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倪玉珍 《社会》2019,39(1):184-210
法国大革命遭遇的挫折促成了19世纪初法国思想界对自然权利学说的反思。这一反思的重要成果是社会范畴受到关注和社会学说的兴盛。圣西门接续了孔多塞和观念学派创立“社会科学”的努力,探索“社会生理学”。他摒弃了启蒙时代盛行的抽象个体观,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他把社会视为有机体,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应相互协作,构成和谐的统一体。他还强调了欧洲社会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圣西门提出了“组织”社会的初步设想。圣西门的社会学说融合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的萌芽,促进了法国从革命向社会重建的重要转变。它给后世留下了双重的精神遗产:既唤起人们同情社会苦难的博爱情感,又提醒人们要科学地观察和研究社会事实,尤其在行动时要保持清明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王倩 《社科纵横》2013,(1):213-214
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进行了剖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社会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变得单一化、一体化。在"单面的社会"和"单面的思想"的融合下形成"单面人","单面人"就是失去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人主体性的地位被削弱。同时,他企图给出了这个难题的形而上的出路,本文就是在他的单面社会的批判中,同时对他提出的出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调查了解广州社会资源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可能途径与困难,充分分析社会资源的潜力和特点,调查社会资源参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可能途径与困难,通过校企社政合作建立试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尼古拉斯·卢曼(1927~1998)被视为欧洲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在他毕生的著作中,至少有两方面体现了其杰出贡献。一方面。卢曼用他的社会系统理论追寻经常被社会科学忽视的一些关注和兴趣,以构建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卢曼还对此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其题材具多样性:包括社会文化发展,通过区分过程和现代化、知识社会学直到多种特殊沟通形式的特有逻辑和整合。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9):54-57
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社会治理的主体具有兼容性,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善治。社会治理在主体、模式、目标、过程等方面实现了对社会管理的否定之否定。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演变是逻辑的必然;但这种演变尚存在许多困境,当前主要应该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培育两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体系的均衡与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掌握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充分利用社会管理资源、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强化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环境建设,在实施方式、手段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7.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纪莺莺 《社会》2006,26(6):190-190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小群社会2 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诚、信任、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解,并由此说明传统社会以士为中心、以农工商为外围的结构特征。文章还从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流动的两个后果:社会结构以士绅为中心、社会价值以功名为中心,这两个中心耦合成传统社会整合的重心。最后本文认为将由国家政治向社会生活领域的视角转换,不仅能深化与完整对科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思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完整具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方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毛泽东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严强  王心 《阅江学刊》2015,(2):5-12
社会体制是社会领域或社会空间中的一种"客观结构",是社会领域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在中国,社会体制是围绕社会领域中真正的活动主体即居民个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权利保护,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运用多种机制和相配套的社会政策等多种手段,以主动建构和自然演进同时并进,以培育充足的公共性和提供充裕的公共服务为前提,通过他治与自治相结合,规范社会行为、协调利益关系,形成在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享受上充足充裕又公平正义,在总体社会运行和状况上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体系。要构建现代社会体制,必须具备五个关键部件,即国家和社会分离的主线轴心;社会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社会状态既有秩序又兼具活力的目标靶心;积极参与、负责任和善于自治的居民和社会组织载体;配套而合法有效的规则体系。社会体制的构建和改革就是要分层次地、渐进地将这些部件锻造出来,有机地组合起来。围绕社会体制构建的五大关键部件,分别形成社会体制中的五个次级体制:作为基元的社区体制;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制;作为载体的社会组织体制;作为保障的社会立体安全体制;作为动力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致力于建构平等的社会关系。这些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这些思想也存在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政策界对儿童福利和教育的投入,不仅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考虑,也从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生产率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层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加强等战略角度重新认识。在英国,托尼·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曾经把结束儿童贫困作为最重要的施政目标之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他之后,继任的布朗政府更是把儿童福利提升到国家未来的战略高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中国当代社会工作的实践,社会责任始终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但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大多只谈到社会工作的哲学、使命、价值观等这些源于西方的意识形态方面,少有直接提及社会责任问题。本文认为,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社会工作背景下的社会责任需要积极建构。因此,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以在海南开展的戒毒社会工作等社会实践为例,在理论基础、现实需求和实现途径这三个方面对建构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涂尔干在社会团结论中试图通过对两种不同社会联结类型的界定,揭示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轨迹。面对现代社会的失范状态,涂尔干主张重建职业共同体并以职业共同体的道德约束代替传统道德,在个体间、个体与社会间重系断裂的社会团结纽带。然而涂氏社会团结理论在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之间的过渡阶段、职业共同体特征等方面缺乏准确概括,对非西方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性方面估计不足,从而使其在东亚社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缝隙。具体到东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社会虽然存在着不同体制,但其企业内部传统的机械团结模式非但没有走向衰败,相反却呈现出愈加强盛的发展趋向。社会团结理论在东亚的际遇充分展现了人类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的复杂互动过程,足以引发研究者的深度省思。  相似文献   

14.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先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尔迪厄是最早对社会资本理论展开研究的西方学者,他主张关系的首要地位,并把关系作为社会资本理论的立足点;他从资本观看人类行为,把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三种类型;他从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资本,提供了对后来者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7,(6):25-30
亚当·斯密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商业性质,他不仅从经济角度把握了文明社会的运转方式,而且从三个层面对文明社会的伦理基础进行了思考。对于文明社会本身是否有道德价值的问题,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理由是其促进了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的自由;对于文明社会运转所需要的道德规范问题,他一方面为欲望正名,另一方面提倡正义这种"消极的道德";对于文明社会中道德何以产生问题,他一方面借助同情原则揭示了道德的情感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指出了文明社会道德形成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同社会结构的其他构成因素一起发生了深刻转型,主要表现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追求目标、实践功能和整合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变,在一系列重大价值信念上也作出了明确调整;以此为前提,民间社会意识形态呈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的新状态;影视媒体、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影像化或感性化,极大地拓宽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度与辐射广度,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了空前活跃、繁荣和健康发展的时期.对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不安全判断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型,阶级斗争观念仍然影响人们对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应当破除社会意识形态的陈旧观念,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张斐男 《学术交流》2015,(3):160-163
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之一。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网络社会改变着社会分层结构,加速了社会流动,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重塑着社会认同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分层呈现新的特点:经济和社会权力分配出现变化;社会不平等的内容有所改变;认同感呈现多元化发展。社会分层正在从金字塔结构向"空中花园"转变,这些网络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新特征正在影响并消解着原本的由上而下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单亲家庭:社会资本的弱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女性单亲家庭形成前后经济社会资源变化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从性别方面看,单亲女性资源受损程度更高,社会资本趋于弱化;从阶层方面看,单亲女性社会资源呈现较大差异,受损主要集中于较低层;从结构方面看,单亲女性的社会支持网构成上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减少了女性发展社会资本的机会;从观念方面看,对单亲家庭的负面社会定型所产生的社会排斥,影响了单亲女性的社会融合.对女性单亲家庭经济社会资源受损的补偿,需要政府、社会、单亲女性父母的共同援助,促进单亲女性社会资本的增长;需要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增强单亲女性的联系性社会资本;需要倡导建立一个反对社会排斥、容纳差异的社会,为单亲女性提供更多的发展社会资本的机会;需要完善婚姻法的相关条款和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单亲女性及其子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儒学社会指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国家的政治生活(其组织、运行)及个体的社会生活皆以儒学为范导,这个社会的总体生活皆以儒学的理念为依归。从形式上说,儒学社会的正式起始,则在儒学被确立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时,即在汉武帝确立“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而其正式结束即在于“儒家法”的被终止之际。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前儒学社会和儒学社会两个阶段。儒学社会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分析的社会学概念,有其学理的根据和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