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惯常所称的胶澳租借地在历史上有胶澳租界、胶州殖民地、胶澳租借地等多种称谓,被不同的利益方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其中胶澳租界是<胶澳租借条约>中文版本中对德占胶澳的正式称谓,也是清政府对德占胶澳有意识的官方定位,强调中国的主权;胶州"殖民地"的称呼则体现了德国把德占胶澳当作自己的殖民地的意图,也是德国在胶澳强力进行殖民经营的现实,意味着领土和主权的割让;而"租借地"最终发展为国际法中一个单独的门类,意味着管辖权的让渡和领土主权的保留.德占胶澳称谓的变化及"租借地"作为一个国际法门类的出现是国际强权政治中近代中国命运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五块租借地,时至今日,五地租借地在研究的状态和研究成果上各有不同,与之相关,五地的城市发展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正确认识租借地史和重视租借地研究,对当今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英国局部调整了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英日同盟问题上,决定扩大同盟范围;在远东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上,采取“一强标准”但遏制日本;在中国势力范围问题上,同意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行各国共管中国。英国政策的局部调整表面看侧重于遏制日本,但没有改变英、日在华的相对强权地位,英国寻求的仅仅是保持中日之间的均势,英国推行均势政策的目的是从绝对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几个日本军人擅自策划的偶发事件,而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日本整个国家机器协调运营的结果.若槻内阁决定将“事件”当“事变”处理,等于对中国不宣而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断送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大好形势,为日本发动新侵华战争提供了机遇。蒋介石拒绝张学良的团结抗日主张,压迫东北军贯彻不抵抗政策,致使遏制侵略的可能无法变成现实。国联袒护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继之又想从日本手中共管东北,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和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此世界进入了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5.
1931~1941年美国的对日本的侵华政策,无论是绥靖还是遏制,其核心都是避免承担义务和卷入战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以“七.七事变”为界,之前绥靖的一面占主导,之后遏制的一面逐渐占主导。美国始终守护着不卷入战争、尤其是不卷入太平洋战争这条外交底线,其目的是为了谋取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1917年2月前一直坚决反对中国参战;1917年2月起转而积极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5月起态度有所反复,一度对中国参战持消极态度;1917年7月以后则再次积极支持中国参战.日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的政治形势在不断变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态度对日本更为有利.日本对中国参战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参战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参战的进程.中国参战对日本在华势力和权益的扩张也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为日本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日本对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的侵占.  相似文献   

7.
“五四”爱国运动前,山东各界进行了一场反对日本设立民政署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当时日本在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设立民政机关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山东的侵略扩张。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加紧侵略中国。8月15日,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国发出通牒,要求将其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交付日本,转交中国。德国不予理睬,日本即于8月23日对德国宣战。9月3日,日军自龙口登陆,长驱南下,沿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剖析美日围绕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而产生的利益对立,探索美日冲突的源流。 一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权益,是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沙皇俄国而承袭的。日俄战争前的数十年间,俄国通过1896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御敌互助条约》而获得在“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1889年3月,俄国又通过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及同年5月中俄间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的租与权,租期25年。上述条约并规定在租借地之北,设立中立区。后来这一中立地区几乎包括了除租地之外的整个辽东半岛。俄国在条约中另获得修建南满铁路的权利,中国清朝政府并允诺在该路经过的地区,不将铁路利益让与别国,从而使东北南部成为沙俄独占的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其“大陆政策”,实现吞并“满蒙”的战略计划,首先开始了对我国东北铁路的修筑权、贷款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攫取,而吉长铁路是主要目标之一。吉长铁路扼东三省中枢,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国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吉长铁路的攫取过程中,曾进行了多次的抵制和斗争。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  相似文献   

10.
1906年,日本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那是在从俄国手中当作日俄战果的一部分获得这条铁路线之后。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控制了满铁。它供给公司原始资本的半数并且有权发布有关财务问题的种种规则。它可以任命社长和副社长,发布业务管理上所需的命令和检查公司高级职员们的活动。关东租借地的日本当局支配着公司的警察和铁路守备队。由于这个公司的铁路、煤矿和工厂将开发那个广阔土地的自然资源放在了战略地位,在它存在的大部分期间,也控制了满洲的经济生活。公司还及时地发展了更广泛的权益,并  相似文献   

11.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资本主义国家。从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末,英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掠夺中国资源方面始终占有优势地位,尤其在修筑铁路、开办煤矿方面。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投资利权的活动中,英国是攫取利权最多的国家;在煤矿方面,则获得了山西、河南等省的开采权。侵占路矿的活动表明,英国把它在华资本转向固定性投资,此举不仅巩固了英国在华的既得利益,而且又谋取了更多的特权。  相似文献   

13.
在胶济铁路动工建设的前一年,德国工程师盖德兹受礼和洋行委托到山东考察铁路建设条件,并将考察结果写成《山东省考察旅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旅行路线、铁路线选线、铁路工程建设、机车车辆、铁路建设成本和效益估算、衔接线路分析、贸易和交通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该报告为后来的胶济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其中关于铁路线选线、铁路工厂选址及桥梁建设等方面,又与实际建设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4.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清政府的严酷控制,他们屡屡或在租界办报,或创办“洋旗报”。租界和“洋旗报”在近代中国成了国人就办报问题与政府展开“博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巴黎和会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尤其在中国的矛盾立即尖锐化。英国认为,其有能力迎接日本对其在华地位提出的挑战。综观这一时期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外交政策不择手段,以获得其在华的权益为中心;追求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在华不寻求代理人;与日、美主要是日本在华进行激烈的争夺,当然也有协调。   相似文献   

16.
在对待新银行团及其对华贷款和中国裁军问题上,英国对日本使用了又打又拉的方针:一方面要求日本不要单独对华借款,并主要针对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皖系政权的统治支柱国防军,要求日本同意新银行团对华贷款的条件之一是裁减中国北南多余的军队,同时反对日本将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英国对日本又有所让步,同意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日本对英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施展谋略单独对北京政府借款。并要求英美法同意逐渐裁减中国所有军阀的军队,而不是只针对国防军,最后的态度甚至变为竭力保持国防军,而裁减其他军阀的军队。坚持南满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对英美也所有让步,同意东蒙列为新银行团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等列强不同意中国提出的修改关税的要求,只同意中国实征关税5%;在巴黎和会前她甚至不愿意落实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列强同意的中国实征5%关税的要求;在巴黎和会上她漠视中国修改关税的呼声;在华盛顿会议前她以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借口,继续置中国的敦促于不顾,反对中国立即修改关税。   相似文献   

18.
二战时期,美国供给中国政府的租借物资,除了用于打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外,还有被英国霸占了的和被美国调到其他地方去或收回去的。  相似文献   

19.
威海卫租借地内的英国当局了解到太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实施自杀.鉴于此,他们规定了民众有报告自杀的义务,教育大众及警察如何进行救助,并且采取了为自杀救助工作任命了一名负有特殊职责的医疗助手等措施.尽管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自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然而政府在解决引起自杀的原因上所做的努力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改变租借地内女性的生活环境方面,政府所做甚少,这是与其总的管理政策相一致的,那就是尽量不改变中国乡村的生活结构.地方法官在自杀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对中国法律的遵从,也是英国管理威海卫的这一总政策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