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突发性、威胁性、群体极化、圈层性等特征。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在维护学校形象、构筑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以及高校危机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R危机管理理论可以有效地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在危机缩减期,构建舆情应对的基础保障体系;在危机预备期,完善舆情应对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危机响应期,构筑舆情应对的信息处置体系;在危机恢复期,优化舆情应对的善后修复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网络表现出信息传播的直接与快速,表现形式多样化复杂化,舆情内容的从众化等特点,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MMC(Monitor Management Control,监测管理控制)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及时发现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并掌握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做到准确预警,积极进行疏导,化解舆情危机,消除不良影响,使得高校校园网络成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是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控制不良网络舆情,维护校园稳定,是高校管理者重要而又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依据互联网的特点,探讨如何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控机制以及如何疏导舆情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孙梦霞 《国际公关》2024,(5):146-148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逐年增加。青年学生作为主要的网络使用者,对涉及高校的事件非常关心,同时又缺少分辨能力,极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甚至参与其中,给学生成长与高校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和挑战。文章围绕三则网络舆情案例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处置方式,进一步总结高校网络舆情风险应对处置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网络社会化、社会网络化对社会生活影响巨大。通过对2013年33件网络舆情典型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时间上,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较快;类型上,不同类型事件曝光速度不同;回应时滞上,政府基本能及时回应;回应状况上,政府回应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特征依旧明显;回应主体变化上,政府回应类型化趋势较为突出;回应策略上,政府回应多元化特征较为明显。对此,应注重研究周期性的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通过具体案例实证分析的方式研究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现状,有利于提升我国政府回应和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网络中的经典SIR模型(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及相关研究,提出USCIR模型(unsusceptible susceptible contracted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分析该模型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现高校网络舆情节点具备明显的小世界与无标度、多属性节点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并存、舆情网络结构呈现平台性差异、节点间存在自组织与博弈行为等特征。最后基于USCIR模型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给出了相关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进入微博时代的今天,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网络舆情形成与传播的“生力军”。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加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已成为事关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重大任务。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焦点热点多,传播快、难监控,应该本着宜快不宜迟、宜疏不宜堵和依法打击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的组织保障、舆情预警和舆情危机干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风向标和睛雨表.能否正确、快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关乎到高校教学环境的和谐、稳定.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多途径入手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意识和处置能力,建立一个制度监管、技术支撑、队伍管理的“学校——辅导员——学生——网络”多维互动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已成为群众参与反腐的一种重要途径,伴随网络反腐而形成的涉腐网络舆情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但是,涉腐网络舆情的生发极易触发衍生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有效治理涉腐网络舆情,已成为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各地方政府推行的涉腐网络舆情治理机制为创新舆情监测方式,提升涉腐网络舆情研判分析和处置工作效率,实现涉腐网络舆情主动回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认为,涉腐网络舆情网格化治理机制是包含网格化监测技术平台和网格化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引导处置等在内的一整套机制;网格化治理机制的推广应用需进一步转变舆情治理理念、优化信息技术平台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的稳定。采取切实措施构建引领合力,建立高效稳定的工作机制,保障网络舆论引导,将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舆论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施与软件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与引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涉腐舆情日益成为微时代廉政舆论生态的晴雨表,因此,在微时代加强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很有必要。网民数量倍增、政务信息公开、移动终端网络互动、官民廉政微舆论场融合,这些都为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引导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网络语言暴力、新媒体用户异质性、网络政治谣言、无序"人肉搜索"等,又给新时期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带来了挑战。在推进政治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网络涉腐舆情引导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涉腐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推动民主治理的发展,而公共政策表达体制的不完善又极大阻碍了这个进程。基于网络民意视角的政府回应制度作为公共政策表达的重要途径,逐渐引起行政部门的关注。政府在网络回应机制建设方面主要还存在不成熟、效率低下以及透明度不高等问题。现代政府应该从机制和价值两个层面进行反思,主动应对网络时代民意表达与公众政治参与的要求,探析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应成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切入点,以解决其存在的人文观念滞后、管理人本思想不足、应对突发事件专业机构缺位等问题,从而建立健全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保障高校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我国网络空间舆情的防控和治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互联网本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以互联网舆情的自组织演化为视角,运用AMOS和SPSS软件对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网民行为和网络舆情发展进行实证调研,并对网络舆情的主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均对网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倡导的舆论导向、媒体之间的协作关系、意见领袖的舆论观点、网民以及第三方力量的介入都将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化。基于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舆情防控经验,自组织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治理需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媒体协作关系、保持舆情要素的非线性作用、注重引领网络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7.
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体制机制及保障工作的研究,是减少各类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及其损失的现实需要。本文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角度,对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含义、特点、类型及成因等要素进行研究,深入把握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现状,确定了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高校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许多问题:对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能力不足,政府网站在网络舆情引导和控制方面的作用不大,如政务信息公布不及时,更新速度缓慢,在线服务功能发挥不足。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从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新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兑现服务型政府承诺,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推手是网络主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针对特定司法案件,意图充当网络“意见领袖”,利用普通网民的司法诉求,制造谣言,扭曲民意,妄图以网络舆论对司法部门施加压力,最终影响审判结果.因此,分析网络推手对司法审判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其矫正机制,对于维护网络社会和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