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
有关洪深戏剧创作的研究,如何不局限于几部名作的具体评析,而加以必要的总体论述;如何在整个现代戏剧发展中考察洪深的剧作,揭示其特殊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力图在这方面作点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 元代杂剧创作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据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那时影响比较大的戏剧作家就有一百五十二位,作品名目计有四百余种。同时,杂剧的演出也遍及各地。元人夏庭芝《青楼集》中说:“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这正是元杂剧演出的实况。随着杂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理论性和记述性的戏剧批评著作,如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庭芝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簿》等。这些著作都是当时戏剧创作和演出经验的总结,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对戏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 相似文献
3.
刘立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
品特的戏剧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的先锋实验作品,但无论给品特的戏剧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批评家们都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品特及其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一种对人类道德伦理的终极关怀.暴露人性的邪恶是品特戏剧的内驱力,人性的邪恶导致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家庭成员间伦理准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5.
侯斌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120-128
身体视角研究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莎剧研究的热点,其范围主要包括包括:莎剧中的身体修辞研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莎剧中身体话语的研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对莎剧中作为认同的身体的研究;及对莎剧身体批评的反思.这些研究开拓了我们认识莎剧的广度和深度,但也常陷入”情色身体”和病理学身体等的囹圄.莎剧中身体在剧作的文学性和审美内蕴,身体话语与剧里和剧外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话语的互动,以及莎剧中的身体在中国舞台上的呈现和变异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6.
孙庆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如果说,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是新诗的时代,第二个十年是小说的时代,那么,第三个十年——主要是抗战时期,便是戏剧的时代了。正是这个戏剧时代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时代戏剧,同时也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戏剧理论与批评。抗战戏剧创作的繁荣同戏剧理论批评的活跃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本文试图从戏剧运动、戏剧创作与戏剧理论批评的关系的角度,勾画出抗战时期戏剧理论批评发展的一个轮廓;并对其历史作用和功过作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陈国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思想界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就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洪仁玕。在当时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动的形势下,他试图以西方文化的某些方面改良中国传统文化的陈腐部分,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化的方案,试图将太平天国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伦理道德观上,他提出了新的善恶观、义利观和国格观,转变不良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宏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研究洪秀全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所谈只是一个初学者的体会.一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领袖.公元一八一四年,他出生在广东花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戏剧经历了一个从被忽视、被边缘化到被认可的坎坷历程。这期间涌现了大批黑人女性剧作家,她们开辟了美国戏剧文学美学的新领域,丰富了女性主义戏剧作品。她们以其娴熟的技巧与深刻的思想发出了女性曾经被主流文化压抑的声音,为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试论艺术传播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亮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0-73
本文探讨大众传播时代艺术文化的存在状态 ,阐释从现实必要性及理论可能性上提出“艺术传播批评”的必然 ,并力图勾勒出艺术传播批评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11.
12.
丁耀亢目睹身历了易代之际国破家亡的惨痛,因此,其作品流露了较强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一位封建士子在历史剧变时期的复杂心态。丁氏剧作在内容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浓厚的“遗民情结”,其具体表现为:控诉清兵的残暴,推崇民族气节,抒发故国故人之思;二是入世精神与出世情怀的矛盾交织,其具体表现为:知识分子心存用世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与由清兵野蛮屠杀所激起的民族意识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在艺术上,丁氏戏剧“远胜于《六十种曲》中之寻常作品”,在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雷水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99-100,106
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的田汉先生虽然在早期的话剧创作中有较鲜明的感伤情调,然而随着时代政治、社会现实的变化,渐次转向了左翼戏剧,并表现出“为人生”的倾向,主张民众的、时代的、政治的戏剧理论并努力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具有很强的模糊性特征。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戏剧,更是体现着一种复合的模糊性特征:(1)它表现在戏剧演出空间、时间的假定性上;(2)它表现在戏剧广义语言的使用与视、听觉的相互转换上。营造戏剧模糊性的方法是:(1)设置“虚拟场景”,制造模糊“物象”;利用“自然时间”流逝给人造成的“错觉”;利用场景转换的时间“空白”。(2)巧妙地运用“潜台词”;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韩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2)
本文在广阔的戏剧文化和戏剧创作的背景下讨论了美国现代重要的社会风俗喜剧作家巴尔曼的创作历程。集中分析了巴尔曼的代表剧目《传记》、《夏日终结》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指出徘徊于社会问题剧和商业娱乐剧之间的巴尔曼代表了三十年代一部分文人剧作家企图寻找贵族化、纯艺术创作道路的两难窘境:既见拒于百老汇戏剧掮客,又不容于严肃左倾的剧评家,甚至也无法征服普通观众。巴尔曼作品成为欧洲喜剧之风在美国的遗响。 相似文献
16.
17.
伍玉西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5-38
天国在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其天国二元论来源的探讨 ,以及对天上天国、地上天国特点的具体分析 ,说明洪秀全的天国观并没有游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藩篱 ,而是浸透了浓浓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人物、时空、情境。“假定”可谓是戏剧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艺术张力则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中所居有的特殊结构.而戏剧“假定性”艺术的接受障碍则主要表现为:知识障碍和审美障碍。 相似文献
19.
徐海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2):122-125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一直处于语言学领域的学科前沿,笔者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戏剧欣赏和批评,尤其是跨国戏剧欣赏和批评同样有着指导意义,并试图:1.运用典型理论论证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塑造的特点;2.运用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的理论诠释文化差异对戏剧欣赏和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纪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20-12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其作品既具有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学所共有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时代精神,同时又贯穿着作家鲜明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莎士比亚在文学领域内真正地发现了人,他带着继往开来的巨大魄力及昭示永恒的深刻内涵引领我们超越了历史,穿越了时空,其人文主义的戏剧创作蕴含了历史、现实、民族、人类之厚重的文化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