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方略是决定国家政治走向的根本大计。江泽民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共同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法治需要以德治为基础,德治也需要法治作保障,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才能成为完整的治国方略。法德并举,既要加强教育,也要健全制度,更要领导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伊始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快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治与德治,是辩证的统一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
王师 《理论界》2005,3(8):31-32,22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而道德建设则是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的人,前者靠国家机器和威严来起作用,后者靠人们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二者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运行,各自起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和领会“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单方面的、不完整的治国方略。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但二者又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对制约人们的行为来说 ,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教人为善” ,法律“禁人为恶”。法治和德治各有其局限性 ,法治必须以德治为思想基础 ,德治必须以法治为现实保证 ,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看,德治与法治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分别需要臣民道德和公民道德的支持。中国法治进程因遭遇臣民道德而面临“法律纸面化”、“法治表面化”的困境,而公民道德可在价值、规范和秩序三个层面提供支持,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的道德保障。无论法律人之公民道德,还是普通民众之公民道德,都在法治建设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江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的方略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虽属不同的范畴,但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同时也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行为,而德治则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内在和自律意识,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法治和德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 ,是由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是法律和道德的不同性质所要求的 ;是由“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所决定的。必须把“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与“德治”的说服力和劝导力结合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国家 ,管理好社会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维护社会的模式是多元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历来都比较重视运用法治、德治这两手,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建构了封建统治的超稳定社会结构。但这种法治的有限性和德治的局限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是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和德治不可同日而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并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二是制定良法,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三是加强道德建设,为推进法治提供重要支撑。四是重点抓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9.
实际道德水准与社会主义道德评价标准之间的现实反差很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疑惑: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排斥了社会道德进一步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法律应如何发挥自身的规范作用?在当前情况下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道德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必然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根据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社会目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表明,市场的发展不是无主体的运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社会环境,既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也是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们认为,必须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的方针。(-)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以来,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日趋清晰与明朗。在理论上,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规范经济离不开法制建设。从一定程度看,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以法规定,市场经…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在同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纲要》的印发,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实践活动、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全民的道德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法治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的作用,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做到德治与法治并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德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对于当前的道德定位问题实际上需要解答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辨析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推行"德治",是一种道德的教化,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治。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上看,法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法治的最终根本目的是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项社会行为与活动几乎都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的行为是难以通过法治予以规制,需要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进行规范,然而道德的规范是一种内在的约束,从当今民众的社会信仰的现状上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难以有效的规范一些社会现象,如碰瓷、故意摔倒老人的讹诈、公路散落物品被村民哄抢等。因此在法治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对道德治理进行准确的定位,真正发挥与弘扬道德在规范与约束民众行为的作用,道德治理社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对法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秘书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代发展了的新情况下,如何赋予秘书职业道德以新的科学内容,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秘书职业道德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道德体系.市场经济是一种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经济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新型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新的伦理道德体系.在新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作为规范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在现代社会职业化发展日益明显的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法治”与“德治”并举.这是我们党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体现了治表与治本的结合。贯彻法德并举治国思想.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把反腐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人类社会中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法律和道德这两种行为规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法律和道德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最有效的两大手段.同时也是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法律化的负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秦红岭 《社会科学》2000,1(9):51-55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转型期社会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等现象的存在 ,以及道德约束力趋弱的问题 ,“道德法律化”或“道德规范法规化”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一个我国伦理学界 (包括法学界 )普遍重视并探讨的课题。从目前学界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及道德法律化的阐述来看 ,道德法律化的含义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 ,道德法律化是伦理制度化的主要内容 ,一般是指在道德建设中将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转化或规定为制度 ,尤其是法律制度 ,目的是以制度这种硬约束手段 ,规范并提高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 ;从狭义上说…  相似文献   

16.
朱秀芬 《理论界》2001,(6):20-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作为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新世纪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得更加卓有成效,指明了方向。 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制就会千疮百孔;而法制松驰,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因而,在新时代社会稳定内在要求必须将两者并举。 随着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规范化的文明经济,它要求人们必须严格遵循一系列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就目前情况看,人们普遍对经济发展感到满意,但对道德建设感到忧虑.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道德规范被打破,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全部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建设新的道德体系是目前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新的道德体系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韩冰 《理论界》2001,(5):9-10
随着江泽民同志“德治”思想的提出和贯彻,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已成为我们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因为我国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理念发生了变化。计划经济年代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与改革开放20余年日新月异变化着的新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在引进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夹杂了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道德垃圾,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道德法则产生了怀疑、排斥的心理。加之近年来,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复活,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的道德世界仿佛是在雾里看花,感到盲然不知所措,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之道的深刻阐述 ,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完善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要忠实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都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决贯彻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方针 ,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德治”所包含的两种意义———以德治事和以德治心。进而指出 :在“德治”问题上 ,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德”———事功之德与人道之德。在现实的道德建设中 ,对属于不同范畴的道德问题 ,应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办法 ,在坚持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原则的前提下 ,尤其应当注意在两种不同意义上开展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在今天 ,特别要重视事功之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