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得还是1995年在中央党校(分院)学习时,得知张寿春教授撰写《新中国经济建设评析》一书之事,出于职业的兴趣和岗位的需求,我通读了手稿,便立即被那简练、流畅的文字和翔实、确凿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她使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了中国经济发展所走过的路程,给我以许多启迪与反思. 该书以新中国经济建设为主题,根据1949年至1992年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作系统研究.它既不是单纯的经济史,也不是常见的中共党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而是博取众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眼于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系统地分阶段地做出既“评”又“析”.在该书中,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史论结合的方式,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方面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大量确凿的事实证明文明古老的中国已经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在以矫健的雄姿追赶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并已初步缩短了差距.另一方面也不讳言,在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生过的挫折,包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及对经济建设所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诞生后,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已经历了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在这一过程中,陈云所作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是全党公认的。本文从陈云经济理论中的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经济规模和国力相适应;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利用外资、引进新技术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陈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历史意义重大,且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指出:在建设时期,除开必要的国防外,一切工作和其他建设均配合经济建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考察中国城乡现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一系列极具远见的思想主张:新民主主义经济既有社会主义成分,也有资本主义成分;生产关系的改变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农业集体化之后也可以实行个人负责制;民主化与工业化是不能分离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刘少奇在他的讲话和著述中,深刻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当年,是具有震撼力的;在今天,则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交流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及管理科学化,要求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系统地溶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在明确主导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探索经济管理专业开放实验室,对专业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实验教学进行适时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现代农经史,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旧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实则是农村的平民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于推进国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长期实行城乡分隔的体制、政策。因此,建国后的历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都不过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不同方面为建设新家园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十一五规划建议》重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不是旧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回归,也不是新中国历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再现。即将开展的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新的内涵、新的动力和新的前景,寓意深长。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朱德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 ,诸如 ,怎样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主张对外开放和发展商品生产 ,提出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建设国家。透过他们探索的轨迹 ,可以看出毛泽东侧重于政策原则性方面 ,朱德侧重于具体操作性方面。他们的这种探索既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济问题是新中国内政外交的重要构成.为此,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认识经济问题极端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所有制结构的五种经济成分、经济建设的基本政策,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框架,设计了新中国的经济蓝图.为建国之际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推动建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贯穿了报告的全文,也贯穿了大会各项议程和全部文件。大学生在学习、领会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在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认识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新要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所创造的财富大体相当于从盛唐到晚清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的。据统计,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50%以上的贡献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持续两位数以上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球经济面貌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过,以我的经济学知识和历史学知识,在全部人类社会当中,这么大的国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9.
立足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影响,结合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200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重点讨论了2008年中国经济的热点领域、中国的重大经济事件和实施新经济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对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并存的机遇给予了关注.此外,结合相关机构的预测资料和中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措施,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最近重要讲话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邓小平同志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怎样作到既大胆又恰当地利用西方经济学成果,以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等重大理论问题。文章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论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理论”与“实际的专门研究”、批判与借鉴、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成果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论述邓小平特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探讨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所作的杰出贡献。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社会主义需要改革,无产阶级的领袖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890年,恩格斯就认为:“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最近重要讲话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邓小平同志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怎样作到既大胆又恰当地利用西方经济学成果,以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等重大理论问题。文章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论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理论”与“实际的专门研究”、批判与借鉴、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成果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探索》一书,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所著,于2004年4月由新风出版社(香港)出版,为“中华中青年经济学家论丛”之一部。该书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为主题,由作者的31篇学术论文组成,分为“学科论”、“专题论”与“人物论”三个部分,共计29.7万字。该书的“代序”选录了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胡寄窗、董辅礽、何炼成、朱家祯、叶世昌、徐禾等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评价。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为主题,并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在国内学术界为第一部。2004年11月在珠海召开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上,该书获得“学术贡献奖”。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辛亥革命自孙中山先生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与学说的总和。该书系统、客观、公允地研究与评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创新及完善的过程、条件、内容、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 ,他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结合中国的实际 ,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开辟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2 1世纪 ,我们仍要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  相似文献   

15.
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济建设思想。这包括:科学界定建设目的,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认真把握综合平衡,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健全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集中统一与分散灵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背景,研究提出新经济观、新科学观、新农业观和新现代化,主要论断有:(1)人类社会将遵循着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化)到知识经济(知识化)再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导致回归新农业经济(农业化)的内涵及其依据。(2)信息经济与生物经济都是以知识和技术为最重要生产要素,又处在交叉发展,可以同属于知识经济。进而将知识经济划分为两个阶段:前知识经济,以信息经济为主;后知识经济,以生物经济为主;并论述了生物经济终将占主导地位。(3)农业可以致富、农业可以跨越、农业可以主导的新农业观;指出农业的贡献不可低估、农业的功能不可少估、农业的潜力不可小估。(4)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即:以农业为主导,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包括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过渡到新农业经济;讨论了选择新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明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角度可以对“十七大”这一立场做深入分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结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科学发展观不是要用其他因素取代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而是以更科学、全面的角度协调、把握经济建设和其他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思想界的各种“新中心论”有正确的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强烈而鲜明的历史脉络、理论特质和实践基础。我们要完整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脉络,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不是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翻版,也不是一些新兴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再版;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要全面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举旗定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产生巨大的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影响作为民主主体的独立个人的生成;经济发展水准低下,既影响实行民主政治所需的物质基础,又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专制政治文化的强大惯性从社会心理上影响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加强民主政治可操作性理论研究与民主法制观念宣传教育,从理论和政治文化方面稳妥探索,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共享经济在理论范式上给传统社会科学理论带来了结构性的冲击,相当程度上颠覆了"看不见的手""保卫社会""搭便车理论""大小政府"等西方经济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社会学理论的经典命题,需要从范式革命高度审视理论创新的迫切性。中国经济特别是互联网促动的共享经济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性创新,以共享契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与产业机构调整,将开辟社会文化体系建设与新型国家规制体系与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图景,并有助于发展中国主导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为构建中国主导的新世界体系与全球话语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