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3,23(6):173-177
近代民族主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它在引介现代国家观念、推动中国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中国外交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由此催生了中国现代外交理念的萌芽。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占据着无可匹敌的话权霸语地位。作为最具号召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中国外交提供了与西方平等对话的现代文本和评判国际政治行为的价值体系;而被近代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历次社会运动,则从实践层面上推动着困境中的中国外交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概念。在西欧,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兴起是紧密相关的。到了近代,民族主义开始传入中国,经历了从“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转化过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主要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3.
“民族”这一概念本身一直包含着“种族的”与“文化的”双重蕴涵,加之与国家、主权、民主甚至自由意志等等范畴的密切联系,就使得人们对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理解和定义出现了种种的差异。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演进既有其传统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巨变时代诸多内外因素的交错影响,中国民族主义初兴之时的复杂形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并规定了近代中国文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古老的族类意识和观念在近代民族形成、竞争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中国近代的不同社会群体因其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对政治权力的占有多少及对时势的不同把握等因素 ,对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有不同摄取 ,从而对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现勾勒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一种发展轨迹。传统民族主义不断发生嬗变 ,进而向理性民族主义过渡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有三: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及其作为主权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平等地位;二是境内民族关系的重新整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存;三是国家政治的民主化。三者构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近代性",也赋予了近代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应有的内涵。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有一个理论上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紧密关联着西方民族主义的输入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实践。中国不少有识之士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在“五四”运动前后,民族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从而掀起了全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大觉醒。这次民族主义的思潮无论是人员参与方面还是它的影响程度都是空前的,这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而且反对一切外来民族压迫,力主恢复中国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中的国际地位,正确地回应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危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近代民主国家为目标,始终与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贯穿着近代民主精神.孙中山在倡导民族主义的同时,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进行民族革命、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主义的倡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惠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外力冲击下中国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产物 ,其民族主义话语从本质上来看体现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诉求 ,它能以一种多元主义的文化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交锋 ,具有合理的取舍和明确的现代取向 ,其意义非“保守”一词所能容括。  相似文献   

9.
义和团是一次民间自发的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但是在其之后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对于义和团却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从民族主义者对于义和团不同的评价中,可以看到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性质、发展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民族主义置于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大背景下,勾勒了它在晚清至当代的发生及变迁的历史,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揭示民族主义在现实环境下形成的偏狭激烈的品格。文章认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应受到质疑,而它内部非主流的思想资源应得到发掘,以提供新的现代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俞祖华 《齐鲁学刊》2001,5(2):48-55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有如下几组类型:以汉族为体认单位的排满思潮和以中华民族为体认单位的反帝思想、或称之为“小民族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传统民族主义与近(现)代民族主义;族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革命性的激进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与复古型民族主义。从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演变、消长的格局中,可以看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价值为“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理性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风潮中有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一是以章太炎为主要代表,主张以文化别种族,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它虽然为辛亥革命的总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具有种族复仇倾向的大汉族主义情绪又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与结局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二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民族主义,摆脱了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束缚,强调民族国家观念,主张各民族平等、共同奋斗的大民族主义,把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作为革命的终极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13.
问:2005年,恰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讨论在一些人中相当热烈,并且也有很激烈的争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究竟怎样的民族主义才是积极的?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问题的。答:我想,这种争论中国近代以来久已有之,不足为奇。不仅今天和过去会有争论,就是今后多少年内,也还是会成为一个很难统一认识的问题。问题的原因,由来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能不能实事求是地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问题。实际上,真的能够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声势颇大,波及面很广,在凝聚民心、抵御外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曾陷于困境和歧路,如未能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紧密结合;未能处理好抵御侵略和学习西方的关系;偏重复仇,缺少关爱;注重破坏,忽略建设;妨害民主化进程和具有膨胀为极端民族主义可能性等。这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民族意识淡薄,民族劣根性的存在,对其构建和升华有所制约;更因列强侵华造成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客观形势所致。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商人阶层的形成,有别于传统以地域或血缘为纽带的商人群体。商人的视域更加宽广,这是清庭新政中倡导商会建立的副产品,同时商人作为一个现代阶层也逐渐意识到了一个统一民族的存在。在列强殖民、国家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地方意识逐渐弱化。商人们开始从更大范围内解释自己目前的处境,逐渐产生了忧患意识与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缺失有一定的弥合功能,但也隐含着种种不确定性。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具有强化政府执政权威合理性的政治功能、重塑民族精神的激励凝聚功能、社会运行的调控功能和社会发展的整合功能。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内容空洞化和内在建设的不足决定其意识形态功能的两面性和不可预测性,甚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还是一种负效性。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对于当代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意识形态的重建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春霞  王颖 《中州学刊》2002,(4):141-144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 ,由于诸多原因 ,史学界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才有所讨论。尽管如此 ,在通论、分期研究、人物思想研究、事件研究及文化民族主义研究等方面 ,还是发表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9.
国家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嬗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它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本文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概念、特征和载体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准确洞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指泛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目标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唯有正面回应,才能有效引领。对此,需要从多维视角解析以概览其全貌;以审慎态度重构才能科学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