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权政治是一种由不具备竞争性和多数选民参加的选举制度构成的统治形式。威权政治与极权政治是两种不同的统治形式。东南亚国家的威权政治制度可以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和"亚洲价值观"中找到理据。威权政治作为一种成功的政治制度和管理范例,为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必将对威权政治的前景带来挑战。威权政治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最终必然走向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印两国发展对比逐渐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随着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加快,不少学者认为:因为印度是所谓"民主"政体,最终将在中印发展竞争中胜出。但是,仅从所谓民主、威权等抽象的政体理论,认识印度的政治体制及其治理绩效,并对中印两国发展进行比较和预测得到的结论并不科学。如果从政体、社会结构与政治权力运行视角,从印度政体与传统社会结构,政治权力运行扭曲,政治体制推动国家发展低绩效等方面,深入研究现代印度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印度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地区不平衡性以及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要实现赶超中国的发展目标尚存在很大难度、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8 0年代末以来 ,以马科斯、苏哈托及素金达等被推翻为标志 ,很多学者认为泰国及东亚其他威权政治国家进入了“由一种政治形态到另一种政治形态的质的飞跃过程” ,即进入了转型期。然而 ,政治体制的实质内涵与其形式的背离 ,是泰国及其他东亚国家长期存在的现象。以民主程序产生的政府 ,并未改变泰国“威权为体 ,民主为用”的本质性特征。威权政治产生于传统专制、佛教善恶业思想及权威崇拜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之中 ,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日本等国的经历来看 ,改变这种方式 ,决非几十年能奏效的事。即使民主机制不断得到巩固 ,泰国的民主也不会是西方民主的翻版 ,威权政治的本质性特征在未来的民主政府中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以威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也是一种威权政体.然而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试图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失败的,其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基础薄弱,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稳定社会环境;力量整合失败引发合法性危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负面因素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5.
1970年后叙利亚在阿萨德领导下,重树政治威权及其政治合法性,重建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借助意识形态控制以及务实的内外政策,实现了长达30年的政治稳定。但是,在阿萨德威权主义统治下,由于政治民主缺失,经济发展迟缓,阿拉维宗派主义专权以及地缘政治环境险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叙利亚又成为一个稳中有忧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1949年后中国确立的极权主义政治体制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了改革开始后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与政治的互动中展开,改革的三个时段分别以民主、效率和稳定为取向。改革后中国政治的发展呈现出威权政治的特征,表现为确立了国家法理型权威、权力行使的可预测性、以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主导、政治动员程度的缩小等方面。当政治体制进一步向民主化转型的时机成熟时,领导层应把握主动,以实现政治体制转型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主要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同时又实行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相结合,既存在于政治体制安排及其运行机制中,也体现在各级各类选举和领导班子的决策中,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顺利运行和国家治理的高效率。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协商民主并不等于  相似文献   

8.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和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要求一个同样开放的政治体制,这是民主化的基本动力。文章分析了东方儒家文化圈中韩国与新加坡民主化转型的经验,从结构入手,概括了两国民主化转型的基本共性和基本特点。从上述经验出发,得出民主化转型的一些启示,包括基本条件的具备、民主与精英的关系、专业主义、民主监督与民主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问题需要从国别比较的视角来看。通过印尼和尼日利亚两国建国以来政治整合进程的比较,得出其共性主要在于:两国政治整合的基础都是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的路径都经历了从基础性整合到威权政治整合、再到民主政治整合的转换;政治整合的历史起点都是独立建国,逻辑起点则是殖民主义历史遗产的祛除;政治整合的难题都是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干扰与国族建构的艰巨性。族际政治问题是两国政治整合面临的共同困境。殖民统治留下的历史遗产构成两国政治整合遭遇族际政治问题的根源。其化解困境的路向主要有:寻找重叠共识、尊重文化差异,建构国族共同体;探索利益均沾、成果共享的政治体制、制度和机制;祛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在效仿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失败后,纷纷走上威权主义的政治之路,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民主转型。文章采用历史考察与政治发展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因素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东南亚国家威权主义政治是特定的历史形态,民主转型过程虽受其自身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但民主化是威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体、威权主义政体与欠发达国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非、拉许多原殖民地国家在取得独立以后往往将欧美式的民主政体直接移植过来,他们以为只要模仿发达国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良好的主观愿望代替不了活生生的现实,与人们的主观意愿相反的是,那些实行欧美式的民主政体的新独立的国家不仅没有取得经济发展,反而招惹了社会的极不稳定和经济的不振兴,而且原先曾一度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相继垮台,集权政治和军人政治取而代之。而60、70年代在拉美、东亚国家的威权主义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欠发达国家民主政治的接连挫败和威权主义在拉美、东亚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拉美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安定,对新独立的国家进行政治整合势在必行,否则,任何形式的现代化都是无法进行的。一般来说,威权政体往往是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最有效的手段。按照西方学者的标准,智利从19世纪30年代就进入了民主国家的行列。这一进程正是通过威权政府的形式实现的。“大总统、小议会”是拉美政治体制的显著特点,也正是这种体制保证了拉美的许多国家在动乱中建立起了国家的权威,恢复了社会秩序,从总趋势来说,政治的稳定给经济的发展创造机会是不争的事实。在拉美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威权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威权政体在立国时产生、又反复出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规律不但在拉美,而且在整个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论坛》2008,10(5):68-72
自1932年至今,泰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经历了五次大的机遇,也遭受了一系列军事政变的挫折;致使泰国的政治发展既没有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样建立起稳固的威权体制,也没有像菲律宾和印尼那样在民主化之后建立起稳定的民主政体,而是在动荡和军事政变中像钟摆一样在军事威权、半民主和民主政体之间来回摇摆。造成这种独特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在于泰国的政治发展形成了对军事政变的路径依赖、没有构建起现代的官僚体系、统治精英之间相互分裂与斗争、民主的支持力量软弱而不稳定。泰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无法摆脱目前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要建立稳固的民主政治,泰国必须培养强大的民主文化。  相似文献   

14.
威权主义国家统治者即精英政治集团需要为自身的存在寻找合法性依据。威权主义的合法性如果不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或人民主权的基础之上,就只能依靠经济的增长为主的政绩合法性来维持。为了维持政权的存在,威权主义国家的精英政治集团需要而且可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成熟,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合法性会出现不足,这就需要政治精英将国家的合法性稳步地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有其较长的民主历史和民主政治体制,这种体制的确立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与地理因素.由于传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和政治家族对国家政治、经济资源的控制,菲律宾的民主政治陷入困境,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策纲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的最根本的东西。意识形态一方面支持政权,一方面条理社会,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两层功能,这种思想学说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为国家和社会接受。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的显现的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是意识形态的体现和延伸。中国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倡导民主、公正、公平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向民主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意识形态概念出发,阐明意识形态与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剖析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韩俄这两个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都先后开始了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进程,随着两国转型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文章传统的因素也越来越显示出来。文章通过考察政治文化变量在两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两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旨在说明,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尤其在设计民主转型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和由此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使民主转型模式更加符合本国社会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秩序建设是新加坡行政体制的核心。新加坡通过民主机制下的权威政治、严格法治、行政权与决策权相分离这三个阶段的行政改革,建立了法治、廉政、民主、开放的行政制度。目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面临众多挑战,研究新加坡秩序建设,对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孕育了新加坡社会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虽然自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但无论是新加坡延续至今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还是20世纪末新加坡倡导的“亚洲式民主”的理想,我们都可以从中窥出,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在对新加坡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正在发生向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威权体制的构建与社会发展成本的降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的经济腾飞和持续高速发展是人民行动党所建立的威权体制推动的结果。人民行动党建立的威权体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行动党依靠威权体制协调经济发展,搞好战略规划,有效地配置了资源,培育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使新加坡具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种具有刚性调控能力的“低参与高投入”的发展模式,运用强大的国家机器与政治资源动员能力,以刚性方式来排除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治动荡与危机。这种威权政治模式有助于新加坡这个多种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后发展国家应对各种复杂矛盾,有助于在秩序稳定状态下完成其现代化进程,降低社会发展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