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吾尔人民的伟大学者和语言学家玛合穆德·喀什噶里于公元1072—1074年所著百科辞书——《突厥语大辞典》,是以辞书的形式描述维吾尔族以及其他突厥部族的社会生活的光辉文学遗产。“《突厥语大辞典》不仅仅是为着阿拉伯人学习突厥语的需要而编纂的一部平平常常的对照辞典,更主要的是通过丰富广博的语言材料介绍喀喇汗王朝时代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9—13世纪维吾尔族在新疆南部及中亚一带所建立的喀喇汗王朝的文学发展情况,尤其对在维吾尔文学发展史和中亚各突厥语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三部文学名著: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诗《福乐智慧》、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语言巨著《突厥语辞典》和阿合买提尤格乃克的劝诫诗《真理的入门》,从思想内容、创作方法、艺术技巧和诗歌形式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引言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以其《福乐智慧》长诗闻名于世,成为古代维吾尔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古代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奠基者、十一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最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维吾尔族人民的大思想家。他的同时代人马哈木提·喀什噶里(喀什噶尔人马哈木提)则以其《突厥语大词典》(突厥语百科全书)被认为是伟大的维吾尔学者、突厥学的奠基人、并被视为突厥学学者的师长。维吾尔人民为自己有这两位大师以及他们卓有成效的伟大劳  相似文献   

4.
《突厥语大词典》是十一世纪后半叶由维吾尔族杰出的语言学家马赫木德·喀什噶里编写的一本蜚声中亚大陆的突厥语词典。在《突厥语大词典》中,马赫本德·喀什噶里以当时突厥诸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民俗、民间文学等方面的丰富材料对突厥语词汇进行了详尽的解释,比较科学、系统地总结了突厥语诸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区别。这对于研究突厥语诸语言的历史和发展,尤其是研究维吾尔语的历史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突厥语大词典》11世纪维吾尔族伟大的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一部名著,在突厥民族人民的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东方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保留了许多关于古代新疆和中亚的历史、地理以及突厥古代文化传统方面的宝贵资料。《词典》充分证明了当时南疆喀什地区虽基本上突厥化,但古代居民的语言(一种东伊朗语)尚未完全消失,仍然有并存并用现象。《词典》写道“……粟特人、坎吉特人像阿尔古人一样操两种语言(突厥语和本族语)……吐蕃人和和阗人都不大懂突厥语……在喀什有说坎吉特语的村子,在城里的人则说王朝(喀喇汗王朝)突厥语”。还说当时伊斯兰教的北部边界是库车,东部是且未。乌斯米  相似文献   

6.
《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维吾尔人民盼伟大学者穆哈默德·喀什噶里的不朽著作.这部著作不仅为研究维吾尔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而且为研究我国突厥各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提供了可靠的材料.这部著作的内容极其广泛而深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迄今为止所写的关于突厥诸语言的住何一种著作都不能与它媲美.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辞典,倒不如说它是一部辞海或一部百科全书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7.
"塔里雅沁"在清代西域文献中指天山南路佃种官地的农民,也指被迁往伊犁屯田的维吾尔族农民。学术界关于该词语源的认识有歧异。文章将该词的出现由清代文献上溯到蒙元时代的蒙古语和汉文文献以及成书于哈喇汗王朝时代的《突厥语大词典》。该词在蒙元文献中相对应的汉文译写形式为"塔里牙"、"塔里牙赤",在《突厥语大词典》中相对应的是T arl¨o。其基本含义都与"粮食"、"耕种"、"农民"相关。  相似文献   

8.
《突厥语大词典》记录了喀喇汗王朝时期大量古代维吾尔族饮食的信息。面制食品中有各类馕、饭食;肉食有灌肠、肉汤等;饮料有水果饮料、乳类饮料和谷类饮料三大类;调味品有醋、胡椒等。这一时期古代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喀喇汗王朝较发达的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它为当代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曾广泛游历,到过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中国的西藏地区他是否也去过呢?从《马可·波罗游记》的有关内容看,他并没有到过。 马可·波罗有可能进入西藏地区的机会只有一次,即他奉命出使哈喇章(云南)时。在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叙述马可·波罗前往哈喇章的路线时,均是抵成都后,又从成都出发,经“Tibet”到“建都”,再渡过“不鲁郁思河”,然后进入“哈喇章”。  相似文献   

10.
伊利汗国是阿塞拜疆地域上13—14世纪前期的封建制国家。这个汗国在阿八哈汗、阿合马·帖古迭儿、阿鲁浑汗、乞台都汗、拜都汗和合赞汗统治时期都曾制造发行过自己的钱币。因这类币的正反两面都铸刻有文字,我们称之为“两文字币”,钱币的正面是回鹘蒙文,背面是阿拉伯文。后来在第比利斯发现了表示基督教义的文字币,并把它们收集到了一本名为《基督教旭烈兀王朝》(又称《格鲁吉亚旭烈兀王朝》)的古币收藏文集中,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阿八哈汗时期国家历史博物馆古币收藏基金会藏有—枚伊斯兰历678年(公元1279—1280年)于大不里士…  相似文献   

11.
《突厥语大词典》是11世纪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回鹘族当时的史学和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另外为了形象地说明突厥诸部落和突厥语言的分布,通过绘制圆形地图描绘了作者所认识的世界,这也是回鹘民族史学中首次出现的现象,表明了回鹘史学意识的萌芽和世界观影响下的史学观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突厥语大词典》的史学特征,以试探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史学。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字数     
汉字究竟有多少?自我国第一部具有科学系统性的字典《说文解字》以来,汉字不断增加的趋势是很明显的。据有关资料,历代字典、辞典收录的字数如下(有些字、辞典各家统计有所不同,这里只取一种说法):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10516字 《玉篇》梁·顾野王 22824字 《广韵》宋·陈彭平 26194字 《类篇》宋·司马光 31319字 《集韵》宋·丁度 53525字  相似文献   

13.
我在《喀什噶尔地名考辨评议》一文中,既对诸位学者关于喀什噶尔名称的来源进行了评议,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喀什噶尔以确切名称出现时间是公元10世纪喀刺汗王朝时期。在该文中,本人并未探讨喀什噶尔一名的含义,尽管在涉及对音问题时,将该词划归到梵语方面,然终因证据不足,而未加深入引述和探讨。按照文献记载,中外学者从近代以来就开始对喀什噶尔名称的含义进行多方考证,最终因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我认为,喀什噶尔名称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从疏勒到喀什噶尔名称的变化中,经过了复杂的过程。正如拙稿排列的喀什噶尔地区出现的诸多地名公式所示那样,中间经历了诸多名称的变化,诸如宝利讫栗多底、佉沙、伽师祗离(或伽师结黎)、斡耳朵坎德等等。实际上,许多名称的含义还无法确定,仅仅从这些名称字面上的对音去解释其含义是片面的,必须联系公元10世纪喀喇汗王朝统治新疆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等诸因素去考虑。  相似文献   

14.
迄止目前 ,国内突厥语研究界对《DiwanuLu atit—T櫣rk》书名的汉译 ,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笔者认为 :将其汉译成《突厥语大辞典》是不准确的 ,是不符合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的 ,而将其译成《突厥语辞典》则是准确的 ,因为这既符合翻译原则又忠实于原作  相似文献   

15.
《突厥语词典》名词构词附加成分统计研究张铁山《突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典。11世纪古代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写。全书共收词6862条,根据词的语音结构分8卷,各卷分上、下,又分列静词、动词两部分。释文例...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录》中,带有“喀拉”一词的地名约有410条之多。“喀拉”这个词不仅见于现今的地名,也常见于史籍,如《阙特勤碑》中的“喀拉湖”,《暾欲谷碑》中的“喀拉库木”,以及9世纪末期11世纪初期,我国西域著名的地方政权之一的“喀拉汗王朝”等。 “喀拉”在汉文的史籍中常常写为“哈喇”、“喀喇”、“哈拉”等。“喀拉”的本义为“黑色”。新疆一些地名中的“喀拉”确有此意,如克拉玛依,“玛依”是维语“油”的译音,全名即“黑油”。又如喀拉喀什是墨玉县的维吾尔语的称谓,“墨”当然是黑的,墨玉即黑玉。  相似文献   

17.
《喀喇汗王朝史稿》再版《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一书,分八个部分整体呈现喀喇汗王朝全貌,是在国内外第一部研究喀喇汗王朝的专著《喀喇汗王朝史稿》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作者在史料上汇通中西,方法上基于传统历史学方法又不拘一格对于诸多争论做出判断和论证,使得喀喇汗王朝这一历史陈迹更加充实和鲜活。  相似文献   

18.
《福乐智慧》是公元11世纪我国西域喀拉汗王朝著名学者、思想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用回鹘文(古代维吾尔语)写成的一部劝诫性长诗,长诗用大量的篇幅和诗句反映了作者的法治思想:十分重视法度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制是国家的基石,只要法度健全,将会使国内大治,社稷巩固。如果法度被毁弃,国祚衰微,国家将难以鼎立。强调法度的"公正"性,倡导"恶法非法"的法律价值观念,确立了立法中的"良法"原则。作为中世纪喀拉汗王朝的一部有深远影响的劝戒长诗,其中的法治思想,在我国少数民族法制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法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喀喇汗王朝史稿》审议会的意见,学校科研处安排我到南疆做了一次实地考察。但时间短促,未能深入,仅是一次“旋风式”的走访,然而对我来说受益非浅: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感性知识,加深了对喀喇汗王朝历史的理解。(一)十一月七日,星期日,乘加班机,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航行,中午飞临喀什上空。我起飞的乌鲁木齐,刚下过头场大雪,全是严冬景色;然而这里秋意正浓,桃杏的树叶才开始变黄,柳树和白杨依然深绿,农户家家房顶上摊晒着金黄的玉米棒子,公社轧花厂里堆起座座银山——新收购的棉花。的确如唐朝名僧所说,“地土沃壤,稼穑殷盛,林树郁茂,华果具繁。”这是喀喇汗王朝故都喀什噶尔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相似文献   

20.
(续二)伊思玛业勒即汗位,他通常的治国之方伊思玛业勒汗是位尊守教规,笃信教义,勇敢而公正的伟人。此时,他身居高位,嘉奖美德,伸张正义。就其秉性而言,他酷似阿不都·哈林汗。当阿里·沙赫伯克被杀害后,也先不花伯克和乌什卡·札伊桑去了喀什噶尔。他们派巴基伯克和忽达别尔登基拉基雅拉克去向汗传话:“请进攻叶尔羌。”汗准备好作战所必需的武器、食品后就去攻叶尔羌。额尔丹台什派自己的长子楚赤金随同汗一起前往。巴黑拉木速植和海答几伯克从库车带领数千军队,向汗靠近。和卓雅尔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当他们抵达设防的巴楚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