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回族学者、中国当代阿拉伯文化泰斗、阿拉伯语教育家、阿拉伯历史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纳忠先生 ,由于在中国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工作中和弘扬阿拉伯文化方面的卓越成绩 ,最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届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沙迦阿拉伯文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刘麟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阿拉伯语言学家、翻译家,长期从事阿拉伯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建国以来曾多次担任重大会议文件的翻译和定稿工作,多次担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译工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今年是刘先生诞辰90周年,由刘先生爱女刘慧女士撰写的<刘麟瑞传--一位北大教授的人生写实>一书也已出版,全面展现了一代阿拉伯语专家的生平和学术经历.全书共有三部,第一部"阿语人生"包括七章:第一章沧州回民世家;第二章漫漫游学历程;第三章南京东方语文专科学校;第四章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第五章为中阿友谊默默奉献;第六章父亲与阿拉伯语的一生;第七章父恩永在.第二部"石奇遗存",是刘先生不同时代文选,并附有"刘麟瑞大事年表".第三部"追思无限",收录纪念文章多篇.书前有序文4篇,我刊特转发李成仁、杨福昌先生的文章,也是对刘先生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3.
刘麟瑞先生离去已12年了,他音容宛在,伟绩长存,让我们永远怀念. 先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阿拉伯语教学在中国本已有较早历史,但只是在解放后才得到了大发展.早期着重的是学术和宗教研究,后期则因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关系的密切,都需要有大批熟谙阿拉伯语者去开拓、交流.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阿拉伯语教学在当时应数全国第一,它创建时期最早,更主要的是有刘先生和马坚先生等学界泰斗在主持教学.他们学识渊博,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他们又具敬业精神,没有教材,他们凭借深厚的知识积淀,自己编写,自己刻印,辛辛苦苦地把北大阿语系打造成中国培养阿语人才的摇篮.到今天,先生的学生,学生的学生,有的也手持教鞭,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阿语人才:有的从事外事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着国家利益;有的在学术界享有盛名,凭借着深厚的阿语基础,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他们每每谈起求学时的情况,都没有忘记先生身着布衫、手里拿着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讲义走上讲台,声音洪亮地为学生们上课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已故北京大学东语系马坚教授(1906~1978),著名的穆斯林学者、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埃及8年,专攻阿拉伯语,造诣精深。一生致力于阿拉伯语的教学与伊斯兰经典的阐释与翻译,是我国高等院校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学养深厚,成果丰硕,在阿拉伯语界及中阿文化交流方面享有崇高的威望。学品、人品、文品高尚可敬,为后学楷模。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李振中教授,50年代留学埃及,归国后与马坚先生共事十余年,对先生经历知之甚多,近年又多方收集资料,历经数年,几易其稿,撰成《学者的追求———马坚传记》,全书14章,分别为:一、初识;二、沙甸启蒙;三、在爱资哈尔大学;四、《中国伊斯兰教概况》;五、《论语》阿拉伯文译本;六、麦加朝觐;七、艰难的岁月;八、明朗的天;九、辛勤耕耘;十、硕果累累;十一、风云突变;十二、《古兰经》中译本;十三、生平年表;十四、译著作一览表。全书共20万字。为彰先生事迹,本刊选发其中5章,以使读者先睹为快。全书年内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敬请读者注意购阅。  相似文献   

5.
朱威烈 《回族研究》2007,(4):127-128
一转眼,刘麟瑞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在我的脑海里,他却一直都还在———他的弟子、再传弟子和曾与他共过事的教育界、外交界、宗教界、翻译界的朋辈、后人中间,仍不时地会提到他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文学研究的各种会议上,人们依然在讲述他的品德、学问、作用和贡献。一位大学教师,要做到生前、身后都受人尊敬且被奉为楷模,可谓大不易,然而,刘先生做到了。他看似平凡的一生,其发展轨迹是由高尚的师德师风构成的,而且还缀满了感人肺腑的言行和事迹。在纪念他诞辰90周年的今天,要问他留给门生弟子、亲朋同志最深刻的印象、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6.
从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以后,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给当地被征服者以极大的影响。阿拉伯语促进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文化发展,成为构成这一地区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阿拉伯人也受到这些被征服民族的影响。现在“阿拉伯人”一词,是指使用同一语言,在共同的文化传统下生活的一些人们;并非指某一特定民族或某一特定国家,也不是指信仰某一宗教的人们。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居民,多  相似文献   

7.
唐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王朝遣使来华,阿拉伯穆斯林为传承文化讲授阿拉伯语,开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先河。唐天宝十载(751年),杜环旅居西亚北非12年,成为中国古代首位游历阿拉伯国家之人,由此揭开阿拉伯国家汉语教育的历史一页。管窥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和阿拉伯国家汉语教育,均经历了由民间零散式到大学学科式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深刻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另一方面为中阿双方在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分布在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诸语言的系属问题是近年来民族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语言的研究。李方桂先生1937年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中提出汉藏语系由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构成。解放后,我国学者罗常培、傅懋勣两位先生于1954年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对汉藏语系的分类与李方桂先生大致相同。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大都在研究中采用这一分类法。但近几年也有部分  相似文献   

9.
丁俊 《回族研究》2003,(3):49-51
提到朱威烈先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育和中东问题的学者以及许多穆斯林读者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不仅因为朱先生曾是著名回族学者、北京大学已故教授马坚先生的学生,还因为他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杂志的主编。20多年来,《阿拉伯世界》以其客观求实、严谨认真的办刊风格和雅俗共赏、丰富多样的内容,成为我国学术界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介绍和研究方面的权威刊物,同时也因其丰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信息而为广大穆斯林所喜闻乐见,在许多都市穆斯林的经书店里,甚至在偏远山区清真寺的书架上,封面独特的《阿拉伯世界》总会映入你的眼帘…  相似文献   

10.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5,(4):93-100
我国著名的穆斯林学者、杰出的阿拉伯文专家张秉铎先生于2004年7月1日归真的消息传来,不胜悲伤。早在我孩提时,已经听到过有关张秉铎先生的传闻。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到《人民画报》工作后,才与他有了接触。当时我国的外事、外宣部门(如外交部、外文局、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等)的阿拉伯文专业人员,业务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我所在的《人民画报》阿文版的同仁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张秉铎先生便成了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力量之一。先生学识渊博,阿拉伯文造诣精湛,他的译文因具有典雅、流畅、表达力强等特点,而受到同行的赞誉。通过学习张先生…  相似文献   

11.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4,(2):156-163
如果说马坚教授、庞士谦阿洪、纳忠教授分别是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和昆明明德中学出身的杰出代表的话,那么陈克礼先生则是北平回教经学院出身的杰出代表。所不同的是前三位都在埃及艾资哈尔大学深造过八九个春秋,而后者却完全是国内成长起来的学者。尽管如此,陈克礼先生与前三位一样,一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之一。愚不惮烦,值陈克礼先生80诞辰之际,特濡笔成文,以表达对这位为中国伊斯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的缅怀之情。平凡的经历 非凡的业绩陈克礼(1 92 3—1 970 ) ,河南襄城人。其父陈文灿先生扎实…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民族大学王子华教授著《白亮诚传》一书,于2014年7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白亮诚传》共十二章,以纪实的写法全面地对云南著名的回族教育家、实业家白亮诚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内容具体、材料翔实、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此书既有阅读欣赏价值,又有宝贵的人文史料价值,不仅可以了解白亮诚其人其事,还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的云南回族教育、云南边疆开发和现代普洱茶生产初期的  相似文献   

13.
朱威烈 《回族研究》2006,(4):115-118
在马金鹏先生归真5周年之际,本文从教学、翻译与研究、学术传承上的贡献三个方面对马金鹏先生一生的成就作了概括,特别是他在我国阿拉伯学和伊斯兰学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我国有志于阿拉伯学、伊斯兰学的年青学子,特别是穆斯林优秀中青年学者中提倡和弘扬金鹏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者风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岱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的穆斯林学者。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阿拉伯哲学中的宇宙形成理论,进而对王岱舆的宇宙形成理论构建过程之中对阿拉伯哲学的吸收、创新进行了具体地探讨和分析,指出王岱舆在阿拉伯哲学“流溢观”、“照明观”的基础之上创新地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及语言特色的“自然发露说”和“余光照临说”。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风度翩翩的安士伟已是誉满北京的知名阿洪.安阿洪爱国爱教,平易近人,每次与之接触都备感亲切.在1991年笔者应中国外文出版社之约,着手编著<中国穆斯林著名人物>(阿文版)一书时,曾列了一个介绍50位古今中国穆斯林杰出人物的名单,其中当时健在的共有5位: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学家纳忠教授、音乐家李德伦先生、翻译家张秉铎先生和宗教家安士伟阿洪.前三位对被列入此书虽都有所推辞,但经过耐心解释,最后终于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庄跷,是研究楚国与西南民族关系历史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然而,长期以来,庄跷其人其事一直被遮罩于神秘的帷幔之中。笔者力图挑开帷幔之一角,以重现庄跷其人原形,再露庄跷其事真相。 一、楚国历史上并无两个庄跷 楚国历史上有两庄跷说,肇端于宋人王应麟。王氏在其所著《困学纪闻》中,一方面依《韩非子》所记,谓庄跷为楚庄王时“大盗”。另一方面又据《史记》等书所载,谓楚威王  相似文献   

17.
回族教育家—伍仲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以后,有一位回族人士,长期供职于教育界,历任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浙江、江西两省教育厅长,南京通志馆副馆长,致力于民族振兴,教育普及,殚精竭虑40余载。但其人因讷于言而又拙于文,故其事不彰,鲜为人晓,这就是伍仲文先生。兹特掇拾文献,征补档案,表述其平生事迹,几或有助于治回族史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一道康熙元年圣旨的满汉文内容释读的同时,结合相关史料还原圣旨涉及的主人公张令宪其人、其事,并试对史料中的歧异之处作了辨析和考订。  相似文献   

19.
马坚先生(1906~1978),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回族,中国云南省个旧市沙甸村人。早年曾就读于云南省昆明明德中学,后到西北宁夏固原,师从著名经师虎嵩山学习伊斯兰典籍。1929年到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商埠和港口城市上海,入上海伊斯...  相似文献   

20.
龙达瑞博士在求学期间,曾经与李安宅先生有过接触。文章除了回忆其作为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李安宅先生教诲往事之同时,介绍了海外学术界研究李安宅学术的概况,分析了海外引进李安宅先生学术的代表性著作,进行了学术评议;并指出李安宅先生是那个时代学者的典范,以学术为生命和终身职业。同时提出,国内藏学研究需要加强,不懂藏传佛教,难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