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复合的专业人才,大量需要外语与其他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学科发展的方向,目的是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精通外语、拥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兼具专业知识的通才。  相似文献   

2.
职业能力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方向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措施和毕业生实习机制等角度来探讨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校企联合培养和分专业方向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促进该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四省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区域与窗口,这给四省区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与机遇。然而,四省区高校关于相关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却较为薄弱。在此背景下,需要四省区相关高校与部门以此为契机,从小语种专业招生规模、专业开设点、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快改革,推动培养能力的提升以满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98年教育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四所传统铁路高校对各自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了调整,四所高校在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上分化明显,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方向趋于多元化,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铁路特色弱化明显;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保持了铁路特色;兰州交通大学强调"服务铁路"的传统办学思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我校应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的专业人才,相关课程也应围绕这一目标来设置.  相似文献   

5.
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创新,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合理设置专业方向、开设特色课程、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同时,也要为创新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质量与社会需求、要求有所脱节,同时存在着人文教育理念薄弱、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基于社会调研,重新进行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与改革培养方式、手段已是当务之急。因此,采取新举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日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着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实践的方向,决定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从分析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出发;从人才层次定位要求、职业岗位定位要求、知识结构定位要求和素质能力定位要求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目标的内涵;结合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联系和区别,界定了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音乐高级人才培养既需要根植于专业教育和自身文化传统,也需要作出针对性、灵活性和多元化的改变和调整。在这方面,美国一些大学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探索对我国音乐高级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价值。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在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博士培养上形成了非常系统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博士入学选拔、博士论文评估、学位考核体系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该大学在培养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上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博士课程体系、考核与淘汰机制等,不仅为我国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国钢琴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了可行范例。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一种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产业,急需高校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高校从自身发展等角度考虑都打算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本文从笔者所在高校成功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经验出发,借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对物联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提出要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特色,研究物联网技术体系,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建设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期对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在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探讨现阶段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重点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阐述了专业综合改革途径,构建了目标导向与核心能力相适应的“136”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提出了有效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途径,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产业链构建与商业模式创新动态匹配的良性模式。物联网产业链由信息感知、网络传输和应用服务等环节构成,表现为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模块化特征以及从“闭环式”向“开环式”发展的趋势。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联动产业链与市场应用的关键环节,创新类型有平台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IBM“智慧交通”的案例验证了清晰的商业模式是构建产业链的关键,否则将出现产业链结构性的“阻塞”以及应用市场阶段性的“过剩或短缺”。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但各国的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取得先机,科学正确地培育物联网产业链成为关键。我国通信业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在科技、经济和政策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雏形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这对我国通信业物联网产业链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14日,工业与信息化正式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物联网首次国家层面上的产业整体发展规划。物联网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项,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规划的推出将会引导各级政府进行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争取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在十二五阶段更快更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现阶段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信息化。认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和条件,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根据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物联网协同创新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也面临资源要素整合不够、组织体系有待完善、运行机制需要创新等挑战.政府应从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重点工程示范、专项资金设立、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进行物联网协同创新的战略引领,要健全利益分享、风险分担以及评价机制,强化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创新的目标导向,促进不同创新主体的广域协同,从而推进江苏物联网协同创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而软件人才是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因此探索一种适应软件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应用驱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加强师资建设做保障,由三个连续的梯次阶段构成,即案例驱动式课堂教学、项目驱动式综合实训、顶岗式专业实习.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为驱动,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实践型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是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保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脱节。首先梳理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深入探讨了河北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顺畅对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物联网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对我国与欧美、日韩之间物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并结合上海、江苏等相关省市的物联网发展规划,探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总体而言缺乏关键技术与核心专利,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培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对风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文立足天津滨海新区风能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风能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和教育衔接做了细致分析研究,提出"应急型"人才培养和"基础型"人才培养形相结合的模式,以分别满足我国风能行业发展初期人才缺口和长远持续发展的两方面需求。前者是指在其他已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增设风能模块培训课程的方式;后者则是全面系统性的风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目前天津滨海新区风能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也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要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需要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共同参与,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政府为主导,推动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室,并使之成为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的场所,为实现校企双赢创造条件;行业协会要规范企业培训、提供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等信息,指导、监督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