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关系问题是古代政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命题,往往与皇权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密切相关。《白虎通》天道观在梳理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天人关系作出了回答。它通过预设天道本体“人格神”的人格内涵,使天人之间产生了互动的可能性,天人关系由此形成了“人副天数”的链接,确立了“天王感应”下“君”的至尊地位,奠定了“尊尊”的基本关系范式,从而实现循“天道”以推“人道”的秩序性规定。《白虎通》天道观对“天”道秩序、天王秩序、人道秩序的规定,以附会的形式为人道纲常找到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秩序建构。但该理论始终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封建性等局限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白虎通义>的天道观包含三个方面在宇宙生成方面它把<老子>、<易传>和董学、纬书糅杂起来,但并未消除自然生成论与神创论的冲突;在天道秩序方面把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等附会起来,但无法协调其内在的矛盾;在天道运行方面把阴阳盛衰与五行生克结合起来,但又陷入循环论的窠臼之中.因此,以这个天道系统为效法对象的人道体系只是一种社会静力学的设计,而缺乏社会动力学的自觉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丹道在韩国传承广泛,理学家权克中的<周易参同契注解>在吸收继承全真道南宗丹道易学思想与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了具有韩国特点的丹道易学,认为易卦和参同、丹法自然契合,仙学的学理基础在于丹道易学,圣学、佛学本于气,和丹道一致,三教皆出大易.权氏的丹道易学在承继中国丹道易学和韩国理学的基础上,又出新见,解释方法独到,是对韩国...  相似文献   

4.
《礼记》为古代易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在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可从《礼记》对引《易》学风的推动 ,《礼记》以易学论证儒学 ,《礼记》把《易》拉入儒经之序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在给《亦报》撰稿期间,曾有两篇文章直接评点张爱玲的长篇连载小说《十八春》。性喜古典散文,不常读新小说的苦雨斋主,评说《十八春》的反常之举,缘于张爱玲热辣辣地呈奉美意在先。故说,周作人评点《十八春》,不是偶遇张爱玲的率性而为,其实在是有准备的回应。在周作人眼里,《十八春》乏善可陈,败在没有写好关键人物顾曼桢。  相似文献   

8.
张宇飞 《东方论坛》2023,(6):146-154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最早接触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在日本留学时期。彼时日本译者翻译的契诃夫小说,大多是根据英国译者罗伯特·朗的翻译集《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转译的。通过文本对比和史料佐证,可以确认收录于《域外小说集》第1册的周作人译《戚施》《塞外》的底本也来自于罗伯特·朗的英译本《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该翻译集是周氏兄弟留日时期阅读契诃夫的一部重要资料。而周氏兄弟选择《戚施》和《塞外》的原因,就在于《戚施》反映了俄国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塞外》描述了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二者均呈现出《域外小说集》所选小说“结构缜密、情思幽眇”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周紫芝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文学家,其《竹坡词》既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叹、相思爱情的咏叹,也不乏流连诗酒、放情山水的闲情和偶露峥嵘的爱国豪情。他善于将俚俗口语和清雅意境完美融合,对“云”意象格外偏爱,词风清倩婉丽而不失坚韧。  相似文献   

10.
《通鉴》取材丰富 ,主要是对以往的历史文献进行鉴别取舍。将《通鉴》与先前有关文献进行比勘分析 ,对于研究《通鉴》的体例、史源、文献特点以及探索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文献学成就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曾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骁将的周作人,自20世纪30年代始,逐渐减弱其弄潮的势头,终于由激进而平庸,由平庸而保守,由保守而走向了反动。在其前后分明的两种人生色块中,《语丝》期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其前期的辉煌,也依稀可见其后期的暗淡。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当代女性诗人杰里·克罗尔的儿童诗集《野兽的爱》的主题围绕着女性与生俱来的母性思想,描述了其在孕期、生产和育儿阶段的切身感受。从母性思想的萌芽、激发角度,对其诗歌《瞬间》和《二十四周》进行分析解读,探究诗歌中母性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周易古经》是在古筮法形式下透射出的一种生存意义上的人文智慧。这种人文智慧具体展现为生存智慧的“忧患意识”、道德智慧的“主体内求”和政治智慧的“道德外化”,构筑出《周易古经》人文智慧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瘦鹃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但目前对他译文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民国代表性的都市通俗刊物《礼拜六》上周瘦鹃发表了大量译作,前百期的译文中,译者更多地侧重于哀情题材,同时军人、爱国题材也占了不小的篇幅,这与他的个人情感经历以及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译者对华丽的词藻偏爱有加,为了给情感故事营造浪漫气氛,还在原文的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后百期的译文中,译者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语言风格上也由前百期的浅近文言为主向更贴近白话文的语言靠近,措辞也变得更为质朴平实。这些变化与新文化运动下的白话文运动、民主启蒙思潮和个性解放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的谯周是一个矛盾的、充满张力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出场九次,但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小说围绕谯周劝降展开对知识正确性与道德合理性之关系的思考。围绕谯周劝阻诸葛亮、姜维北伐演绎天时与人力、知识与道德的冲突以及知识面对道德时的有限性,以及如何评价二者价值高低的问题。毛本在谯周形象上的微调,除了行文上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明清易代之际文化思潮的呼应,同时也表现出毛氏父子的史家心眼,并未对谯周形象予以简单化的处理与批评。  相似文献   

16.
17.
《营造法式》是成于北宋徽宗年间的营造学专著,它是中国出版最早、记录较为详细、图文并茂的一部著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题材、技法、表现手法和装饰性等方面对《营造法式》所记载的木雕加以分析,论述中国木雕的传承大略,以促进当今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自唐永徽年间颁定《五经正义》以来,有关《周易正义》的传本沿革,史籍鲜有记载,而唐、宋时期的《周易正义》传本文献,也罕有存世。而现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阮元本《周易正义》,存有校勘不精、底本不当等问题。如果不注意到《周易正义》历代的传本沿革,仅取阮元本为研究《周易正义》之范本,显然不能厘清《周易正义》之原貌;同时仅据阮元本,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唐代义理派《易》学的思想及其渊源,也难免会有所误导。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合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禮"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