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式条款自问世以来就被称之为"契约杀手",认为它违反了合同自由原则,应该加以严格的法律控制.本文通过对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认为格式条款是传统自由的契约向现代理性的契约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基于此,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法律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格式条款之民商事法理与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密切相关。格式条款是契约自由限制的方法之一,同时可节约现代民商事活动成本,有效提高交易效率。格式条款规制的根据来自其对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冲击。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立法规制、格式条款无效之规制、解释之规制,是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主要规制。《合同法解释(二)》对格式条款的专门解释有其进步性,但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解释性规制,则使格式条款的效力形态尤其是无效形态的判断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尚待此后相机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格式条款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条款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而产生的,因具有高效性和不公平性的两面性,以及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实质背离而成为各国法律的规制对象。我国《合同法》主要从提供方的法定义务、格式条款的内容及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三个方面对格式条款进行了规制,其内容尚有待于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险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格式合同,在保险实务中,保险公司与投保者、被保险人因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纠纷而对簿公堂的案例层出不穷。毕竟,保险合同格式条款是由最大利益方——保险机构事先拟定,投保人只能接受而无修改权。大量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合同"契约自由"原则成为一种虚构,因而,如何加强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规制,维护契约之正义,已成为法律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对《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格式条款规制的再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对格式条款进行规范的法理基础在于其对于契约自由的挑战.关于《合同法》与《合同法解释(二)》对格式条款的规定,一经诞生便引来许多学者的争议,可谓是“尽是批评之言而鲜有赞美之意”.批判格式条款相关法律规定的论点集中在其法律条文之间的用词表述含糊不清和效力形态判断依据扑朔迷离以及法律规定之间互相冲突或者重叠等几个方面.因此,本文拟以《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与《合同法解释(二)》第9条、第10条的规定为出发点,通过学理研究对于它们各自的含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6.
格式条款的规制是现代合同法的难题,旨在妥当平衡合同自由和合同正义。我国《合同法》等法律、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格式条款立法均存在不足。民法典合同法编格式条款立法应当主要围绕格式条款的订立规则和效力规则二个方面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就订入规则而言,格式条款使用人未履行提示及说明义务的,格式条款的法律后果不应当是可撤销,而应当是没有订入合同。在效力规则方面,应借鉴比较法的成功经验,采取概况条款加具体列举的立法模式,即诚信原则加灰名单和黑名单的模式,诚信原则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化作业,即要求格式条款明白易懂、格式条款不得与法律规定的重要思想相抵触、格式条款不得限制因合同性质而发生的重要权利或义务致使危及合同目的;格式条款落入灰名单者,须经法院评价而定其效力,落入黑名单者,一律无效。  相似文献   

7.
物业管理中业主公约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公约是物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业主公约的法律性质应定位为自治规则 ,它的订立不同于一般契约的订立 ,其内容应包含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 ,其效力应及于特定物业范围内的所有业主和使用人  相似文献   

8.
格式条款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不公平的可能性。格式条款对合同自由的背离、与合同正义的冲突,成为对合同格式条款进行法律规制的最重要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格式合同的产生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效率的价值,但也严重威胁着合同的自由与公平,使契约自由和正义原则受到了限制,带来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格式条款立法规制存在立法匮乏;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立法规定概念不严密,内容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立法漏洞颇多等不足。完善我国合同法格式合同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由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当天格式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司法解释,其次,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可制定一部专门的格式合同规制法。  相似文献   

10.
格式条款是我国合同法中新规定的一种合同条款,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极容易造成不公平,因此,必须对其加以强制规定。文章对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格式条款效力规制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近颁布的《民法总则》对法人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意蕴了多重法人本质说的合理性。法人本质理论建立在一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哲学流派不同则学说不同。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法人本质理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并随其变迁而变迁。依辩证抽象具体理论,以“法人拟制说”“法人否定说”和“法人实在说”为代表的诸种法人本质学说是对法人本质属性的概括,而非本质的概括。事实上,人作为个体抽象物亦处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共性之中,且当法人实践活动不断演进、法人主体形式已然变化时,就更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补充。因此,法人本质学说应该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依法治校就要了解和弄清涉及学校的各种法律关系,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实施的机制,保障各方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属于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中的子问题.合法性追问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追问.在哈贝马斯的合法性理论中,法律的合法性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的合法性问题是对商谈理论进行必要性论证的前提,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服从法律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法律大数据研究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静态法律数据多,动态法律数据少;二是法律数据分析多,法律模型分析少;三是法律规范数据多,法律行为数据少。大数据时代法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是走向基于社会计算的法学,即"计算法学"。这就要求法律大数据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要关注动态法律数据整合分析;其二,要展开法律社会分析;其三,要开展法律预测分析。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法学研究无用武之地,毋宁说,传统法学研究将会融合到一种更为高级的法学研究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法意识、法观念等概念诠释和比较异同,提出了法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它包含了法观念;而法观念又可细划为法律观念、法制观念和法治观念;在法律观念中,主体所侧重反映的是以"行为规范"、"法本质"等为代表的最一般意义上的法现象;在法制观念中,主体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上,从法的整个系统、从法秩序以及从它所追求的目标上来反映法这一社会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6.
“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是法人成立的必备条件之一 ,也是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基础。但是 ,由于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设立的目的、性质不同 ,使得二者的民事责任能力有区别 ,即企业法人承担的是“完全独立”的责任 ,非企业法人承担的是“相对独立”的民事责任。而企业法人的完全独立责任 ,使得企业法人的破产成为可能 ,非企业法人的相对独立责任 ,使得非企业法人一般只能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 (如解散、撤销等 )终止。  相似文献   

17.
特殊目的信托(SPT)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载体,而可证券化资产亦即信托财产关系安排是证券化的实质.厘清SPT架构中信托财产的法律本质、特质和"真实交易"的认定,可以为在我国现实法律环境下选择或设计SPT的制度架构,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善 ,我国企业法律形态也走上以企业法律形态这种一般的法律抽象取代传统的经济学意义上分类的轨道 ,运用科学的公司制度改造全民所有制企业 ,进而将各种企业统一纳入独资—合伙—公司模式之中。本文正是从企业法律形态的定义、特征、意义及传统企业分类方式的弊端出发 ,比较了国外两大法系对企业法律形态的确认之后 ,具体分析了我国企业三种法律形态的确认。一、企业的法律形态及特征企业的法律形态是指企业在法律上的类别状态 ,其意义在于把企业这个内涵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高等法学教育的一系列变革中,实践性法学教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性法学教育的价值就是主体对实践性法学教育的需要,体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职业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的干将,卢埃林积极投身于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批判中,倡导现实主义的法学研究,且特别推崇运用社会学方法.50年代,现实主义法学逐渐兴盛起来,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卢埃林对此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力图引导法学研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关于法学研究的思想是卢埃林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卢埃林的整体法学思想,以及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运动的部分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