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新作《金陵十三钗》的主题展示了边缘与反抗、仇恨与宽恕、谵妄与救赎三种精神向度,作品通过将女性置于极度苦难的绝境中来表现作者心目之中的"女性的伟力",展示了一种女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反映战争悲剧的影片,《金陵十三钗》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拜托了对战争本身的简单再现,而更多的描述了战争中弱势群体的抗争,集中张扬了人性的光芒带给中国观众的是极具震撼的视觉感受与心灵碰撞。  相似文献   

4.
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共投资6亿元人民币,启用了好莱坞著名国际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并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张导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中赋镜头于寓意,于独具匠心的技艺和声情并茂的声音中,艺术化的呈现了一抹浩劫中的亮色——人性的光辉。让观众在观影中,回溯历史的沧桑,品味真、善、美的人...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独特的双重文化经历创作了《群芳亭》和《野草在歌唱》。《群芳亭》通过中国吴太太在意大利传教士安德雷的宗教救赎中走向新生的故事,表现了异质文化融合的可能与希望。《野草在歌唱》通过南非白人玛丽被黑人男仆摩西杀害导致人性救赎失败的悲剧,展示了异质文化的冲突。不一样的救赎:宗教救赎与人性救赎都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金陵十三钗》由于有国外演员的加盟,便有了有英文原声和中文原声,因此涉及到中英文的字幕翻译。为了能够被目的语观众很好的接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翻译策略,如缩译、补译、特殊字体,以及归化等策略。本文拟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研究《金陵十三钗》中字幕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作中塑造了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包括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在内的抗争者与愫方、瑞珏、王昭君所代表的牺牲者,反映出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及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8.
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红字》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人性的理解。《红字》通过海丝特的人生之梦、丁梅斯代尔的救赎之梦和齐灵渥斯的罪恶之梦,在揭露社会罪恶和人性丑恶的同时,对善良的主人公寄予了极大的同情,肯定了人性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追问式下的悲剧精神,善恶只是一瞬间,善恶模糊的边缘,救赎即是道路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须一瓜的《太阳黑子》中人性的自我救赎,以及对当下社会人性道路发展的追问。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所引发的争议中,“情色”是一个关键词.须知,并非有关“性”的叙事就等同于“情色”,“情色”的关键是男女性关系中女性人格的异化.在影片聚焦于“性诱惑”与“性暴力”的叙事中,女性身体意象呈现为丧失了主体性的男性欲望化对象.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其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缺失正是“情色”生成的主要原因.女性身体在影像中的欲望化表达是由男权中心文化的视点所决定的,对《金陵十三钗》的剖析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所置身的文化环境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与批判力.  相似文献   

11.
《金陵十三钗》的复调形态有两种:第一种为叙事视角在作品中不经意的变化所造成的复调;另一种为严歌苓自觉的双性同体的诗学意识在作品中娴熟地应用所造成的复调。前一种由书娟和“我”的两种视角构成.后者则由书娟和“我”的两种声音生成。作者在小说中灵活地运用了未成年少女书娟的视角和成年的“我”的视角双重叙述方式,使文本在叙述中呈现出一种复调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叙事视角、语言、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变换。有的改编较成功,有的则难以令人信服。电影的改编,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性爱等元素的渲染,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传奇,煽情效果更强,有利于票房收益,但是艺术价值则远逊于小说原著。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作为一位“多产多奖”作家,善于运用多变高超的语言艺术使得其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而在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充斥着大量的语言变异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矛盾表达变异方面。多种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审美特性,也显示出她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与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以《金陵十三钗》为例研究其变异修辞特征,透视其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金陵十三钗》因其典型的当代中国价值指向与西方价值观之间存在深刻背离:十三钗的舍生取义不过是偿还欠付的道德交易,自下向上的价值运动方向与"值不值"的价值权衡呈现出典型的东方价值观的世俗功利性,这些注定了它将被奥斯卡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故事的电影。影片从十四岁学生书娟这一女性视角出发,通过书娟的回忆来讲述沦陷南京城里一群小人物的命运。电影一上映,好评如潮。从某种程度上说,影片的成功是文本和叙事的成功。在叙事策略上,匠心独运的女性叙事范式,传递着人性的淳朴与美好。影子情节彰显了对人性内涵的终极关怀和高度礼赞。影片在独特的女性视角的叙事范式中,对历史进行再现,在对历史的人文思考中,又赋予了影片更深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女性的爱情、婚姻和家庭为主线,反映女主人公多丽的自我成长主题。多丽是小镇上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的一位妇女,由于与同为人母的玛吉的一段颇为正常的交往,引起了丈夫的不满。心理不正常的丈夫就采取偏激的行为对多丽进行报复,之后多丽和丈夫都饱受身心上的煎熬。多丽的女性意识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清醒,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异度空间,实现了成长、灭亡、新生、再成长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7.
《龙子》和《金陵十三钗》分别是赛珍珠和严歌苓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题材来源,都以揭露日军"性暴力"为主体内容,都表现在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人心之"变"的主旨。在叙事方式上,《龙子》运用宏大叙事模式,以史诗般的规模展现了战前战后中国社会和人性的巨大变化,在试图对沦陷的人性进行拯救时,情节安排出现脱节。《金陵十三钗》采用微观叙事模式和多种叙事视角,逐层透视人物心理变化,内在张力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是一位思想独特而又敏锐的作家,她对女性特别关注。在《我爱比尔》这部小说中,王安忆从性爱的本体出发,把笔触直接指向男女之间的性爱生活,讲述了一个都市女性、美术系学生阿三堕落的故事。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我爱比尔》这部小说,分析阿三的爱情故事与性爱生活,窥探阿三的精神困境以及最后的自我救赎,从而引发我们对女性解放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其独特的选材和对人性的解读和对自由深层思考成就了作者和作品,本文从主人公安迪的救赎入手,对小说中的人性和自由做深层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林顿山》和《乐园》分别是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与托妮·莫里森的名作,两部小说分别刻画了非裔美国人追寻理想家园的两次重要实践——《林顿山》里的黑人中产阶级社区林顿山和《乐园》中的黑人小镇鲁比镇的建立。两次实践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两部作品结尾都洋溢着浓郁的希望,契合了"寻乐园、失乐园和最终救赎"的原型主题。这一神话原型的潜在运用,表达了两位黑人女作家思想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体现了她们对黑人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