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嗅药。取川乌、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鼻孔,一般10—20分钟即止痛,持续10分钟后取出,连用2—3日即可。 2.药熨。小茴香、吴茱萸各60克,加食盐250克,炒热,包紧后趁热熨敷下腹部。 3.敷脐。没药20克,乳香15克,元胡10克,细辛8克,朱砂2克,共研末,瓶装。月经前一日取药粉6克,加面粉及米酒适量,制成小药饼,敷贴肚脐,胶布固定,一日换一次,连用3—5日即可。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5,(1):33
治小儿肺炎双花、杏仁各9克,生石膏30克,木蝴蝶2克,川贝3克。水煎,每日分4次暇。葛根、白芍、钩藤、百部各10克,甘草、杏仁、浮萍、地龙各5克,太子参、黄芪各6克,桂枝3克。水煎,频饮服。治流行性腮腺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赤小豆各6克。水煎,2~3岁每次1酒盅,每日服3次。蛇蜕3克,用砂锅焙干,研末,与1个鸡蛋水炒。1次服完,连服3日。蒲公英50克,夏枯草15克。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5,(3):33
治胃炎方 蛇参(马蔸铃)根100克洗净切片,泡白酒500毫升.每次服5毫升,每日2~3次.治急性胃炎. 向日葵根晒干,研末.温水送服,每次服0.07克,每日2次,3日为一个疗程.治急性胃炎. 蒲公英(全草)15克,甜酒酿一匙,水煎二次混合.分早、中、晚饭后服.治慢性胃炎. 金不换研末,压片(每片0.3克).每次服2~4片,每日3次.治慢性胃炎. 西洋参、金钗石斛、白木耳、香蘑菇、灵芝各60克,共研末.温水送服,每次服3~4克,每日3次.  相似文献   

4.
●用醋煎豆腐吃,每日1—2次,治反复发作的下痢。 ●老莲子(去心)50克,研末,每次服3克。一日27欠,以米汤调服,治久痢不愈。 ●紫皮大蒜(去皮)50克,捣烂,浸于100毫升温开水中达2小时,加入适量白糖,每日服2—3次,每次服20—30毫升,治急性痢疾。 ●鲜黄花菜50克,红糖100克,水煎服,每日2次,治慢性痢疾、肠炎。  相似文献   

5.
治胃病奇方     
正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芪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在药店购买以上药物时,请店员加工成粉,拌匀装瓶备用。加减: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加工成粉)50克。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此种情况可以适当减量。服法:每天2~3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1汤勺(6~10克)。较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胶囊1粒。  相似文献   

6.
治呕吐方     
1.广藿香12克,紫苏10克,生姜15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2.法半夏15克,丁香、生甘草各6克,朱砂30克(水飞,即与水共研,反复研磨制成极细腻粉末),冰片0.9克(研细).前三味研极细末,拌入后二味.饭前服,每日服2次,每次服3克.  相似文献   

7.
民间秘方     
陈光 《家庭科技》2014,(9):30-30
防治白细胞少症方方一:黄芪30克,鸡血藤、大枣各30~60克,女贞子、丹参各12克,黄精15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方二:补骨脂微炒,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日服1~3丸,每日3次,盐开水送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10天再服第二个疗程。  相似文献   

8.
葎草的民间药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葎草为桑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生于沟边、路旁。药源充足。其味甘、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利尿、清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病证。 1.小儿腹泻:取全草加水适量,浓煎,使每40毫升含葎草50克。1岁以内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1岁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3次。3天内基本上可使热退腹泻停止。  相似文献   

9.
小儿夜啼 1.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陈茶叶1克,共研成细粉末,加水调成饼状敷脐中,用干净纱布固定。用药1~3次便可见效。2.牵牛子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无菌纱布固定,一般当夜就能止哭。3.用朱砂适量和水少许,共磨溶,以毛笔蘸朱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口和手足心,连续用药3~4天,可止夜啼。  相似文献   

10.
单方验方     
小验方治痢疾 1.穿心莲60克,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连服5天。对心经火热下移小肠所致痢疾疗效显著。 2.马鞭草适量,晒干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连服3天。对湿热型痢疾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1.
梁斌 《家庭科技》2007,(10):34-34
治疗方法海螵蛸(鲜品效果更好)置于锅内焙干,也可用烘干箱直接烘干,取1000克研细,加冰糖1500克捣末后混合调匀,存放干瓷瓶内备用。成人每次服20~25克,儿童酌减,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服药1周后起效,3~8周即可治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发物。糖尿病人慎服。  相似文献   

12.
风热感冒:白芥子9克,鸡蛋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末,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2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感冒时高热不退。慢性咽炎: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两药共研细末,加麝香0.3克,面粉适量,与米醋调匀,做成面饼。将药饼蒸至微热,睡前敷于双侧  相似文献   

13.
正每到春季忽冷忽热时,慢性胃病患者易受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而出现胃脘冷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四肢不温等症,下面介绍几款春季寒性胃病的食疗药膳,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芝麻姜糊生芝麻、鲜生姜各60克,红糖120克。将生芝麻研细为末,生姜捣烂成泥,加红糖共拌匀装瓶备用,每次6克,每日4~6次,温开水冲服,每剂可服5~6天,连续2~3剂。  相似文献   

14.
1、取陈醋500克,放入冰糖(捣碎)250克使之溶解,饱和为止。每日服3—5次,每次1—2汤匙,或每日3餐当佐料佐餐,勿间断约1个月即可见效。 2、取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用300—500毫升水煎服,每日1次,出汗即愈。对治伤风咳嗽、胃寒  相似文献   

15.
防风通圣丸为表里双解类中成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邪气,表里俱实诸症.临床发现有下列新用途.1.风热型三叉神经痛 每次口服6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5日为1疗程.2.急性细菌性痢疾 每次口服6克,分早中、晚3次服.一般服药3~5日后即愈.服药期间注意多喝水.  相似文献   

16.
正1.较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0克,山药、茯苓、防风各15克,山茱萸、丹皮、泽泻各10克,蒺藜30克,水煎服。一般情况下服3~5剂即可见效。2.用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日为一个疗程。对皮损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先将手洗干净,待稍干后,将维生素C注射液倒入手掌内,然后双掌将药液搽匀,待药液千后发白时洗掉。每日2次,每次2毫升。疗效:有报告用维生素C治疗手脱皮患者,轻者1次显效,重者3次显  相似文献   

17.
治眩晕验方     
① 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用1~2月.适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②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用5~7日.适于肾虚眩晕.  相似文献   

18.
治痔验方     
1 大黄10克、柴胡5克、升麻1.5克、黄芩3克、当归6克、甘草2克.水煎,每日服1剂.适用于内痔脱出,大便秘结者. 2 木鳖子3个,去壳取肉,加少量水磨汁,入冰片粉少许搅匀.用棉棒蘸搽患处,每日3~4次.可消肿止痛. 3 苦参10克,煎浓汁去渣,再放入鸡蛋(带壳)2个、红糖60克,共煮熟.吃蛋喝汤,每日1剂,4日为1疗程.痔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望治愈或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民间秘方     
正胸痛取红升麻、挖耳草、地榆、野棉花根各20克,水煎,加红糖20克为引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用,6日为1疗程。风湿痛1.牛蒡子、苍耳子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热(热痹)。2.虎耳草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6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湿关节炎(寒痹)。  相似文献   

20.
一、鸡蛋2个,香油50克,醋适量,先用香油炸鸡蛋,再加醋煮,每日早晚各吃1个,可治哮喘。 二、豆腐1块,松塔15个。把松塔洗净,与豆腐同用水煮,约15—20分钟后,吃豆腐喝汤。 三、核桃肉、蜂蜜各1000克。将核桃肉捣烂,与蜂蜜拌匀,用瓷瓶装好每次服1汤匙,日服2次,用开水冲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