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人们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日本人却认为语言是不完备、不恰当的交流工具,自己的思想、感情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应该以心传心,这种超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日本人特有的语言观。这种特有的语言观在日常生活中可随处感觉到,如"どうぞ"这个词的使用,就足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人的非言语表达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对人们传达思想、感情是十分重要的。但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仅仅依赖语言表达还不够,语言之外即非言语表达同样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日本人常用的非言语表达行为入手,论述这些非言语行为所展示的日本文化的某些层面及国民性格,以期为我们更顺利地与日本人交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鞠躬     
在日本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除问候、自我介绍、交换名片等礼节外,鞠躬也是非常重要且经常使用的重要礼节,这是一种以行为举止表示谦恭的重要手段。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动作标准、姿态优美的鞠躬,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表现了一个人在与人相处中的诚意和热情,因此,作为留学生,学会标准的鞠躬,也是一项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功。 按照日本人的礼节,鞠躬时要求双足并拢,脊椎伸直,上半身前倾,目光自然地注视到自己脚尖前1米左右的地方,女性两手五指并拢,掌心向内,轻轻地贴在大腿前面,男性两手五指并拢,  相似文献   

4.
附和表达是日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使用附和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基础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对日本人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了解,明确日语附和表达的定义、功能、使用时机等,并尽量自然地将其用于日常交流中。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日语更加地道,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从而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5.
空间关系学是研究人与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或不同的社会团体或文化群落之间对空间的需要以及人们对周围空间感觉的一门科学。空间语言(SpaceLanguage)是空间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非语言交际范畴。它主要用于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距离所表达的交际意义和亲疏关系,涉及讲话人之间保持多少距离为宜,座位如何安排为好,人们的身体是否接触,如何接触等内容。这一切都与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暧昧性表达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暧昧表达随处可见,它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及其生活伦理。日语的暧昧表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曲折婉转、含蓄内秀的日语,给人带来愉快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颇受日本人的喜欢。日本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创造了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7.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交流,还有伴随语言而产生的非语言的交流。身体语言在置换为语言表达时,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含义或视点的差别。以"眼睛"的表达方式为中心,探讨中日两国语言在身体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日语经常被指出是带有性别差异的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因此,在语言中必然能够反映出性别的差异.本文围绕日本人夫妻间的称呼,结合社会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将称呼与性别相结合,证明了日本人夫妻间使用的称呼语中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并从此现象中揭示出了日本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有许多省略表达,日本人为什么会比使用其它语言的人更关注省略表达,这与日本社会、文化、历史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本文对日语主语的省略表达给予了较全面的考察。同时,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省略表达,省略表达有哪些语用特点,如何实现它出现场合的得体性方面,本文也给予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又是由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构成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交流对象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通过运用"拉氏变异模式"对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及其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社会地位和言语行为之间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人们在交流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信息化、国际化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很好地掌握运用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在二外日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日本文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稻作农耕、集团意识、模仿中的创新、以和为贵四方面阐述日本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同一说话人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变体。主要讨论了构成社会语境的四大要素:场合、听、主题及媒介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言变体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语言变体与社会语境的这种“共变”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对于"不"的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明确使用,显得比较模糊和暧昧,由此给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中带来障碍和误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日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有关,也与受到日本人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日语面临着是否应该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有声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人类的信息交流必须透过通道来传送。但有时在某种语境之下,不宜用有声语言来直接表达,这时只好借助于非语言形式的身势语来含蓄地补充表达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流更加广泛,跨文化领城的交流更加频繁,身势语在交际中的使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非言语交际和语言交际两种.虽然非言语的交际和沟通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表达相对更多的交流信息,对人们的交流活动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非言语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文化行为。一方面,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交际是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使用者共建了社会角色,而社会角色反过来又把语言使用者限定在一个话语区内。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语言行为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注重语域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只能在社会集团中进行.人说哪一种语言也是社会所决定的,他必须使用自己所处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中、具体地表现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交际行为上。因而生活在不同社会集体中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在同一社会集体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也会因各自的身份、职业、地位、文化素养不同,使用语言的形式也不同。谈话者间的关系以及所谈的题目决定他们的谈话方式、态度以及所选用的词.如果要使自己表达清楚、言语得体、适应多种情形,同样一个人也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在批判、继承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布迪厄提出:语言是整体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每日的社会互动中不断进行语言交换及表达。同时,他揭示了语言的转换可以表达其中的权力关系,从语音、语调到字词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的阶级地位,每个人在使用语言时都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外来语就是从外国或他国的语言中吸收、同化,被本国借用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在本国家的日常生活经常被使用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日语外来语的阶段演进,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日语在吸收外来语过程中,不仅促成了日语在标记和语音方面的改变,也改变了日语原有的传统促音音变规律和构词法规律。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学习,能够对一切优秀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加以整合,这对一个国家的迅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研究了日语外来语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并从语言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日语外来语阶段演进与日本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表达拒绝的方式因语境的不同或说话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熟悉程度的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日本学者森山卓郎将日语中的拒绝表达分为四种类型,即直截了当型、谎言型、拖延型。本文借用森山的分类法,运用大量的语言素材对日语的拒绝表达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直截了当型”因过于直白往往会危及交际者的面子和人际关系,“搪塞型”因态度过于敷衍、回避,所以这两种方式一般很少被人们采用。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人们最广泛采用的是“理由型”和“拖延型”。这符合日本人不喜欢直来直去的语言习惯和崇尚“以和为贵”的精神。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这一语言习惯及文化背景,就容易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产生误解、引起尴尬,使交际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