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35-140
分别梳理了地方精英与民间权威的概念与脉络,指出地方精英更强调客观支配、民间权威更侧重于本土文化建构的特征。当代乡贤的核心特质,即介于自身的客观支配力与当地人们的主观认定之间,认为乡贤具有由当地特定文化观念体系塑造与建构的特质。从乡村治理的意义上,讨论了乡贤文化与乡贤培育的真正意义,乡贤文化不仅仅是指乡贤本人的嘉言善行,更指的是能够建构或生长出乡贤的本土文化体系。培育乡贤更意味着对乡村社会本土文化观念的尊重、培育与引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乡贤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2.
张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3):90-95
乡贤理事会作为落实乡贤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完善乡村治理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乡贤理事会是一种非政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过多、金钱侵蚀公益性、外部发展环境不佳、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建议政府推行乡贤理事会管理去行政化,完善法制环境,培育文化土壤,为乡贤理事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乡贤理事会自身完善人员选拔、考核与培训,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3.
岳精柱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20
历史上的乡贤对地方贡献很大,是地方认知的代表.通过入祀乡贤祠的推举和核准过程,国家将这种地方认知归化为国家意志;通过对乡贤的祭祀和宣扬,国家又将国家意志以地方认知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国家意志得以普遍宣扬、传播,实现了国家意志向民间的渗透,达到了地方认知与国家意志的良好互动.申报的过程是对乡贤美化的过程;入祠祭祀的过程,是对乡贤神化的过程.乡贤不但为地方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地方官员与当地士绅融洽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分析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关系变迁入手,阐述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即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主体、营造文明乡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资金技术回流。在分析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样态和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即明确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归类、构建多元协作的乡村治理主体、建立人本亲善的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植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乡贤文化曾为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涵育文明乡风、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在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均有建树。发挥乡贤文化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重视乡贤文化研究、加强书香社会建设、吸引乡贤回归和重塑乡土精英等。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47
乡贤文化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对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起着推进作用。其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乡民们维系情感的纽带,乡土社会治理的"安全阀",塑造良好乡风的传送带。其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相吻合:爱国是乡贤文化终极目标;敬业是乡贤文化内在动力;诚信是乡贤文化价值追求;友善是乡贤文化教化内容。无论其历史作用还是时代价值,都可成为农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 相似文献
7.
宋暖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5):91-98
山东乡贤崇祀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这一社会群体在明清两代是勾连国家、社会、士人的重要角色,对当时山东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各地乡贤崇祀逐步普遍化和制度化,乡贤崇祀也随之成为一种地方文化.山东乡贤崇祀形式历经若干变化,且形成严格的入祀选择方式和标准,由于其可以显忠良,可以仰眷德,可以维风教的特殊的政治与社会教化功能,山东乡贤崇祀在明清时期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2-26
乡贤文化从古至今绵延数千年,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留存了宝贵的精神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前中国乡贤文化面临着乡村精英严重流失、乡贤文化日渐衰微、多元思潮激荡交锋、乡贤政策暂付阙如等困境。倘要留住乡贤,激活乡贤文化,让乡愁永驻,需要保护与传承乡贤文化资源,多策并举培育新乡贤,以乡贤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乡贤参与乡村发展建设的作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与缝合,使乡贤文化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王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2):112-118
解放区乡土文学作家弘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乡贤叙事来建构无产阶级革命认同,具有极高的颂歌意识与理想主义情怀。这些作家笔下的"革命新人"可视作传统乡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延续与变奏,他们或是个性解放中的"时代先锋",或是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模范",抑或是乡村运动中的"先进干部",分别对应了革命人格成长的三个阶段。同时,解放区乡土文学中的乡贤叙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虽然满足了特定历史语境的需求,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战斗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思想艺术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36-38
挖掘乡贤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寻根铸魂,挖掘古代乡贤文化资源;褒扬善举,打造本土新乡贤;立榜建园,推动乡贤文化的深根厚植;建制搭台,利用新乡贤创建和谐社会;政策扶持,激发新乡贤反哺家乡的积极性;推进村级国学民居画廊及主题公园建设,打造乡贤文化墙、文化园;开展文艺传唱乡贤活动,宣传新乡贤优秀代表事迹。 相似文献
1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5
中原乡贤文化是植根于中原乡土社会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它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化力量。摒弃中原乡贤文化的时代局限和阶级立场,传承并发展其优秀成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因此,要直面中原乡贤文化传承中所面临的时代境遇,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中原乡贤文化的优秀资源,培育适应中原乡村发展的新乡贤队伍,从而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乡村社会转型时期,农民政治参与面临政治参与主体性弱化、参与方式非制度化和参与环境复杂化等现实困境。乡贤文化是乡村社会的内生力量,能凝聚乡村人文精神、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具有人文道德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发挥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农民政治参与,需要从提炼乡贤文化精华,丰富政治参与文化积淀,发挥乡贤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完善政治参与制度保障,搭建平台吸引乡贤返乡,夯实政治参与经济基础等方面共同构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臧兴兵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25-30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陈晶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
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重要性入手,客观分析当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弊端,指出在现代艺术教育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盐城地区艺术教育实施为视角,从教育理念、教材编排和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对现代艺术教育如何利用地方优秀文艺资源的问题进行探索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19.
20.
高校是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地方文化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契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内在需要,是创新高校教育方法路径上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应自觉担负起传承、建设与创新地方文化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在促进人文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自信与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地方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可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