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木刻,是在继承三十年代前期鲁迅先生苦心孤诣培育的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新兴木刻运动的革命传统带到延安来,主要是通过一批三十年代前期活跃于上海的左翼木刻家。1936年至1940年的几年间,著名左翼木刻家刘岘、胡一川、力群、温涛、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等,相继从上海到达延安,他们都以“鲁艺”美术系为活动阵地,把新兴木刻的创作经验直接传授给青年一代。被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军层层封锁的延安,由于从事国画、油画、水彩画创作的绘画用品如颜料、油彩、画布、画纸、画…  相似文献   

2.
延安“鲁艺”的新型音乐体裁为“红色经典”音乐提供了技术积累,民间音乐研究开拓了“红色经典”音乐创作的新模式,毛泽东《讲话》精神为“红色经典”音乐指引了创作方向,专业的创作队伍为“红色经典”音乐提供了人才储备。延安“鲁艺”音乐在推动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同时,奠定了中国“红色经典”音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艺整风对"鲁艺"教育体制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鲁艺"在教学方针上强调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服从于政治,从而明确了文艺的阶级属性和任务;在艺术创作上转变为注重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拓展了文艺现代性的内涵,推动了文艺的现代性进程;它还促使"鲁艺"构建了合理的社会实践机制,从而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作出了真正属于人民大众的作品。这一变革的成功实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重要成果,在中国共产党文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起,于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最初,延安鲁艺没有设立京剧专业,不久,鲁艺把学院内爱好京剧的“票友”们组织起来,开展京剧的创编和演出工作。该院编演的第一部京剧是《松花江上》,内容反映的是东北松花江渔民的抗日反汉奸斗争。后来,鲁艺又编演了三出京剧:《刘家村》、《赵家镇》和《夜袭飞机场》。另外,鲁艺还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独立创作并演出了一出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周年的现代京剧《钱守常》,内容表现的是敌战区一个老知识分子因不堪日寇压迫而奋起抗争并最终投身游击队的故事。该…  相似文献   

5.
6.
[提要]1940年前后的延安,正处于文艺政策的进一步确立和调整阶段,文学的现实功用在此时受到空前的重视,为培养文艺人才而建立的鲁艺也被寄予厚望。因此鲁艺青年学员的文学创作自然地有了除旧立新、勇立潮头的要求。其时的延安文学界根据中共的文艺政策和革命斗争需要,在苏区文艺重视抒情、强调情感动员作用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推进了文学创作中“抒情”的深度与广度,将抒情主体扩大和抬升为整个的革命主体,鲁艺学员更是以此为创作诉求。但是,“抒情”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创作主体情感世界的观照和参与,很多时候个体情感并不能代表扩大化的抒情主体,这给鲁艺学员带来了困惑和挑战。虽然他们在观念上认同突显“大我”、宣扬抗战的创作方向,但在具体的创作中,他们不得不借助个体细腻情感的艺术化表达,却在内部阻碍甚至消解了宏大抒情主体。  相似文献   

7.
改造“二流子”话语以秧歌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实则是延安时期党的文艺在为工农兵服务过程中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借鉴与成功转化。成功改造“二流子”作为八十年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全社会、管理社会的重要成果,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除了保障根据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风尚之外,实则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管理全社会提供了一次成功的管理经验。延安文艺中的秧歌剧、小说创作则以现实主义为指归,积极呼应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实践,对这一历史壮举做出合乎历史,又关注世情与风情的写法,给后来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较为优化的思路。改造“二流子”是包括延安秧歌剧在内的延安文艺的重大题材之一。改造以好吃懒做、带黑恶流氓性质、影响边区生产生活稳定为特征的“二流子”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及政权建设的需要。改造“二流子”部分解决了边区政府的劳动力相对不足,有助于改善彼时广大乡村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有机组成。在具体改造过程中,改造“二流子”带有翻身与“翻心”的双重性,翻身相对简单,“翻心”更具难度。改造“二流子”运动再现了延安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文艺治理,规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8.
延安“鲁艺”时期,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功能作用等方面都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多方制约和影响。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延安“鲁艺”音乐的创作生产满足了社会精神需求。具有创造性、集体性、主动性的特征;传播关系集中,具有接力性、透明性、规模性的特征;流行范围广泛。具有社会基础深厚、听众群体广泛、创作队伍专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决策和延安经验,把培养文艺干部纳入党的统一体系,具有远见卓识地成立了鲁艺华中分院。它的成立,团结了境内外许多文化名人投入抗战,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为军队、地方基础文艺工作的开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和骨干,成为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开展文化工作的大本营和参谋部,推动了华中,特别是盐阜区的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延安时期鲁艺的教育方针在不同阶段一直处于调整和变化之中,这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延安时期鲁艺教育方针变革情况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初创期”、“‘关门提高’期”和“整风以后的调整期”.对延安鲁艺教育方针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和反思,可以发现在艺术教育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尤为关键,鲁艺教育方针出现的“关门提高期”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鲁艺的艺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时期的艺术教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艺术教育方针的变革值得反思,对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938年4月,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在延安成立第一所革命文艺院校——鲁迅艺术学院,该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艺为武器服务于抗战,培养抗战文艺干部,提高抗战艺术水平,创作、表演具有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的大量文艺作品,并孕育了“鲁艺精神”。鲁艺精神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以艰苦奋斗为风向的优良作风,是文艺人才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和实质是对文艺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在筑牢新时代大学生信仰之基、提振奋斗精神和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多元文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严峻复杂,高等院校尤其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受学科特点、艺术类招考的特殊性、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鲁艺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用鲁艺精神引导人、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把鲁艺精神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创作艺术精品服务于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让鲁艺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6.
17.
延安鲁艺文人在文艺整风前延安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对于文学创作中的"暴露与歌颂"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对于这一问题所涉及的文学创作思想问题及知识分子话语权问题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在文艺整风前后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40年春,我从大别山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挠,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有幸在刘少奇同志(当时化名胡服)领导下工作。以后又遇到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作风,使年轻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1941年1月,当时正值“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任新四军政委,陈毅同志代军长,他们在军政事务十分繁忙、斗争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领导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这对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及广大敌后的文艺工作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国统区、敌  相似文献   

19.
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过程中,敢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方式,受到老同志的欢迎。在思想准备上突出一个“真”字。局党委和各党支部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学习“三个代表”要真正拥护、真正贯彻、真见实效,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