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具有严整的学理逻辑架构.商品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起点,因为商品的二因素使其天然包含买和卖相分离的可能.马克思剖析了商品内在的这一矛盾,并延伸到市场层面,解析了经济危机的两种抽象形式,进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货币与经济危机的真实逻辑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家无休止追求剩余价值而极力扩大资本的生产,货币危机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原因.要想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唯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所谓用卡特尔消除危机,这是拼命替资本主义粉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谎话。”当前,一场新的经济危机风暴正在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企业倒闭,股票价格猛跌,工人大量失业,加之通货恶性膨胀,物价急剧上升,垄断资产阶级一片惊慌。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危机四伏,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情况,再一次证明了列宁的科学论断。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正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也是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不治之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这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要求,阶级矛盾激化,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私人占有,才能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优势,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宣言》中提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措施在当今世界有的已经变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是,这种调整还只是处在量变阶段,经济危机没有消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宣言》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之后指出: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由于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占有,这就决定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大生产和前资本主义分散的小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达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生产的社会化形成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定义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多年来理论界所持的传统观点。但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资本主义占有形式方面的变化,不能不促使我们对这一矛盾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讨。 一、生产社会化三个层次的客观要求 生产社会化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生产资料逐渐由单个人使用转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但现代资本主义表现出了生产组织高度社会化、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加强、生产资料占有多元化、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新特点 ,这是其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的社会化要求 ,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面对这种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原有的“战胜”论或“取代”论已无法准确解读现代资本主义。因此 ,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中 ,都存在客观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探索生产社会化实现形式的多重性、以及生产社会化的效率适用范围或区域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化的生产,都需要管理,以协调个人的生产活动,并执行社会化总体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职能。特别在近世纪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前进,以及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企业规模扩大,经营管理日益复杂。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最发达,科学技术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普及为特征的技术革新浪潮。企业广泛运用自动化机器体系,使生产技术愈来愈进步,企业内部结构和分工也愈来愈精细;加以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史的知识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占有的私有性和生产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制度,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于是生产的社会性与占有的私有性就发生严重的冲突。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矛盾,它所能做的,是私有的占有形式在不断地改变,以尽可能适应不断增强中的生产力的社会性,这就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涉及到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关于生产资料社会性两重性的思想,为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社会化占有与相对落后的社会化生产的矛盾,既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区别,也与社会基本矛盾相吻合,同时也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相一致。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的作用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发展的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竞争的盲目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主要消费品和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生产比例失衡、经济跳跃式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流通过程还是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现实性。并不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所谓自由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其内涵在于以自发的"看不见的手"为调节手段的自由市场经济形态其内部矛盾日益显现的阶段。事实上,这种内在的矛盾也就是所谓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具体体现为两个矛盾:即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显现也就表现为三个过剩,亦即生产过剩、人口过剩、资本过剩。这三个过剩之间互为因果,都是自由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基本矛盾显现为链式社会经济危机中的一个个环节罢了。  相似文献   

13.
现代资本主义产权制度有两个突出变化:一个是所有权同经营权普遍分离;另一个是所有权的社会化。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化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质上是由政府垄断改为机构法人和企业高级主管的"集体"垄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研究,总的思维取向是充分发展生产的社会化,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方式,走向生产资料公有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原因分析王培暄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发展到新高度,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资本家获得了高额利润,与此同时社会消费水平和劳动者的物质生活也有较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多次分析了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制度,对资本主义股份制度作了科学和系统的论述。研究经典作家考察分析股份制度方法及其所阐明的原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建立社会主义股份制度的理论根据。一、股份制度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资产阶级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密切。马克思认为这是生产的“技术性质产生的一个规律。”①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怎样看待当今的时代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现把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大多数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依然存在,因为这一历史规律的两个科学依据至今未变。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克服和消灭生产资料占有的资本主义私有性,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它相适应。二是社会化生产力的最先进代表——无产阶级的存在;它是唯一与先进的大工业生产相适应的阶级,具有要求公有制的阶级特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条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9.
财政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是当代国家这种上层建筑作用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与生产社会化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资本主义的正式代表——国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当时,恩格斯指的首先是以国家的财力把交通机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带来了经济危机,生产力、生产关系同生产条件的矛盾带来了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之所以产生,"控制自然"的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和追逐利润的狂热等主观因素是重要原因,资本主义技术理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等客观因素是其根源;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在于更新道德观念、实行生态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的人类集体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树立全球意识、遵循全球伦理、承担相应责任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开辟了新的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