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西周时期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中刑、中罚原则,主张在刑罚运行中坚持罪刑相适应.其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自首从轻、疑罪从赦、宽恤刑罚的处罚原则,区分了故意与非故意、偶犯与惯犯(初犯与再犯),将犯罪动机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中刑、中罚原则的"中"指轻重适中,恰到好处,反映了"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不同时期的发展与变化,是对周初轻刑思想的修正,开创了中华法系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先河,是日后诸多刑法适用原则的源头,从中也能体察到现代刑法理论的踪迹,对考察中国古代刑法史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死刑是刑法的重要制度之一,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惩罚手段,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严厉的刑罚。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演进中,死刑皆为刑罚体系的核心。北魏是中国古代死刑制度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汉魏晋法律传统得到稳步推进,同时新的法律制度也应运而生。死刑制度发展至这一时期,已不仅仅是推崇严刑酷法,儒家法制理念的渐趋融合更赋予了其法治化、文明化的升华。北魏重要时间节点的修律活动和历次修律内容,可见死刑立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考量,并且不同时期北魏死刑制度立法指导思想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周代法律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明德慎罚”。所谓“明德”指尚德,提倡德;“慎罚”指对刑罚采取谨慎宽缓政策。母庸讳言,周人之“德”有其阶级性和特定内容,且所谓“明德慎罚”也好,“德主刑辅”也好,还是“以刑弼教”也好,其目的都在于“惟民其毕弃咎”,“用保乂民。”就是要使被统治者完全放弃他们的犯罪行为,服服贴贴接受统治。但是历史地来看,“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毕竟是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一个重大的发展。以愚之见,它说明周人对刑罚这种法律现象的规律有了较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4.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重刑和酷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维护阶级统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的层面,现代刑罚的宽缓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改革也是在国际刑罚改革发展浪潮中的合理选择。元代的刑罚制度用罚畜刑等项目折抵刑罚、减少死刑的司法思路,符合现代刑罚宽缓化的价值取向,这些宽容性措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刑事司法的和谐理念,有助于实现司法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进一步思考元代刑罚制度的宽容性,以期对中国现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制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存在的立法问题作出评述,提出该罪的可罚范围有待拓宽、行为方式有待明确、与刑法其他罪名需要进一步衔接及统一、刑罚设置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五刑沿革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的刑罚向以残酷而著称,并以给受刑者造成残废、痛苦及耻辱为目的。这种刑罚制度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曾经不断地发生变革,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誓与比在先秦司法判决中占据重要地位,誓是判决争端时确立的契约关系,比用于比附判决。先秦时期按一定程序与仪式确立的具有契约法律性质的誓规范着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誓作为判决方式,主要依靠礼制下的权力保障其得以实施。比是一种特殊的司法判决方式,具有判例法性质,是先秦时期存在判例法的明证;在具体司法判决过程中,比体现出一定的判决技术与司法理念。先秦时期的誓与比蕴含"明德慎罚"思想,而在贯彻实施中礼的调控作用导致先秦刑罚出现"礼法合一"的特点,此应为后世"礼法合一"立法指导思想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罚金刑并非起源于唐虞时代的“金作赎刑” ,而是萌芽于西周中后期的“货罚”。所以 ,中国古代的罚金刑的起源与西方古代社会罚金刑的起源有本质区别 :西方古代社会在国家产生伊始罚金刑就被大量地规定在刑律中 ,并在刑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中国古代社会在国家产生了五六百年后罚金刑才形成萌芽 ,其在刑罚体系中属于极不重要的刑种。之所以产生这种区别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个体权利意识不同和国家的刑罚观不同。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人置于社区中进行监察改造的非监禁行罚方式。我国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社区矫正进一步完善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配地置刑罚资源,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在立法及执法实践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制度,应完善立法、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加大联合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中后期,俺答汗为了更有效地治理蒙古各部众,维护其统治地位,遂制定了《阿勒坦汗法典》。其中关于婚姻家庭、妇女与儿童等方面的规定,突显出当时蒙古杜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法典对于妇女人身安全及其人格尊严予以严格地保护,罚畜的数额十分可观。《阿勒坦汗法典》既是当时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蒙古社会特殊的民风民俗的真实反映。蒙古族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参与意识较强。蒙古族多妻妾制直接促进了蒙古人口的增长,为蒙古族人口繁衍生息贡献巨大的蒙古族妇女随之倍受尊敬。有睿智的统治者即以法律之形式肯定她们的功绩,维护她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卫拉特法典》是我国近代蒙古民族的草原固有法。《卫拉特法典》以藏传佛教为其立法宗旨,意在将经教政治相结合,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意识。藏传佛教的渗透与影响,缘于法律文化的传承、蒙古民族的吸纳性格及宗教意识的培育。对《卫拉特法典》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考古材料看白族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洱海的新石器文化是以稻作为主的定居文化,继之的青铜文化则可分为农业文化与畜牧文化,青铜时代的农业文化与新石器文化有承继的关系,创造上述文化的是"昆明之属"这一古老族群。唐初,该族群在汉文化冲击下,因内部发展不平衡而分为"白蛮"与"乌蛮"。自南诏统一该区,区内多元部族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白族。  相似文献   

13.
明代满族和蒙古族有共同的市场需求,与中原汉族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是他们的相同目的。满、蒙两族主要用畜产品、渔猎产品、土特产品交换中原汉族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明代满族和蒙古族人民不仅有很多相同的习俗爱好,而且萨满文化也有许多相同特点。至于满、蒙社会组织的相同特点是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是地缘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贪污府败已然成为社会之积弊,各领域的反腐研究甚为必要。本文从贪污罪刑罚配置着手,以与盗窃罪比较研究为视角,比较分析了我国古代以及国外的相关立法,对贪污罪的刑罚配置提出两方面的完善建议:一是真正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完善刑罚配置体系,具体包括降低起刑数额、增设拘役刑、使贪污罪内部刑罚协调等;二是鉴于当前反腐败形势之需要应保留死刑,但应严格把握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刑罚轻缓化的效益价值是通过分析国家动用刑罚所付出的成本来评价刑罚轻缓化的实施条件与预期效果。刑罚的效益价值是社会经济与刑事法律发展的共同诉求,是保障刑罚及时性的要求和科学评估立法的需求。刑罚轻缓化的效益价值在于节约国家刑事司法资源,节省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资源。既定法律秩序、法律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成本与研究开发的弹性以及法律供给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决定了刑罚轻缓化在我国当前的实现具有先在的推动力和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存在着替代刑的运用问题。替代刑在死刑中的运用受到每个时代的影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替代刑,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特征。替代刑的种类与每个时代社会的需求与目的有关,整个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的替代刑在总体上又受制于整个死刑制度的制度设置与目的需求。先秦时期主要是流刑与赎刑;秦汉时期是迁徙与宫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徙流;隋唐时期是加役流、配流;宋朝时期是配隶;元明清时期是充军与发遣等。替代刑的发展体现着中国古代整个死刑制度及刑法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试论清代八旗的翻译科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科考试是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其政治文化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清统治者借此保持和维护满蒙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并进而积极吸收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之一。翻译科考试采取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基本规制,其考试内容和取录方式也一仍其旧,在科举考试的某些方面,则根据八旗翻译科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称是一个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显性特征之一 ,它往往与该民族的源流有一定关系 ,用自称当中的一些特征往往可以廓清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线索。彝族自称中的“濮”、“泼”、“拔”等特征是古“濮人”之“濮”在彝族文化 (自称 )中的延续 ,“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彝族的源流关系。本文以史籍资料和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 ,参考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来论证彝族与古“濮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族关系是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内蒙古,是关系到全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蒙古历代法律都对婚姻制度作出规定,研究清代蒙古婚姻法及其变迁,就可以理解该亲属法在法制变迁中的特点。清代有关婚姻制度的立法仅涉及婚约、聘礼、婚姻的终止和治奸等方面,与其他的部门法相比显得较少,这正说明亲属法是一个民族法律文化中最为保守的部分,法制变革中对亲属法的尊重和继承恰是最应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