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自杰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某大学学生余辛,是“走后门”上大学的,后来逐渐认识到“走后门”不对,坚决要求退学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里有一个由错误认识(认为“走后门”对)到正确认识(认为“走后门”不对)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个事件本身应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但这个道德认识发展过程却是心理学应该研究的。它显然包含着几个主要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值得作为一个标本来进行分析研究。这种分析研究对于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罗晓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关于这一辩证过程,目前大体有这样一些表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具体——抽象——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些表述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它们又都是从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来表述认识的辩证过程的,都不是对人类认识发展总 相似文献
3.
冯增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
一、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争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近年来面对经济高度发展,知识急剧膨胀,人们逐渐感到原来的解释并不全面,必须加以重新认识。于是,有些同志提出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发展智力的过程;有些同志则认为是一个包含着认识、心理、生理、经济和社会等多层次、多质类的过程等等。究竟应当如何评价上述三种主要观点的科学性?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在某些方面反映了一定的正确性,但 相似文献
4.
黄希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在欧洲哲学史上,不少哲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积极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吸取了前人关于认识过程的优秀成果,克服了他们在理论上的缺陷,把认识发展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认识发展中“两个飞跃”的理论;对于一个客体认识的全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由于世界的无限性及客体运动的无限发展,认识运动也是无限的,具体表现为“实践──认识──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循环的内容和形式,都使认识进到了高一级的阶段。这就是辩证运动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道德悟性认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悟性认识是主体以其认知图式对对象(包括主体自身)的一种直接性、有机性和非描述性整合方式,它常能实现主体与对象的相融、合一状态。相应地,道德悟性认识也就是主体对道德本体或律令的一种悟性把握方式,并达至这种主客一体化的人生境界。与其他的悟性认识相比,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有两个较为鲜明的特征: 其一是比附性。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了论证道德规范和人伦体系的合理性,在道德认识活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 ,其中有社会政治经济的“先天”不足 ,也有来自伦理道德方面的阻碍。重构社会伦理构架 ,即坚持群体道德优先、注重官德重于民德、建立道德回报机制、规范伦理制度 ,以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7.
吴芳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要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化,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从研究大学生个体道德内化的过程和规律着手。本文试就大学生个体道德内化过程作一探讨。一、大学生个体道德内化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谓个体道德内化,就是指个体将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得干己”“外施放人”。“内得于己”是说一个人能够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将它根植在内心之中,身心互得其益。“外施放人”是说一个人把得到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施给别人,让众人得益。“人类道德的运行和发展,就是一个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过程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条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道路",而传统的认识论和单向度的认识论都取消了"第二条道路"。自然认识过程包括科学认识和技术认识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社会认识过程也包括理论认识和社会试验两个思维逻辑运动方向相反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卢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道德认识有两种涵义:一是人们对一定的道德价值体系、道德理论知识的直接感受能力和直接判断方式;二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已有的道德倾向性,从“应该如何”的意义上来判断、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自我本身的价值的一种能力和方式。就前一层意义来看,道德认识是一种认知方式;就后一层意义而言,道德认识则是一种道德价值倾向性的表征。但是,从本质上说,二者又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道德主体发掘、把握、理解的形式,都是非理性认识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认识是充满矛盾的无限发展过程,只有揭示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才能科学地了解认识过程的本质和基本内容。本文试就认识过程基本矛盾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展开谈谈自己的学习、研究体会。物质和精神(或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主体和客体是贯串于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始终,并构成其主要内容的三个层次的基本矛盾。它们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形。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这三个层次的基本矛盾各自向其方向相反的对立面转化过程,即认识过程是实践转化为认识、物质转 相似文献
11.
李传良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1,(1)
关于疑问及其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西方很多哲学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欲做研究而不先提出疑难,正象要想旅行而不知向何处去一样.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疑问的这种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勾晨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84-8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构成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生动力。然而,在当前各类价值取向大量涌现的大环境下,回到马克思、回到经典作家那里去探析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则能在正本清源上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从经典作家的视角对社会主义进行了逻辑认识,并完成了现实条件下的逻辑认识,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3.
孙玉姣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6-59
本文从分析人类行为产生的利益基础和道德的经济特性入手,论证了社会发展中道德成本的存在和实施道德优化调控的必要与可能。并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道德成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道德成本优化要通过唤起道德自觉、完善保障条件、营造道德氛围等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14.
在认识论中 ,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中 ,除了主体的本身素质影响对客体的认识外 ,认识方法的转换在认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认识方法的转换包括 :环境的转换与变易、物质工具的转换、认识框架和意向的转换等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做过一些原则的论述,具有超前研究的性质.毛泽东根据探索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辩证过程论.由于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们自觉活动之间关系出现了复杂的情况,社会主义社会规律作用的方式出现了新的特点,人们对社会主义需要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过程,为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秋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3):118-120
对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伟大动力。科技的发展能扩大伦理道德领域,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变革,能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应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是两种关于道德性质、功能、作用等的伦理学说和道德价值理论。道德目的论以道德为目的 ,认为道德本身即具有内在价值和目的善 ,道德工具论以道德为某种更高目的的手段 ,认为道德只具有外在价值和手段善。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但都未能科学地解决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犯了割裂目的与手段的错误。新道德应当超越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的对立 ,实现道德目的与道德手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道德心理结构的不同见解和有关发展阶段的理论,提出和论证了道德心理结构是在心理结构之中的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完整模式及其内部运行机制;并在实际观察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道德心理结构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不断地建构、完善自身的同时又以不同的水平和不同的面貌在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得到统一的发展阶段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傅正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1(4):15-17
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信念和科学情感,是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动力;科学意志和科学品质,则是科学工作者获得成功的关键;科学责任,是科学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科学活动的一种良心上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态度,即维护科学的荣誉,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科学学风,则直接关系到治学是否严谨,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以及对他人科学劳动的尊重等. 相似文献
2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
从廿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兴综合性科学的出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革命变革,这个变革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概括系统科学的新成果,揭示控制的认识功能和作用,对于全面理解认识的主体性,深入研究现代认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