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普遍联系和辩证法的规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贯穿于整个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法,又是认识的辩证法;它不仅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而且是辩证法体系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没有普遍联系就没有辩证法,忽视普遍联系在辩证法的地位和意义,就会忽视辩证法,也就会滑向形而上学的泥潭。  相似文献   

2.
“普遍和谐”思想的内涵是“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将其引申到国际关系领域,倡导“普遍和谐”思想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共存共赢”,共建和谐世界,创造中国伟大复兴的平台,将有理念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遍伦理”是基于全球化趋势基础上,为各个民族、国家所共同认同的伦理准则。建立在尊重各个民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广泛交流与合作、对话与理解而达成的“普遍伦理”是可能且必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普遍伦理”的作用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的今天,基于道德哲学层面的全球伦理研究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全球伦理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更是作为“普遍的善”而存在的理想目标,它在“良知”、“责任”、“公正”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价值诉求诠释了它丰富的伦理内涵,而通过从实现个体的自由到建立一种善治的社会将能够实现作为“普遍的善”而存在的全球伦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信普遍服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信普遍服务旨在解决信息贫富差距,是电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中国电信普遍服务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了中国入世后对普遍服务的机遇与挑战,给出了在电信竞争环境下实现电信普遍服务的法律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6.
一恩格斯称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普遍联系是什么概念呢?普遍联系是网、群、体的概念。它是整体观、网状联系,又是规律群。普遍联系做为规律群,比规律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普遍联系和辩证法的规律之间的关系,普遍联系是比规律更为基本的  相似文献   

7.
高师实行普遍导师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实行普遍导师制是师范院校落实师范性的工作需要。作为高师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遍导师制一直未能受到重视并推广开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导师制的推行必然会卓有成效地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实行普遍导师制的关键是导师队伍的组建问题。高师导师应当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 ,以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 ,尤其是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和督促  相似文献   

8.
乔姆斯基认为人脑具有一种语言习得的先天机制,它是人类学会和使用语言的内因,这后来又发展成以原则与参数为基础的普遍语法.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普遍语法和集体无意识,得出普遍语法实质上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结论,进而说明普遍语法是外界环境和人的内部机制共同作用于人脑而留下的易于学会语言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但是十多年来,一些同志只强调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其它的规律都很少被提到了。至于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更遭到贬低,因为据说这个原理没有揭示事物发展的任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普遍联系到完全孤立--兼谈生态美学如何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美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以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为研究对象的美学,一是指将自然当作生态系统看时引起的美学问题.迄今为止的生态美学都是建立在所谓的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基础上.这种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核心是普遍联系,所有事物都被视为与其他事物有关的,从而所有事物都具有决定其他事物之所是的意义.但这种普遍联系的观念与其说可以适当地发展出一种生态美学,不如说可以适当地发展出一种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知识论.相反,生态美学如果能够成立,只能建立在完全孤立的观念上.根据完全孤立的观念,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所有自然物在任何意义上是一样的,而是所有自然物都是同样的不一样.根据这种生态美学,我们可以适当提出"自然全美"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当社会处于日益迅速的变革时期 ,体制中的道德、习惯等无形规则 ,同规章、制度等有形规则相比 ,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从而阻碍转型的进程。“渐进式”转型模式以和缓的典型示范、经济诱导等方式 ,给人们以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比较认识和选择 ,使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趋于同步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国发展不平衡等特殊国情的要求 ,迎接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 ,让更合理的体制从容地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2.
"四三”、"六五”等句式是魏晋时期特有的语法现象,学者对此见仁见智,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此类句式作全面调查、考释,认为在此类句式中,四、六都表示超越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论汤显祖的历史观及其史学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显祖在其政治改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他提出从“理、势、情”三方面的交互作用来考察和认识历史变化规律及个人的历史作用 ,强调人才的作为要受历史客观趋势的制约 ,但个人的历史活动不应被动地听任社会事势的左右 ,判断历史人物的作用应重视其主观动机。他还十分重视史书的编纂和文献的整理 ,曾校订《册府元龟》 ,又重编《宋史》 ,特别反对正史中立道学传 ,这对清初修《明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对《宋史》的诸多改编 ,则是他的情理兼顾主张在史书编纂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从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德行成本和道德赏罚机制在道德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论证了"德"得"相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选择善而回避恶的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水至清则无鱼”——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及我国加速改革开放后 ,新生词语的出现呈激增之势且势不可挡。对新生词语的产生和“入境”首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如吕叔湘先生所倡“宁滥勿缺” ,此谓“有容乃大 ,厚德载物”也 ;对新生词语的规范原则 ,要变过去的消极规范 (或曰“刚性规范”)为积极规范 (或曰“柔性规范”) ,化刚为柔 ,以柔克刚 ,树立一种柔性的规范观来拥抱多姿多彩的新生词语 ;柔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尊重约定俗成 ,如果说规范是因需制订的一种主观功力 ,约定俗成则是无可替代的客观伟力 ,体现了语言特别是语汇发展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6.
述作四论     
述而不作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著述思想 ,它不仅仅负载着严谨务实的学术精神 ,背后还潜藏着凡人难以达到的“三性”,即圣化原创性、心智神秘性和天下为公精神。正由于此 ,古人一般都对“作”有一种敬畏心态 ,而宁愿以“迷”,即沿袭、因循的文化姿态和谦卑态度去进行著述活动。  相似文献   

17.
西方语言学家通常把语音看作语言的记录符号 ,而把文字看作语音的记录符号 ,文字于是成了“符号的符号” ,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对象之外。对于以“语音”为核心的印欧系语而言 ,这种区分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汉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非语音化”的语言 ,因此汉字在记录汉语时根本不需要语音作为中介 ,其书写本身就是记录汉语的直接符号。汉语的文字书写在迥异于印欧系语的语音指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传统诗学话语的最终生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无障碍设计之标准、原则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对应关系,从中、西方文化精神对"人文关怀"的不同阐释入手,从三个方面:"平等使用"思想与"人人平等"观念;"自由、灵活、便捷地使用"与"人性自由"观念;"合理尺寸和空间"与"理性崇尚"观念,探讨了无障碍设计与人文主义的内在关联。无障碍设计与人文主义关怀之关联,指向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人性化之精神实质。在人性化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无障碍建设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真正实现"人文关怀"。对无障碍设计精神本质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建立无障碍设计全面的价值观,为我们抓住无障碍设计的精神实质,揭示无障碍设计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阳泉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认为这一功能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句中其他成分的制约,其表时体的功能是非积极性的。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一语气词的时体意义,并指出语气词“来”、“嘞”、“呀”在绝对时制关系中形成了一条时间链。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由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滤的一种模式。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改革时已退休和已参加工作的职工的养老金个人帐户没有积累基金。由于这部分职工的养老金已经以利税形式上交给国家,包含于现有的国有资产之中,因此政府应该承担制度转型中的这种养老金隐性债务。具体筹资方式包括:变现部分上市公司国有股,出售部分国有资产和国有股股权,适量进行财政补贴。采纳这三种筹资方式对养老金的隐性债务进行补偿,不仅能顺利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转轨,而且有利于企业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