,借助安全合作协议的签署、联合机构的建立,双方安全合作机制化渐趋形成。未来两国安全合作是否会继续深化,机制建设中存在哪些促进及制约因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有助于深化对美印双边关系的认识,从而把握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印日双边关系升温,正走向"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安全、防卫、军事信息共享等各领域都加强了新合作,并夯实提升了经贸关系。印日关系的新发展势必会对地区稳定与和平产生深刻且复杂的影响,深入分析两国关系提升的动因及发展走向,将有助于我们审慎预判区域发展局势,有效处理相关国家关系。印日加强合作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高度相关,既出于经济发展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借力之考虑。当然,由于战略目标认知差异等种种限制性因素,印日合作未来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余翔  王栋 《南亚研究》2022,(2):86-109+158-159
美印在联合军事演习领域的合作与进展是冷战后美印关系发展最突出的成果之一。美印联合军演先后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一是冷战结束后美印旨在扩展两国合作领域的试探性阶段,二是“九一一”事件后美印建立起各军种、多层次、多类型、例行性联合军事演习体系的全面发展阶段,三是2014年以来美印关系再调整后两国向高层次、复杂合作、多边融合方向发展的对华战略协作阶段。随着美印联合军事演习作为两国军事部门间的重要合作议题逐渐成熟,两国联合军演的复杂程度和协同程度都获得极大提升,这一合作机制对美印关系的影响也愈益深入和复杂化。从美印军演合作议题发展本身的影响来看,美印联合军演加深了印度对美国的军备依赖,促进了美印军事战术一体化,增进了美印军方战略互信,加强了美印对华战略协作紧密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提出并启动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将对地区局势尤其是南海问题产生深远影响。观察美国战略动向尤其是美越关系走向,对中国保障周边安全、发展与东盟关系以及维护中国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越均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美国拓展对越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合作,战略意味浓厚,有意将越南打造成抗衡中国的重要依托。两国更意图在南海问题上联手制华。美方政策动向包括提升美越双边关系,邀请越南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加强军事互动以阻止中国对南海问题影响力增强等。然而,越南仍需顾及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质疑,在南海问题上低调借重美国,避免充当反华先锋。越南不会为美国战略而牺牲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0.
冷晓玲 《创新》2009,3(1):76-78
西藏问题长期以来成为中印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障碍。印度对西藏政策的从属性、两面性和长期性特点的形成,有来自深层次的国内因素,也有受复杂的国际背景的影响。近年来,印度政府开始意识到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然而,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还将有待于两国在西藏问题上对现有分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于2005年9月和2006年2月就伊朗核问题是否提交安理会审议进行了两次重要的表决。因为不结盟运动在理事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席位,致使印度备受伊朗和美国的拉拢。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印度支持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但印度通过平衡外交做到了既同美国签署了《核合作协定》,又维持了同伊朗的能源合作。本文试图通过详细分析印度的外交行为,来探讨印度怎样在复杂的伊朗核问题中获得经济利益,实现印度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体系的转型,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纷纷加强对非洲政策的力度。中印两国在非洲事务上的互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印度有自己独立的非洲政策,中国因素不是印度制定其非洲政策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坐标。中印在非洲事务上的共同利益大于矛盾冲突,存在合作的足够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印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中最具积极意义的领域,但随着两国经贸交流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各种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贸易非均衡问题和政治因素对经贸关系的干扰等.克服目前的障碍需要双方既有处理眼前问题的合适措施,也需要建立具有战略前瞻性的长远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进行了里程碑式的访问,将印美关系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奥巴马首访印度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印美之间的接触暗含中国因素。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导致印美之间接近的利益诉求,评估印美结盟对抗中国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外国帮助下,印度的太空事业得到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冷战结束后,印美双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太空合作成为其支柱之一。印度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太空合作提高大国地位,赶超中国太空发展,提升军事实力。两国太空合作加速了亚洲太空竞赛和太空军备竞赛,使印度战略弹道导弹得到发展,由此加剧南亚紧张局势,形成东亚安全困境,并恶化太空安全局势,增加核战风险。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与中印关系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亮 《南亚研究》2011,(3):53-65
未来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和保障,关键在于能否与把印度洋视作其国家安全要害的印度在印度洋事务上进行有效合作。中印两国间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内容将消解两国间所谓的"安全困境",增进互信。中印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合作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印参与自由贸易区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印两国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呈现出了许多共同的特点。与此同时,两国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又蕴含着一些矛盾和利益分歧。客观地看,两国参与自由贸易区难免发生利益碰撞,但只强调竞争并不符合两国利益。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orm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of India and Sri Lanka. While many of the social,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differ markedly between the countr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challenges, and reform directions are quite similar. Thus, the provident fund organizations in both countries need to modernize and benchmark their governance, operations, and investment policies. The dualism in their systems, which has resulted in relatively generous non–contributory pensions being provided to civil servants, also needs to be addressed. This dualism and the fiscal unsustainability of current civil service pension arrangements lend urgency to reforms in this area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prospects for voluntary tax–advantaged private sector schemes are encouraging, particularly in India. The conditions for reforms are more favourable now owing to hopeful signs of an end to longstanding conflict in Sri Lanka, and decade–long experience with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 in India.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实体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始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一种超脱于主流的立场,对发达国家要求其接受约束性排放限制嗤之以鼻。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指责和抨击印度,称其拒绝承担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的应尽责任,在达成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减排协议上设置障碍,以及反对以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国际努力等。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从气候变化对印度的影响、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国家政策的实施等方面入手,探究印度坚持强硬态度的根源,寻找中印在该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