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7月27日至31日,"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淮海工学院召开。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和谐社会构建理论方面,与会专家对和谐社会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深入探讨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和谐哲学"新概念;在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方面,突破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统一;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形成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不同对策。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浅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超越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人大、北大、清华三校博士生论坛",于2007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50余名博士生以"和谐社会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强资本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马克思和谐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3~4日,安徽省哲学学会和安徽大学联合主办安徽省哲学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暨“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哲学思考”理论研讨会,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以及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等单位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构建的哲学基础与实现路径的认定,关系着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条件的判断.具体说来,是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实践基础上谈和谐,还是认为今天和谐的开始与发展需要对过去的历史成功作某种否定?正是基于这样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笔者主张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选择要从矛盾论预定到发展自身的逻辑,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从"发展的红利"到"效率的函数",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要导入经济演化理论和实践架构理论.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探究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中西哲学"和谐"范畴的提出、"和谐"范畴的外化和"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它主张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尊重人的个性.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有大力的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21日,由河海大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移民研究中心和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移民·环境与和谐社会”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论坛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和谐社会”、“移民与和谐社会”、“环境与和谐社会”论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和谐社会的内涵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认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建设,他从三个方面对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刻分析:第一,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词。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社会整个大系统的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是与自然相…  相似文献   

9.
继2007年6月在兰州大学召开第一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之后,为庆祝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2009年6月11-13日,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筹建中的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利,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我们怎样面对和思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它承认各社会主体具有平等性、合法性、合理性,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社会矛盾,哲学上要求改变"客/主"思维和"二元"理论,提倡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公器"作用,主张为各类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自由表达、充分理论、直接碰撞、协商妥协、形成共识的各种权利与便利.因此,大众传媒参与程度的深浅直接决定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走进2005年,祖国大地,万象更新。2月19日,从中共中央党校传出这样的声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番讲话,为中国勾画出一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其具体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充实与发展。"中国特色"应从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核心价值的层面上来把握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解放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消除两极分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如何把握企业文化与"效率"、"公平"等重要学术范畴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和消费文明建设之间存有什么样的关联?企业在这方面将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等目标?如何融入  相似文献   

19.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及 2005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思考,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难对和谐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失业理论和就业理论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非自愿性失业的现状及成因,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社会、政府、高校和学生都能从自身出发,通过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思想主题的确立肇端于先秦的"礼崩乐坏"时期,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模式为背景,在对"礼崩乐坏"原因的形上追思中完成和谐社会的哲学建构,既是中国哲学的神圣使命,也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主题.中国哲学精神作为中国哲学家在思考"时代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定向、致思趋向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中国哲学家的使命精神、致和精神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