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出口和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一些国家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为由向人民币汇率施压。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因来自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测算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本文利用中国自1986年价格改革以来的年度国际收支数据,通过建立国际收支联立方程组,扣除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余额增长的重复贡献,并考虑到国际收支规模的影响,对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自我国价格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已经接近出口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并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倘加入WTO,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将面临十大战略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1,(2):6-6
重庆市副市长陈际瓦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指出:2001年是“十五”计划第一年,如何把握好对外开放的大局,把握好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国家“十五”计划中为什么专门提到要发展开放型经济,我理解至少有三个变化:  相似文献   

8.
《决策与信息》2006,(7):72-72
6月下旬,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没有对中资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市场稳定造成冲击。中国保险业注重引进资本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国际知名金融保险集团。  相似文献   

9.
一、徐汇区招商引资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发表和上海实行了“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后为三级管理)”之后,徐汇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与兄弟市区一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徐汇区从1992年至1999年底,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0余家,协议利用外资25亿美元(略大于合同外资,  相似文献   

10.
11.
SARS的突然爆发,使刚成为WTO成员国一年多的中国面临考验。本文从SARS对中国对外开放影响的角度作一分析,主要对SARS对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最后对SARA给我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现状,从必要性、途径、困难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5.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国际资本流动在瞬间完成,有力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速,使各国资本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由1989年的6200亿美元增至目前的1.5万至2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空前扩张。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连年创新高。全球资本流向出现五大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不应过度追求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相一致的转型路径,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分工造成了当前发展中国家转型路径的多样性。本文在一个两国、三部门模型框架下,使用中、美两国数据,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的影响。文章发现,1992~2014年我国农业占比的下降主要来自国内因素驱动,而对外开放对解释这一时期内我国制造业占比的迅速增长和持续偏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造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路径区别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趋势上看,对外开放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减弱,本国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增强,长期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仍需立足内需。  相似文献   

17.
18.
<正> 当前,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抓住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构筑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产业,是促进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实现四个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
<正> 伴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金融全球化发展和金融自由化进程势不可挡,我国也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步伐加快,这无疑对扩大人民银行与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将为我国的金融监督工作创造很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我们正面临着金融业内外环境的巨大变革及其发展新趋势,如果不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监管经验,就不能适应全球金融发展和经济新增长的环境需求,我们的金融监管将为之而付出代价。一、金融监管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