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语作为人类语言类型刻度表上的东方一极,与“西方”语言相比,有许多差异,汉语的最深层特征是由汉语符号单元的独特微观结构和功能决定的。汉语的符号单元形式由音形双重异质能指成分构成。从发生、建构的角度看,这种双重能指之间的运化关系深得易理之奥秘,具有孳乳化生新语素的功能;从共时生成的角度看,双重能指系统的结构具有一种动态的异价相生关系。汉语符号单元作为汉语文化的基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汉语独特的文化形态、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以一位语言艺术家的敏感、努力和才情,致力于深入发掘汉语词汇中蕴藏的美学旨趣、人文价值和可塑空间.他的散文文化词语丰富,运用别具一格,体现了其散文语言人文性、创造性的特点,也极好地印证了"词汇语言"、"诗语言"的汉语本质.  相似文献   

3.
"零翻译"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词语不经任何形式的翻译直接进入汉语被称为"零翻译".零翻译在语言层面上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统一性,在文化方面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颠覆作用.对于零翻译的熟视无睹和"开放、宽容、兼收并蓄"的态度造成了汉语语言的"集体无意识".如果不能正视这种"无意识",中国的语言及文化将成为西方语言及文化的殖民地.语言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纽带,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最典型标志.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候,必须强化语言的民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所谓"国花",即是指受到全民喜爱并成为本国象征的花卉,以这种标准来判断,唐时的牡丹和宋时的梅花都是独领风骚,可以称为一朝之国花了.这种全民性的观赏兴趣表现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便是唐代咏牡丹诗和宋代咏梅诗的兴盛.论文分别讨论咏牡丹诗和咏梅诗盛行的物质基础,时代心理对咏花诗的选择性审美,以及这两类咏花诗在被审美观念选择的同时,对大众审美文化产生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使得牡丹与梅花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眼于汉语趋向动词“下去”一词维译的复杂性,把这种复杂性置于双语层面,从能指和所指的视角进行观察,揭示了在双语层面上两种语言由于不同语义系统而形成的能指差异和所指差异,提出了能指阚和所指阈的概念,并说明了这两个概念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的异形诗,大部分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有些英语异形诗可以译成汉语,不少人在这方面做过成功的尝试。但有些英语异形诗很难译成汉语,主要原因在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些异形诗只能通过其自身的语言文化去欣赏  相似文献   

7.
关于词语“铁人”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人"不仅是拼搏奉献的大庆石油工人的代表,同时也固化成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代发展,这种符号的流转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从而产生了同一能指"铁人"下的不同所指,进而逐渐成为大庆地域文化史的构成要素.对"铁人"这一关键词内涵的由来、衍生、符号化以及它的价值拓展的文化阐释和溯源性考察,可以使阅史者观照出大庆这座工业城市的发展历程,透视铁人精神、铁人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流活动.英汉两种语言出自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因而英汉民族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思维差异导致语言差异.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应转换思维方式,发挥汉语优势,避免"英味译文".途径有转"形合"为"意合";变"静态"为"动态"; 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9.
泰国的汉语传播表现出一种全方位、多层级,不囿一域、不拘一格的特点,并广泛地触及到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究其原因,在于汉语对于传播对象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拥有良好的文化语境、获得了突出语言传播力的保障,表现出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底层推动合力并进的特点,使泰国的汉语传播超越了一般的语言现象,而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国家行为和社会价值认同度较高而导致的全面的社会化实践活动.这些因素使汉语在泰国发展为极具优势的地域性语言和领域性语言,同时具有了典型的时代人文特征.依循全球性语言的一般本质、形成条件和必然规律,我们有理由构想汉语成为全球性语言的可能性,并能从汉语在泰国快速传播的实践成果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三、人与文化的建构(一)前文所描述的这一语言太极图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类型的共同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笔者借用了索绪尔的两个著名概念:能指与所指,但用法与原始概念不同,索绪尔把“读音———书写符号”作为语词的能指,把语词的“概念”、“意义”作为所指,能指与所指结合,共同形成一个语词符号。笔者将这两个概念大而化之,把某一种语言类型(譬如汉语)的语言规则,即存在于此语言类型中的普遍的形式规律———语音与语言符号层面的二元对立规律看作“能指”。笔者认为这是纯粹的真正的“语言”,或可称之为“元语言”———第一级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构成宗教观念十分重要的各种主要因素之一.语言是意识形成的因素,是思维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在观念上充当物质".语言把人的意识成果以物质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明晰的观念,使思想得以形成.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矛盾,以及符号"能指"的任意性、多义性,往往造成人思想上的混乱,使人想入非非,这为宗教观念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宗教也对语言及其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不仅最早的语言研究发端于宗教,而且宗教对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规范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宗教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十分特殊,将这两个研究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辞格是语言的诗化,在翻译时为求等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比喻是辞格中常用的一种,比喻的等效翻译主要有四种:保留法、替换法、舍弃法、添加法或加注法。  相似文献   

13.
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一种极高的文学境界,在汉语诗歌中发展到极致境地。何以至此是诗学需要回答的本体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或修辞问题。意境的实现要有领悟,还要有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汉语是宽式语形语言,宽式语形为实现领悟以及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意境得以充分实现,所以汉语可以看成是汉诗意境得以充分实现的环境语言,简称诗境语言。汉语宽式语形是实现意境的必由路途,意境最终是否实现,和个人的艺术品格以及创造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必然反映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指事物的词汇的内涵未必相同。文章从社会学、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文化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源和字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字都是符号系统,都有自身的能记与所记,汉字与汉字所记录的语词处于不同层次,所以语源与字源是不同的,而它们的区分应以各自的能记与所记为基础,不可混淆.但同时,由于汉语与汉字的特殊性,字源与语源又紧密相关,理清其关系对科学地进行语源学的研究有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跟该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称谓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每一种语言都负载着其特定的民族文化。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具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圆周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等方面对中西方语言与思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化了对中西语言文化的认识,对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汉语教育及汉语国际推广都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对于国际汉语教育来说,文化与语言结合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心工作也是以汉语为载体和媒介,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本文对于文化在国际汉语教育及推广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推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指出作为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同步,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文化教学、文化传播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有其自身的分类及循序渐进的导入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在提高综合国力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语言盛衰地位的演变都与国家的发展强弱密切相关。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是国际"汉语热"的坚实基础和强大保障,我们要抓住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支持汉语走向世界,为提升中国软力量发挥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