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读程大方同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概念初探》一文很受启发,现在我就手边搜集到的资料,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考察一下“统一战线”概念的来历,为中国现代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一点资料。文中所举史料可能不很全面,这也算是抛砖引玉之举吧! (一) 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早已成为许多国家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有力武器。但是,关于“统一战线”一词的来历,理论界的同志并非都已弄清。统一战线理论是在—八四八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在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③但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从未有过“统一战线”的概念,而只是用“团结”、“协议”、“联盟”、“联合战线”等词来表述。从笔者目前所见的文献来看,首次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是斯大林。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斯大林在《前途》一文中说:“因此,在工人阶级中间就产生了为建立工人的统一战线和争取成立工人政府的声势浩大的运动(特别是在德国),这个运动要求工人阶级中的一切或多或少带有革命性的派别(……)达成协议和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次年四月九日,列宁在《我们付的代价太大了》一文中多处使用了“统一战线”一词,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问题从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战略方针,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就提出共产党争取同全世界民主政党团结的策略纲领.《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统一战线思想,深刻指出,谁不懂得联合广泛同盟军的重要性,“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并且着重指出统一战线“对于无产阶行革命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一样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2,(9):13-13
党史黑板报共产党这一名称最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1843年,恩格斯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第一次出现了共产党这一概念。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正式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的政党称为共产党。共产党的目的,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无论是从事科学理论研究,还是参加革命实践活动,都十分注重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他们认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同时,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  相似文献   

5.
“人化自然”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国内这几年对它颇感兴趣,但彼此理解很不相同。我也谈一些意见,以资讨论。一“人化自然”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来的,用的是“人化了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6.
初探“中间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曾多次将“中间环节”这一概念引进哲学领域,并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马克思在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的《经济学手稿》中写道:“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91页)恩格斯在一八八八年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序言中写道;“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时期与人的本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将集中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关注的是马克思最初接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哲学,并把它作为进一步确立关于人的思想和理论的必然突破点的问题。在这里我特别注意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从1843年至1845年这个阶段,也就是从马克思早期著作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到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提纲》、诞生这一时期。我的研究本意在于揭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中提出的“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借用来的术语。所谓本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观点,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不断革命”的过程。这种观点引以为据的就是马克思曾经说过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其实,这种看法是离开了马克思和思格斯“不断革命”论的原意,是不正确的。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的科学内容,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既区别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有限目的,又不同于一切社会改良主义者的革命停顿论。因此,“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比较集中提到“不断革命”思想的著作和文献,主要有下列几篇:《论犹太人问题》、《共产党宣言》、《匈牙利的斗争》、《恩格斯致燕妮·马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研究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何对待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由于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念,就无法评判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特别是无法评判马克思的观点,所以文章多处援引了这一概念,以证明它是如何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和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方法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注意的中心。马克思认为只有与人有关及对人有意义的东西才是值得  相似文献   

10.
1843年秋,恩格斯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以下简称《进展》)一文中,提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在他的早期思想发展中是富有内容的,而且对其后来的思想发展也不能说没有影响。为了澄清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真实脉络,并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正确理解,本文拟从三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一、“哲学共产主义”的含义在《进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欧洲三个文明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都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布了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向旧世界宣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从此,多少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一) 共产主义信念之所以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由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曾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用“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胜利的新公式”代替马恩的“旧公式”,“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去年以来,有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胜利’并非马恩观点”;一国胜利是马恩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说的革命“同时发生”,马克思著作中“没有见到”,从《共产党宣言》起就“抛弃了”。本文拟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同敌人进行斗争,于1848年6月1日在德国科伦创办了无产阶级第一张报纸—《新莱茵报》。在宣传群众、组织斗争、干预运动、指导革命中,这张报纸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第21页;下文凡引自此书的引文,只注明卷数和页码),是“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列宁全集》21卷第60页)。 马克思在创办报纸的同时,提出了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创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理论基础,这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宝库中光辉的一部分,而马克思的新闻评论的实践活动,又  相似文献   

14.
<正>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要联合最广大的同盟军这个统一战线的理论。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并且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概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和实行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统战理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理论界是公认的。但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却存在颇大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小”。对这个问题的评价,直接关系到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动因和时间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夏出版)一书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具体地说,即认为马克思在这一著作的影响下,在1842年春以前,已经是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者了。持这种观点者往往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家庭公社”这一术语的含义,与后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阐明的不同,其间他又曾用“扩大为氏族的家庭”等术语加以说明。从这一术语含义先后的不同,我们可以学习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大约四十年中,随着当时资科的增加,对原始社会组织的研究,是怎样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的英文版中加了一条注,他说,“在1847年,社会的史  相似文献   

17.
<正>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光辉的日出。虽然恩格斯谦逊地把这一伟大发现归功于马克思,但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全面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经典性的表述。这个《序言》的思想,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唯物史观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也是紧密相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在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完全有理由说,唯物史观的这些理论成果,在《反杜林论》中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反杜林论》是对唯物史观发展三十年来(1846年—1876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一个卓越的总结。正如恩格斯说的,唯物史观的“大  相似文献   

18.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在讨论国家权力和现实的关系的文章《集权问题》中提出来的。这个论断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马克思的所有著作和革命活动,都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提出新问题,解决老问题。历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将“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作为一条重要的思想和工作路线来贯彻执行。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诸多国内现实新问题,马克思“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共产党人,应当正确理解把握、坚决贯彻执行马克思的这一正确论断,实事求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创中国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三月十七日,马克思被安葬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时致了悼词,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重温恩格斯这篇《讲话》,对进一步了解马克思的革命业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只要谈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业绩,人们都不会忘记《德法年鉴》;因为在这份巴黎出版的德文刊物上,发表了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以及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思·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正是这些著作,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最终地转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只要提及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青铜骑士》,果戈理的《鼻子》,莱蒙托夫的《波罗金诺》,人们也都会想起刊登这些经典之作的俄国《现代人》杂志。在近、现代风云变幻、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