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士人的超脱、旷达与潇洒的魏晋风度 ,构成了六朝审美主体精神的一个主要标志。魏晋名理学以“自然”为逻辑起点来建构天人新义及人的价值学说 ,给魏晋新型人格的形成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的诞生从哲学基础、性命原则到理想人格、价值取向诸多方面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阮籍人格由三重构成,即作为传统儒士的真实自我,作为魏晋名士的现实自我,以及作为文学家的理想自我-“大人先生”,这三重自我之间张力的失衡。导致了阮籍人格的焦虑与分裂。这种士人人格在士大夫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性,其中所包涵的现实悲剧,人生伦理以及内在超越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人格向审美人格的生成,生存智慧与诗性智慧相融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魏晋人在诗中对庄子的“逍遥”境界有比较集中的描写:阮籍的以“心游”为精神的慰藉和解脱,嵇康的心身同在现实中的优游容与,西晋人的顺自然之游,以及陶渊时的心与自然泯一,可以说无一不禀承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这正是魏晋人追寻自己个性自由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人格构建特点。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生命危浅,朝不保夕,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已无法适社会现状。为适应历史要求与社会现实,魏晋士人从儒家关注个人的社会价值转向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他们自觉从三个方面——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及自我的关系——来构建与完善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阮籍的理想人格建构本质上是个体理想价值在精神领域内的展开 ;也是个体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我选择的必然结果。阮籍理想人格建构的意义在于 ,它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魏晋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6.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与两晋士人的“痴”入手,从魏晋人物品藻和时人风度来分析顾恺之的精神人格与魏晋士人的审姜风尚。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集中摹写了魏晋士人这一鲜活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士人所推崇和实践的理想人格,呈现出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风貌。魏晋士人超越世俗、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折射出魏晋时代儒家价值观的式微和道家价值观的兴盛。魏晋时代的人格之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诗意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在人格个性长期受到压抑的封建时代树立了一块不可企及的关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格问题 ,致力于培养、造就、发扬和实现理想、高尚的人格。程朱等理学家在批判和吸收佛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创立了理学 ,重新塑造了儒家的人格理想。他们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入手 ,提出了“灭欲”、“存理”的“内圣”修养方法和“格物致知”的认识法及“圣贤气象”和“孔颜乐处”的人格实践。但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 :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 ;理想人格和“人欲”的矛盾 ;“内圣”与“外王”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汤用彤等学者将新人格本体的探寻视为玄学的核心。应该指出,魏晋思想学家们试图建立的人格包括理想的圣人人格与理想的士人人格两类。帝王常常象征着一种秩序一种制度,所以理想圣人人格设计乃是关于社会组织运行的政治哲学,理想的士人人格设计则表现为对古代知识分子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安身立命问题的思考。郭象在吸收前人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种人格都做出了自己的设计,代表了玄学的最高成果。  相似文献   

10.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1.
论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设计代表着中华民族理想人格设计的主流,它与任何理想人格模式设计一样均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及个人选择的影响,所以它在历史上的演变可分为“理论概括”(先秦)、“初步定型”(秦汉三国)、“表象异化”(魏晋)、“全面还原”(唐与宋初)、“活化与升腾”(宋元明)、“改铸与重塑”(晚清及近代初)几个主要演化过程,其主体代表模式也分别呈现为“重义轻利”、“内圣外王”、“孔颜乐处”、“忧国忧民”、“杀身成仁”、“平民而圣王”的主要特征.深入研究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有关理论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新道德机制的推行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想人格范型是一个社会中基本的理想人格范式和类型。每一大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人格范型:在“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理想人格范型是“道德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范型为“经济人”;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未来产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范型则是“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道家的理想人格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其内涵。其中老子的理想人格是顺天道法自然的圣人。到庄子其理想人格是超越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至人、真人、神人。发展到魏晋时期《列子·杨朱》倡扬"从心而动,从性而游"的"自由"人格。正确认识道家理想人格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正面价值与负面影响,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在建立健康完善的现代社会人格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从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把魏晋文章与魏晋风度概括为“清峻”、“通脱”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正面肯定魏晋时代独立的人格追求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审美理想;然而就魏晋士风、世风来说,并不完全值得嘉许。从刘义庆(403-444)编撰的记录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轶闻趣事的笔记《世说新语》中,不仅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积极一面,更可以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看到其所谓“清峻”、“通脱”后面的虚伪、颓废、病态与无奈。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犬儒学派与我国魏晋风度均诞生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两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皆表现出蔑视世俗礼法、轻视物质利益、鄙视现实社会等特点。由于两国的文化传统与具体环境迥异,他们在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以及返于自然等各方面也不尽相同。新形势下,对犬儒主义和魏晋风度加以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儒林外史》是一部最富有理想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作品。本文认为:《儒林外史》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和人文精神,表现出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品又将人文理想和对现实人生的观照结合起来,在对现实人生的批判中发掘生命的悲剧,又努力去探索和追寻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作品中的人文人格与魏晋名士和晚明文人有相通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儒林外史》具有理想精神,表现出了一种生命层次上的明确的追求,它追求的是人格和人性的完善,其理想人格的真实内涵蕴含着美,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总之,《儒林外史》理想精神显示出来的批判意识、探索意识和超越意识,使这部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思想观念生产者的知识分子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论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和对“现实的人”的揭示关系到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问题,对当代知识分子意义重大。知识分子如果从“抽象的人”出发则易丧失其现实性,沦落为“抽象的知识分子”,从而深陷人格迷梦,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谋求人格成就和人类解放;更易误入方法迷途,由脱离现实的纯粹思辨走向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僭越;致使身份迷失,因不明分工的阶级根源而导致职业自负并丧失阶级意识。新时代知识分子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识自我并开展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成就理想人格;立足现实进行思辨和批判;追求真理而不迷失自己的阶级归属,在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庄子以文学形式描绘其矢志不渝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历经“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等层次,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针对庄子的理想人格进行深入分析和阐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孔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学说极为重视人格问题。人格具有多重涵义,它既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同时也包含了人的道德品质。从儒家树立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尧、舜、禹、汤、文、武、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