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菲特的钱     
比亚迪的成功就在于颠覆了这组数据。据可靠消息,美国将于2011年开始销售比亚迪的新款汽车。问题是,为什么是比亚迪成了中国先行者。有人分析认为,这与巴菲特的钱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能源领域,虽然比亚迪电动车在国内外的推广都不理想,但视新能源汽车为自己未来的比亚迪显然不能就此放弃。现在的问题是,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留给比亚迪调整的时间还有多少?  相似文献   

3.
比亚迪病了!     
艾宏图 《经理人》2012,(10):94-95
比亚迪为何深陷"加法"泥潭?2008年,巴菲特投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这个从电池起家,实现IT代工、汽车、新能源"三级跳"的企业,其超常规发展令世界注目。但是,2010年以来,比亚迪进入了多事之秋: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下降、经销商退网、汽车安全气囊问题被央视曝光、大规模减薪和裁员、e6电动车着火等,都困扰着比亚迪。2012年1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汽车销售数量同比下降8%,集团收入仅增长0.2%,净利润下降90%。  相似文献   

4.
王传福 《经理人》2023,(9):18-19
<正>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革。随着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整个产业和消费结构将会焕然一新,形成强劲发展动能。全球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中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的预期和准备。专注新能源一直是比亚迪的初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战略。停产燃油车,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是比亚迪发展战略的需要。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对比亚迪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付志勇  黄留兵 《决策》2010,(11):66-67
在中国,巴菲特钟情于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在美国,巴菲特斥资263亿美元投资铁路这一夕阳产业,巴菲特的宝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汽车产业飞速发辰,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看清楚汽车产业的发徒趋势,对于今后我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从节能环保汽车的推广、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这些趋势中我围汽车产业不存在劣势,同样存在着机会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传福 《经理人》2010,(7):82-82
比亚迪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创造力的企业。比亚迪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在产品、管理、体制等方面,走出了一套有比亚迪特色的创新路线。  相似文献   

8.
正和平与发展是希望,但世界也在变化邱震海(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两年前,我主持了一场吴建民与罗援将军的辩论。罗援作为一名将军,提出当今中国周边面临的安全环境是险恶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斗争准备。而吴建民认为,这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的潮流依然是和平与发展。我认为,双方各有各看问题的角  相似文献   

9.
告别汽油     
汽车问世后.石油就如同诅咒一般紧随其后,直到今天.比亚迪终于站出来说,如果没有汽油.汽车一样的奔驰他们说了,也做到了于是有人大胆预测,若干年后,世人讨论的热点将从油价改为电价  相似文献   

10.
卫明 《经理人》2024,(1):14-15
<正>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聚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除了动力电池集群式退役下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需求,还有产品出海,扩大全球贸易的长远考量。随着比亚迪、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军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歌猛进,国内汽车保有量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也随之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处在三个不同阶段比亚迪的发展的进行阐述,从而更深入讲述比亚迪的发展与自身的产业精神,政府对汽车产业扶植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每个时期的比亚迪都面临着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或挑战之后的比亚迪是继续超车,或是迷雾重重都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吕游 《经理人》2009,(8):64-65
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全球汽车产业陷入低迷,再加上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人类对环保认识的加深,使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将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无处不在,国际汽车巨头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其展示重点,国内自主品牌,如奇瑞、比亚迪、海马、吉利、长城和众泰也同样带来了各自精心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几乎每家参展企业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展示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何雯雯 《经理人》2024,(2):40-43
<正>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成为了拉动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并且,比亚迪汽车销量成功超越特斯拉。进入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驶向何方、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电池续航、快充等相关技术的破局是关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担当汽车出海增长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Tim Mahoney 《经理人》2009,(11):104-105
什么是“利基品牌”(Niche brand)?作为美国斯巴鲁(Subaru)汽车公司的营销总监,我需要了解这个问题。斯巴鲁只占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的2%——显然,至少从数量上来讲,这就是一个利基市场。但数量本身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认为,每个产品品牌都可以是利基品牌。人们绝对不会说,“我想买一辆通用(企业品牌)”,相反,他们会说,“我想买一辆雪佛兰”。  相似文献   

15.
曾立平 《经理人》2008,(10):50-51
它生产的手机锂电池,已经占全球40%的份额,镍系列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60%,做到了绝对垄断:在它的电池工厂60%的生产设备是自主开发;进入汽车领域后,它依然我行我素,采用一套在业内绝无仅有的非标准、半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团队;它每年申请的专利在国内制造型企业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华为、中兴通讯。这个企业就是比亚迪。  相似文献   

16.
姚林  邓世勇 《经理人》2004,(7):90-91
强劲的“造车冲动”使轿车报刊广告共投放21.78亿元,同比增长了106.57%。在过去的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繁荣。几个数据和现象足以说明:一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中国轿车的产量首次突破了200万辆,销量超过了197万辆。产量和销量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83%和75%。中国首次超过法国,成为了世界第四的汽车生产大国;二是2003年前三季度,北京汽车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2%,这意味着近50%的工业增长来自汽车。三是格林柯尔、红塔、比亚迪、新飞、奥克斯等传统家电、手机、烟草等行业入主汽车行业,引发了一股强劲的“造车冲动”。  相似文献   

17.
曹世中 《经理人》2014,(7):86-87
当众多汽车制造商还沉浸在燃油车大卖的梦幻里,王传福已潜心谋划剑出偏锋,依托比亚迪独有的产品和技术储备优势,借助"两步棋"积累的资源优势,在未来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可能成为独领风骚的王者。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汽车消费时代,城市交通拥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或者讲交通拥挤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好事”后面的负效应。但中国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广州、上海等大都市在汽车家庭普及率很低的情况下便出现了交通严重堵塞问题,这相当不正常。我们认为,中国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交通问题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北京机动车刚刚突破200万辆,而大纽约地区人口达到2000万,1999年汽车保有量为1280万辆,东京的人口与北京差不多,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但这些国际大都市交通拥挤比中国开始普及家庭轿车的大城市要好得多。对此不得不做深层思考。我们认为,这不是因为中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大大滞后、投资不足,更不是中国的城市汽车过多,相反,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城市交通设施上,如刚刚过去的2003年北京市仅交通建设投资就接近150亿元(另据2004年2月10日的《北京晨报》报道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0,(6):124-124
<正>美国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认为: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中,他写道: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10,(11):105-105
9月底,秋高气爽的首都北京,迎来了政商家三栖尊贵座驾——比亚遮M6的隆重上市。这是M6在全国近30站分站上市的收官之作。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查理·芒格等举世瞩目的商界传奇人物也在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陪同下亲临现场,尤其是号称“比亚迪一员”的巴菲特先生的出现,不仅显示出其对比亚迪企业产品的信心,更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