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西藏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大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未来的基础教育,应当面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切实可行地选择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能得到合理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考虑西藏未来教育发展的区域布局时,既要根据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确定不同的教育发展目标、布点、规模和组织形式,又要考虑到发展西藏教育在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差异和文化格局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别。如何划分西藏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是西藏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藏文艺》(1980.3)载有《漫话雪域的崇佛》一文,说到:“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发展到几乎每户有一名喇嘛或尼姑。喇嘛和尼姑是清教徒、不准结婚、不准生儿育女,西藏人口怎么不一年比一年减少呢?从唐朝到清朝,西藏人口减少八百万,而从清朝的雍正年间,到西藏和平解放二百年中,人口又减少八十万。假如不是推翻政教合一的反动统治,西藏人民逐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对佛教的鸦片作用有逐步的认识,要是让其发展下  相似文献   

3.
西藏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发展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海生 《西藏研究》2005,(1):114-118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深入研究西藏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制定西藏教育发展战略,保持西藏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相关数据,对西藏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宏观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制定好西藏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中央三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 ,随着 4 3项工程和62个项目的建设 ,西藏的城镇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极大地带动了城镇的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西藏不断走向城市化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所达到的进步状况。在新世纪 ,西藏如何抓住机遇 ,加快城镇建设 ,推动城市化进程 ,这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我们认为 ,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作用 ,是加快西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一、城镇建设在…  相似文献   

5.
西藏民族学院是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由西藏在内地办的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四十年来西藏民院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西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西藏民族学院长期坚持在祖国内地办学,是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不仅在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充分利用内地的各种优势和资源进一步办好西藏民族学院,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要西藏的经济发展与内地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期坚持区内和内地两个高等教育发展重心是西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受历史等因素影响,稳定一直是西藏发展中的主题.各种不稳定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冲突、环境冲突、边境关系冲突.究其根源,西藏稳定与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有关.教育在西藏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依赖于西藏教育是否尊重和体现了西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方面的特殊性.发展西藏特...  相似文献   

7.
在我区开展藏语文授课工作,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是西藏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能否搞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真正贯彻执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人们对藏语文授课的工作,在认识上有些不统一,在思想上有些疑虑,在行动上有些犹豫。笔者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一、用藏语文授课的依据在西藏开展藏语文授课工作,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有着政策、法律、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十七条协议”中有关“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的精神,开始在西藏创办新型的中小学教育和干部教育。四十年来,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及经验。主要成就是: (一)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教育体系。西藏的教育事业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的。全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小学教育,创办和发展了中等和高等教育,各级各类  相似文献   

9.
西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发展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西藏教育能否搞上去,是直接关系到西藏乃至全国四化建设的成败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为了尽快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按照国家民委民族教育司的指示,笔者于1987年7月份同西藏教  相似文献   

10.
周炜 《中国藏学》2005,(3):176-183
西藏的语言规划是我国语言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藏语文工作的指导管理机构及社会职能部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20世纪70年代以前、80年代后期、1990年以来几个阶段,分析西藏藏语文管理机构创立、调整以及完善的过程及其特点,以从一个侧面展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藏语文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