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琳琳 《理论界》2004,(5):111-112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来改名为廷芳。〔1 〕祖籍广东新会,1842年7月30日出生于新加坡,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后来又取得英国大律师资格,成为“国人得为外国律师”的“第一人”。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致函给清廷,劝告清帝退位。在中国近代,律师出身的政治家,伍廷芳当成为最成功的一位。1922年6月23日,不幸逝世。遗著有《伍秩庸先生公牍》。伍廷芳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政坛人物、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他的法治思想对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伍廷…  相似文献   

2.
伍廷芳是晚清遐迩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奠基人之一。理论上,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独裁,向往民主共和;他还参与修改《大清现行刑例》,结束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历史。本文对其法律思想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伍廷芳的政治思想适应时代要求而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转变:从对物质文明的向往到对近代制度(政治)文明的追求;从主张渐进主义改良到投身民主革命的转变;从崇尚君主立宪到拥戴共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简论边沁的功利思想及法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和法律改革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其功利主义原理及立法改革,对英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一种观念上的先导作用。他的法律思想的合理内核,对中国法律制度和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法律传统问题的研究是每次社会变革、法制进步时倍受人们关注的法学论题之一。因为,一方面现代化的法律制度正是法律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对法律传统的态度及认识程度处处影响着人们如何建构现代法律体系。因此,对法律传统一词的界定以及对中国与西方法律传统的各自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分析。一、法律传统从实质上讲是一种法制度、法观念长时用的沿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流传下来并旦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的成分,往往被人们称为法律传统。传统一词,从汉语的语义上看,有沿传、流传之…  相似文献   

6.
一、法律权威的基本内涵有关权威的界定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美籍中国学者林毓生考察了“权威”的古典定义,认为“权威有使人服膺的力量;这种服膺是出自服膺者心甘情愿的意愿,否则他们服膺的便不是真的权威。”①虽然这一论述并非严格的权威界定,但指出权威的本质是力量与服从。就西方的文化传统而言,权威“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含有尊严、权力和力量的意思,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②美国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正是在这一传统基础上界定了权威的本质:“权威是一种力量,它把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团结为…  相似文献   

7.
元代借贷法律是中国法制历史承前启后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在立法上,从蒙古汗国后期起就沿用唐宋律令精神,确定有息借贷最高以一本一利为止,不得回利为本;确立利息三分原则,为明、清所袭用;尤其是通过程序和履行方式限制,缩小了从蒙古汗国早期所固有的斡脱钱债和军官放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理上,元代学者关于借贷古义的发明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人本法律观简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考论了法律观的历史进程神本法律观——物本法律观——社本法律观——人本法律观,揭示了法律从发生、异化到回归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人本法律观的科学涵义、立论依据和基本要求,论证了人是法律的本源、人是法律的依归、人是法律的主体、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的内容、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法律良恶的标准等人本法律观思想。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伍廷芳,一为革命党领袖,一为武昌起义后投身革命阵营的前清廷大员。由于均胸怀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信念,均具有正大磊落的品格,在辛亥革命至护法运动的十余年间,二人在为创立中华民国以及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中,真诚合作,艰辛与共,虽亦曾出现过若干分歧与隔膜。历经政治风云变幻,伍廷芳认识到孙中山是真正爱国者,故竭其智诚,辅佐孙中山的事业,终以八旬高龄病殁于第二次护法斗争中。  相似文献   

10.
11.
王通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通,字仲淹,殁后其弟子私谥文中子,是隋代大儒。著作有《续六经》等,但传下来的只有一部《文中子中说》(本文引此书只注篇名),这是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由其弟子薛收、姚义整理,最后由他儿子王福畴编订行世。这是我们研究王通思想的依据。一、中道,一以贯之王通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中道”。王通说为学“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魏相》)。批判刘炫谈六经多杂,指出“一以贯之可矣”(《周公》)。其弟子薛收也说:“大哉!夫子之道,一而已矣!”(《天地》)阮逸在(《文中子中说序》中说:“大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古代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从古迄今,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如申、韩、庄文的误解,汉初的政治实践,道教  相似文献   

13.
陈炽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炽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之前便呼吁变革。陈炽所以很早即提倡变法 ,是由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比较正确、清醒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作了全面规划 ,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主张。同时 ,他又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但是 ,他又强调 ,中国学习西方、进行资本主义变革当以不损害三纲为限度。他的极端的“西学中源”说也明显妨碍了他进一步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14.
从君宪到共和——论伍廷芳的政治制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廷芳(1842—1922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新加坡,四岁随父回国.他一生活了八十岁,几乎与近代中国前八十年相始终.前四十年,大多在海外求学、任职,是获取外国律师资格的第一个中国人,是香港立法局的第一位华人议员.后四十年,在国内政坛上进行政治实践,投身洋务运动,参与清末政治改革,参加建立民国,反对复辟反对军阀,最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贲志而终.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思想和实践,国内学界并无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其政治制度思想的形成、演变作一番考察,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伍廷芳的中西文化观崔禄春伍廷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家,也是一位系统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先进人物。他曾两次出任驻美公使,前后计及八年,其间,他多次以演讲或文章的形式论及中西文化问题。晚年寓居上海时撰出《美国视察记》一书,对中美文化有所比较。本文拟对伍廷...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乡村法律秩序是现时段在乡村形成的(存在的)与国家法律秩序既平行又相互交融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方性法律秩序。经过重新解读的地方化了的国家法律规则体系、地方习惯规则体系和赋予了强制执行力的乡村精英的理念共同构成了乡村法律秩序的渊源,居民自觉遵守、精英积极维护及国家的默认和许可是乡村法律秩序得到巩固和延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罗泽南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南一生投身教育近三十年 (1 9- 4 6岁 ) ,始终矢志不渝 ,兢兢业业 ,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也形成了对传统教育的独到体认。一、对科举制的认识罗氏认为今世科举之弊皆源于世风之滑颓 ,慕风变向 ,见风使舵 ,避重就轻 ,徒务虚名而置国事于不顾。士风的这一变异远远背离了国家选士育才的本义和科举的规范。他说 :“今日之思欲用世不能不应科举 ,应科举不能不作时文 ,然朝廷之以文章取士者 ,非徒欲其能为文也 ,欲其平日读书明理 ,探四子之精微 ,阐五经之奥义 ,扩其识见 ,端其身心 ,储其经济 ,裕其谋猷 ,以为天下国家用 ,…  相似文献   

18.
<正> 明清之际一代理学的终结者王夫之,以其浩繁而隐秀的诗文、文论,伏采潜发,片言居要,以其胶固王道的耿耿孤忠,婉曲平润的辞采风韵,曾织就了一部绚丽的船山美学思想。本文谨为浅见所及,试作其美学简论。(一)夫之美学思想散见于他的诗文、诗评、诗话及哲学著作之中。其美学思想的体系结构,大约可包含为互为关联的三个基本环节:美的哲学基础,审美心理的机制,诗乐艺术美。美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在夫之处,由世界本原、审美认识主体、美的本质及美的形态诸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19.
<正>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留下关于道德方面系统的论文。但是,他在《史记》中对各种人物的功过进行褒贬时,或直抒他的道德思想,或以“寓论断于序事之中”的笔法,流露出他的道德观念。因此,通过对《史记》的分析研究,是完全能够把握住司马迁的道德观的。建国以来,不少文章都谈论过司马迁的道德思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宪政思想简论何进平宪政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全部内容,但宪政建设无疑是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基石和法制健全最重要的标志。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中,邓小平始终关注宪政建设,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宪政思想,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