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减值准备判断标准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关键。应制定《资产减值准则》,明确各判断标准的准确含义;对"制度和准则"中尚不明确的重要计提比例加以明确规定;专业资产评估师应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有所帮助;企业应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资产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者包括企业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的诚信度和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提出及改革的动因入手,依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的框架下,针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组相关概念的引入、商誉的减值以及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引人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对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求以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并确定减值损失.本文通过对资产组减值测试实务操作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对我国企业资产减值核算的发展概况,适用的新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5.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寻求盈余管理的逻辑关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所有权结构,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时的区别所在及其根源,并提出两个假设。H1新准则颁布后,长期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仍然受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H2所有权结构的差异,导致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则时有差异。为检验这两个假设,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减值长期资产以实现扭亏等盈余管理动机的情况;所有权结构的不同对企业准则的执行也有影响,国有企业利用“转销”减值长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6.
长期资产减值研究——来自长期股权投资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以沪深两市2003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总样本,对其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为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说明新减值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在目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组"概念,对可收回金额的规定进行了调整,要求披露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明确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时点等.但同时也遇到了资产组确认难、可靠计量资产减值金额难度大、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计算复杂,以及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等问题.个案分析与实验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大陆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中国台湾地区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三十五号——资产减损之会计处理准则》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认为中国大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有些规定不够详细、具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和利润,但也给企业利润操纵带来可乘之机,而且从长期看并不能真正体现稳健原则。为了防止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应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强化中介机构的专业监督,在企业界、会计界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信为本。  相似文献   

10.
以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资产减值行为在新准则颁布前与实施后的异同,分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研究显示:新准则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尤其削弱了公司盈余平滑的动机;准则执行期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产创值能力的变化,达到了政策原有预期;上市公司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大于以前年度,可能利用短期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有扭亏、脱帽和防亏动机,准则应完善对短期资产减值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透过我国资产减位会计演变,剖析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性,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而我国新发布并将于2007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则体现了我国会计创新与国际趋同相结合的协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瓶颈与完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可操作性差,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缺陷、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以利遏制企事业单位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由于现实市场因素的限制,新的准则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会计是考虑到会计的谨慎性需要,其最初目的是用来提高企业的资产评价准确性,规避风险,增强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它却为企业调节各期的利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了企业计提减值准备行为,打好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正式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但新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因此要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提高企业对新规定的认识,增强企业诚信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原资产定义进行了修改,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为规范资产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相继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构建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也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核查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针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固定资产减值核查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论述了固定资产减值核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并对固定资产减值核查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基础上,探讨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 2 0 0 0年 1 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对企业货币以外的所有资产均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其意义深远。本文浅析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取得新突破及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2007~2009年沪深两市A+H股的双重披露差异的实证分析来检验和评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和国际趋同效果。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较好地实现了转换和过渡,执行效果较好,且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国际持续趋同,但在执行过程中与国际准则执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除了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和资产减值这三个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外,对资产的重估或评估价值方面的调整也是双重披露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惯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的背景,在新旧资产减值准则比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出台给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