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革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方向。生产力包括三个物质要素(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两个非物质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是以渗透到三个物质要素中,改造三个物质要素,提高三个物质要素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则是改善和调整三个物质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也就是说改善人(指劳动者,下同)同生产资料,人同生产对象,改善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改善分配方式等,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科学技术是特殊形式的生产力,它必须体现在三个物质要素中,经济体制的改革则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体现出来的,它是以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去影响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热潮,已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新技术革命对我国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应当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新技术革命到底向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哪些方面的挑战?它与我国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怎样利用新技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主?这些都是我们在制订新技术发展战略时首先应当正确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在历史上,企业的管理组织是怎样产生的?在一次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企业的管理组织经历过哪些深刻变革?特别是将要到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还会对现行的企业管理组织带来哪些巨大的影响?探讨和弄清这些问题,无论对于管理理论,还是对于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打算着重探讨一下过去的工业革命和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革命给企业的管理组织已经带来和将要带来的深刻变革。(一)以往的工业革命给管理组织带来的深刻变革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时间发生在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后期,但从生产力发展的量  相似文献   

4.
零点耕作 与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完全相反,在未经翻耕的土地上直接播种。这项研究在西德“黑森实施农场”已进行了4年,它能使能源消耗与劳力支出比传统的耕作方法分别减少70%左右,又使农作物不受农药的污染,而且产量可以增加一倍。 生物耕作 农作物不用化肥、杀虫药和除莠剂,实行轮作制和休闲制,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用一系列化合物来引诱和歼灭各种雄性害虫。这一套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都在热烈讨论着新的技术革命。这的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新的技术革命,科学地制定出我们的对策,以顺应时代的潮流,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正在兴起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中央领导同志要我们重视这次新的技术革命。因此,编委会决定举行一次理论讨论会,研究这方面的情况,从理论上弄清楚这方面的问题,否则就做不好这方面的理论宣传工作。我们每年要坐下来,共同研究和讨论几个实际生活中提出来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也是我们的一项改革。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还要举行关于农村合作经济问题和城市改革问题的理论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革命的信息,传进了娘子关。“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成了我省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经济领导部门、厂矿企业领导同志议论的重要课题。我们曾经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组织相当大的力量研究制定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8.
我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要做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旧世界,一件是建设新世界。“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本文拟对知识分子在现代革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做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革命与著作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革命”,它使人类进入一个“知识密集”的社会,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作为知识产权主要内容之一的著作权,不能不深受影响,因而著作权法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著作权(有些国家也叫“版权”),是指著作人对其创作的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著作权本身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印制图书十分费时、费力,因此没有保护作者的作品不被别人复制的必要。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革命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今天,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无论从生产力的性质看,还是从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制度看,都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在先进科技广泛用于生产的条件下,劳动资料不创造价值。高度自动化机器、机器人和“无人工厂”创造价值的说法没有根据。知识产品也不能创造价值。要正确认识现代生产中活劳动相对减少而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却不断增加的现象。以价值量的增加与劳动量的增加不成比例为依据,得出非劳动生产要素创造价值,那就把劳动价值的一元论变成了多元论。正确的态度是,应该在坚持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基础上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上正在出现“三C革命”,即计算机自动化(COMPUTERIZATION)、控制(CONTROL)和传讯技术(COMMUNICATION)的跃进性发展,其实质就是“信息革命”。它将导致信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通过终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把所有的工业部门、所有的企业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格局。工业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的实现进程将大大缩短。这必然会带来社会关系的重大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去年十月,赵紫阳总理曾高瞻远瞩地指出,这对我们今后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社会主义法制将起何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 点预测 在来来的二十年中,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学将如何发展?趋向如何?对全局性问题试作以下一些预测: (一) 政治形势。仍将是中、美、苏“三足鼎立”。由于美、苏两霸争夺越来越加剧,若我们善于处置,矛盾的主要方面将掌握在中国之手,总的形势将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 (二) 经济形势。经济仍将是“五虎(美、日、中、苏、西欧)争山”之势。以电脑为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新科学技术的技术状况和产业基础 这方面我们掌握的情况很不全面,有些是上海地区的,有些涉及到全国。 微电子技术 上海地区微电子技术研究力量较为可观。相对来说,上海地区微电子产业状况却不够理想。大规模集成电路正品率不高,价格居高不下。微处理机整机质量欠佳,工作机能也不丰富。鉴于国外对一般微处理机技术并不保密,只要充分利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席卷世界。它不仅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与才能发展到一个空前未有的新阶段,而且带来了整个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的根本变革,其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  相似文献   

15.
智能革命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著名的未来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技术关系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其中阿尔温·托夫勒把社会历史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超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当然,这种划分,并不一定十分科学,但他们从生产力的角度,划分不同质的社会历史阶段,试图说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形态理论却是有启发的。马克思也早就肯定过以生产力为标志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历史方法。马克思说:“手推磨  相似文献   

17.
一、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次新的重大技术革命技术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谋取和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一种手段。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技术创造了物质财富;技术的发展程度产生了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技术革命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8.
<正>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则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在高科技的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时代,它将对历史学的进步带来什么影响呢?本文拟讨论这一问题,希望得到同行和各界师友的指正。历史研究中的技术问题历史研究是一种思维生产的过程,借用经济学的术语,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生产力的三要素,即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这种劳动的进行,即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和工具,把历史资料变成历史研究的成果。既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结合我省的实际制定适宜的对策,显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甘肃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目前经济文化落后,技术底子薄,人才缺乏,发展新技术革命困难更大。这一特殊情况,决定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对策,应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最近赵紫阳总理关于应当注意研究“世界新的工业革命”,研究我们的对策的讲话,引起了广大科技、经济、社会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纷纷出谋献策,抓紧时机,迎接挑战。为此,作为地处沿海、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都有较好基础的上海,自当作出相应的部署,在技术、知识密集的产业方面先跨出一步,闯开一条路子。 按条件而论,我认为微电子工业,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应当作为上海地区新兴工业的突破口之一。上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