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趋势和规律,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城乡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向转移.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政府既是制度、政策的制订者,也是实施者。鉴于我国对农民长期的制度性歧视这一客观现实,政府应该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合理、运作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化保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趋势和规律,突出重点难点,创新城乡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向转移. 相似文献
5.
6.
浅析云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及时有序转移,既是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以“富民为本”,积极寻找和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或行业。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大多以西方发展经济学为基础,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不相吻合。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小城镇道路也未能担当起转移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力发展农业,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延长农产品的经营链条,对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农村工业化才是解决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关系。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流向、规模和特点。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分析,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未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促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为缺失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自发性和无序性,政府行为不当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成本和低效益.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后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政策指导行为、制度保障行为、公共服务行为、法律规范行为、宏观调节行为、人力资源开发行为、市场服务行为、监督和仲裁行为、舆论导向行为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内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引起日益严重的农村空巢化和农业生产萎缩。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大量劳动力的密集投入,这种投入需要按照农时来展开,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过剩与不足随农闲与农忙而交替出现。通过基于就地就近原则的多种经营与兼业化,可以使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间灵活转移。然而,当沿海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取代在本地实现工业化的战略后,各种政策诱导农民放弃本地的兼业形式而进行跨区流动,从而使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被彻底抽离。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 《东南学术》2003,(Z1)
本文分析了闽西北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农业劳动力超出了刚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容量,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内拉力,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农民自发的选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计划生育、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等负效益。提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广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建立与完善劳动力中介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发展农村小城镇与返乡创业相结合,加速农村城镇化;扩大金融信贷渠道;完善农地“三权”分离机制,促进农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强政府的服务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易斯模型把乡一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曾经是一个人口流动率极低的国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本文试图从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背景、转移状况、影响转移的因素以及转移所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全面回顾,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能够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扩大就业门路,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它还作为现代农业和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枢纽,通过产品加工促进工业化,间接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交易机制促进市场化,间接驱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从而保障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有效性.据估算,1996-20016年农业产业化年均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740.93万人,约占同一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规模的11.32%.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十年来 ,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著述颇丰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世纪伊始 ,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不论是对社会结构的调整还是城乡差距的缩小都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因此 ,新时期再次研究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了 ,本文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两个视角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同时也指出制约其合理流动的限制因子不容忽视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现状自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以来 ,农村劳动力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从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复杂,跨区域转移就业使农村劳动力呈现大规模的往还流动,且大量转移的劳动力与城市化不能对接,这极大地影响了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要继续消除制度的障碍,但重点是要加快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改变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促进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推进中、西部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的巨大动力源,是一个融理念、追求,需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社会变移,因此它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和长期性.借鉴国外经验,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实现地方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结构的巨大动力源,是一个融理念、追求,需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社会变移,因此它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和长期性。借鉴国外经验,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实现地方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