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俺答引崇黄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教在 13世纪后期开始传入蒙古地区。由于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它未能在广大蒙古民众中得以传播 ,因此 ,它随着元朝统治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16世纪后期 ,在俺答汗的倡导和扶持下 ,喇嘛教又以格鲁派形式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 ,并很快传播和发展。喇嘛教的二次传入 ,有其深刻的根由 ,它既是蒙古封建领主们用于稳定统治、在思想上钳制广大牧民以及改善蒙藏关系的需要 ,同时也是藏地政教各派势力激烈斗争的产物。俺答与索南嘉措即是在此形势下走到了一起。喇嘛教的二次传入对蒙古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萨满教的衰落陈光国,徐晓光,洪玉范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到元朝,蒙古宫廷中的统治者才改信喇嘛教。明朝时期,喇嘛教冲击了萨满教。扫除了传教的障碍。于是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普遍地传播。至清朝,喇嘛教成了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萨...  相似文献   

3.
论科尔沁文化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别具风格的科尔沁文化。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区系之一。尤其在科尔沁文化中蕴含的珍爱自然、崇尚英雄、自由乐观、开放包容、重义守信、求真务实的价值理念,为科尔沁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展壮大科尔沁文化,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图书馆在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特色馆藏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核心。科尔沁蒙古族在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尔沁蒙古人,在用双手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文化文献是科尔沁地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  相似文献   

5.
蒙古博教幸存缘由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博教(亦称萨满教)是蒙古族传统的古老宗教。曾备受全体蒙古族人的信拜。但自从蒙古草原大兴黄教(格鲁派喇嘛教)时起,开始遭到了迫害。尽管如此,蒙古博教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幸存于20世纪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对此诸学者多以科尔沁部所处的地理环境或博教与喇嘛教相妥协作解。笔者认为:科尔沁部宗教信仰的一贯性,以及清朝统治者与科尔沁部的特殊关系是蒙古博教能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幸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略论科尔沁孛额教文化额尔德木图,包国祥,王丽英蒙古孛额教在蒙古草原乃至中亚、东欧的历史上曾有过“显赫”的一页。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她在世界各地几乎消声匿迹。就是在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我国内蒙古地区,西部草原诸盟早从十六世纪起,随着喇嘛教的传入...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科尔沁地区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它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它对科尔沁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尚有待挖掘.只有依托科尔沁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增强科尔沁旅游的吸引力,才能增强科尔沁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支持科尔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喇嘛教起源于印度,几经周折传入蒙古地区,并逐渐兴盛和发展起来。到清代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一方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喇嘛教.另一方面为防止喇嘛教势力过于强大,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是蒙古族最为聚集的地区,在这里蒙古族四胡有着它存在和发展的土壤。然而,蒙古族四胡文化在这个地区的发展和传承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当前而言,科尔沁蒙古族四胡文化的传承既面临着好的机遇又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所谓的机遇是它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所谓的困难和挑战是这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再成为主流,缺少传承人、传承模式滞后等都制约了其更好的发展。只有把握好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克服传承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才能够让科尔沁蒙古族四胡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文学,从其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都汲取了草原文化丰富的养分。科尔沁文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丰富的草原文化造就了科尔沁文学,而科尔沁文学则拓展了草原文化。在丰富的草原非物质文化滋养下,科尔沁作家文学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的蒙古族文学流派,成为蒙古族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草原文明瑰宝中的奇葩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科尔沁地区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许多民俗文化资源在流失,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化大区的时代背号下,通过法律对科尔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进行切实保护,以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尤显必要及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叙事民歌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族口头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英译科尔沁叙事民歌有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英译现状梳理,以《陕北民歌》《阿诗玛》与《玛纳斯》等民族典籍译介成功案例为参照,紧密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特点,探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翻译策略,提出了从“底本选择”“团队翻译”和“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推更多的蒙古族文学典籍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白族地区的传播过程,既是先进地区文化向落后地区传播的过程,又是儒家道德文化和云南白族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儒家道德文化以各种方式、不同的渠道在云南白族地区广泛传播,对云南白族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教受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演变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科尔沁草原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交融地带。17世纪藏传佛教开始深入草原,佛教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科尔沁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游牧、农耕和藏传佛教文化都渗透到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使科尔沁萨满神歌带有鲜明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别具风格的科尔沁文化。〔1〕本文通过通辽地区各旗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说明科尔沁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大量的考古发掘成果的发表,可以看出8000年前该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科尔沁历史源远流长,连绵不断。通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利用好通辽地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一蒙古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方言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蒙古族人民原来信奉萨满教。十三世纪元朝忽必烈汗时代接受了红派喇嘛教,但仅仅限于宫庭和贵族,广大牧民却仍然信奉萨满教。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的理藩政策之一,就是广建寺庙,引入藏经,传播喇嘛教,对喇嘛教实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喇嘛教逐渐衰落,但它对蒙古族思想文化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地广人稀、文化和经济都相对落后的东蒙草原,喇嘛教对蒙古民族的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其蒙古族民歌历史背景和色彩区划分及重要价值,是了解科尔沁文化乃至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主流和代表。社会的变革促使它演变与发展,并给后人留下了传奇和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