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什么是假言判断?主要有以下不同的定义或说法: 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为另一事物情况条件的判断,或者说,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假言判断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条件与结果的关系的判断。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现象之间条件联系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形式是对实际存在着的大量的不相容关系的概括,其特点是断定若干选言支中只能一支真;对不相容选言判断做真正反映其特点的变形后,结合律仍适用之;因而其是一种独立的判断形式。  相似文献   

3.
看客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形象,它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符码出现在作品中,代表着鲁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认识,体现着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着鲁迅内心世界的恐惧心理,成为创作主体的心理符码.鲁迅对看客形象的塑造,是按照抽象这一艺术原则进行的,他限制看客的活动空间,把看客抽象成无生命的结晶质.这些艺术表现均源于鲁迅摆脱内心恐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有其独特的用色特征。黑白的律动是鲁迅作品的色彩基调。黑色突出表现在通过一组黑色人物和夜的描写,渲染一种黑的心理氛围;白色主要表现在对人物肖像和天气的描写;彩色主要用于对童年生活和梦境的描写。这种色彩选择与鲁迅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他的艺术倾向、个性心理、艺术传承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应的研究也涌现出丰富的成果。纵观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现状,不难看出中外学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将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为鲁迅海外翻译传播研究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对之加以甄别和梳理;对鲁迅作品的英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角度观照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中的得失与价值;专门分析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出文化语境对鲁迅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相较于鲁迅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而言,鲁迅作品的海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仍是一项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中的以实喻虚崔绍范以实喻虚,即用形象具体的事物去给抽象的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虽然是许多作家用以增强语言形象性的常见手段之一,但在鲁迅作品中,又显现出别具匠心的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心选择喻体,准确地描绘事物间的细微差...  相似文献   

7.
判断,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正常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运用思维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情况进行肯定或否定,即进行断定——判断.例如:①一切检察干部都是国家工作人员.②所有的产品都不是次品.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品的艺术力量,诚然在于深邃的思想,而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则依赖于高超的表现才能。这种高超的表现才能,则应首推逻辑判断的能力。鲁迅先生是深通逻辑的。他在作品中,尤其在那大量的匕首投抢式的社会论文——杂文里,对判断的运用是那样纯熟,那样广泛,那样精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语言逻辑上,鲁迅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名研究是鲁迅作品研究和鲁迅思想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本文研究了鲁迅笔名的修辞艺术的特点、规律及其杂文式的语言风格;并从修辞学的角度,结合语义学的方法和鲁迅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将鲁迅作品全部笔名(共129个)中的126个的涵义作了诠释,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部分鲁迅笔名的涵义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和更确切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联言支的排列顺序 联言判断首先是一种复合判断,它是以若干简单的直言判断作为其支判断构造起来的;联言判断同时又是一种合取判断,它是断定思维对象若干可能情况同时并存的判断。因此,根据它的逻辑性质,只要联言判断的几个支判断同时为真,那么整个联言判断也就是真实有效的。比如: ①雪是白的,并且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②有的大学生是党员,并且我校教师并非都不是研究生毕业的。  相似文献   

11.
关系判断最终从性质判断中分离出来,这确实是个很大的进步。但迄今为止,对关系判断的理解,逻辑学界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笔者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关系判断的定义不确切 就笔者所见到的关系判断而言,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关系判断也是一种简单判断,它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判断。”(《普通逻辑》修订本,第7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以下凡引此书,仅注页码。)该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普通辑缉书用“或”字表达选言判断连结项,但“或”字句并不都表达选言判断,它除了表达选言判断外,还麦达联言判断、模态判断和性质判断等。表达联言判断时,其中“或”字有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有时是“有的”的意思,但都表并存关系;表达模态判断时,其中“或”字是表或然的模态词;表达性质判断时,其中“或”字一般表“等同”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作品世界中最具魅力最难解读的作品.<野草>是鲁迅写自己的,也是写给自己看的书,它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痛苦的灵魂挣扎.<野草>是客观情势的变化在作者内心的反映,它是作者创作心态大的变化期的独特的艺术结晶.它的产生昭示了一种超越文体学的文学现象,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美学精神;它是新的艺术形式对新的心理经验和审美空间的召唤,是世界从艺术上对人类新的融化.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关于漫画的定义及其论述可以用来透视鲁迅作品的漫画性、表现性。鲁迅作品与漫画大师歌雅、杜米埃、勃拉特来、格罗兹等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相通(似)性。鲁迅作品的漫画性写实与表现特征兼具,其艺术创造更在后者。鲁迅作品漫画讽刺笔触的犀利和深刻,在其杂文中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实际思维中,总要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情况进行断定,从而肯定或否定它们具有某种属性.这种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就是判断.而判断又总是借助于语句表达出来的,二者有密切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语句表达判断的情况错综复杂,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只有弄清语句与判断之间的关系,并准确把握语句表达判断的各种具体情况,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句的产生,做到判断恰当,从而使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关于漫画的定义及其论述可以用来透视鲁迅作品的漫画感。鲁迅作品与漫画大师歌雅、杜米埃、勃拉特来、格罗兹等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相通 (似) 性。鲁迅作品的漫画感写实与表现特征兼具,其艺术创造更在后者。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是鲁迅毕生业绩的主要表现,既是战斗的匕首,也是艺术的珍品。杂文,这种中国早已有之的文学体裁,一到鲁迅手里,不但思想内容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且艺术形式也有了独特的创造。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共计二十三篇,其中杂文占十  相似文献   

18.
鲁迅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史实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吸引着我们。在历史题材中引进现代生活细节,古今题材混杂,构成了鲁迅作品独特的格局和异样的风格;而这,又是鲁迅经过艰苦探索,力求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地对于社会的观察,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的特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鲁迅小说《示众》的研究,说明该小说以三为结构支点,通过三次叫卖声串联起整篇小说的框架,用三组人物构建起立体艺术空间,并分别用三组细节塑造简洁、精确的人物形象。尚三性是鲁迅创作小说《示众》时的一种潜意识,而这种独特的描写艺术也是鲁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骂人”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在鲁迅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成鲁迅作品风格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