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新闻正式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7 年的时间。在这57 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电视 新闻事业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彩色画面;从只能节目录播到全程直播;从只有几个单独的电视台到现 在的电视新闻传输的全覆盖。尤其是90 年代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兴的数字技术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对于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却良莠不齐,所以如何吸收借鉴各行各业的优秀精华, 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则是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而文艺学美学方法论中的诸多内容,都对电 视新闻节目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消息类新闻方面.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才能制作出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精品,这是电视媒体当前所面临的难题.笔者试图从电视画面与听觉因素的关系和新闻传播价值的特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制作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精品的一些方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进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观念,在国际传播意识、信息公开意识及受众本体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在其传播方式上,新闻解释权的竞争、直播方式及多媒体生产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而社会化媒体,则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视与社会化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促使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媒介融合的必然趋势,以及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实质影响。进一步指出了电视新闻节目应对媒介融合的方法,即节目直播常态化、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强化互动和增加耐看性。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新闻述评的界定电视新闻述评是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相继开设了新闻述评性节目,如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和《时空报道》,黑龙江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哈尔滨电视台的《新闻了望》等。电视新闻述评作为电视评论的一种形式,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它以典型事件为基础就事论理,从而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郭琳 《南都学坛》2009,29(4):130-131
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不断改善,电视新闻直播正在走向常态化,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面对突发事件直播中的各种压力与挑战,需要从情感把握、语言功力、身份定位、综合素质等方面去重新打造自己,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主持模式,由"新闻播报员"变为"新闻主播"。  相似文献   

7.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一种新闻性题材的电视专题访问,也是电视新闻作深度报道的形式。新闻访谈作为一种广播电视新闻体裁,有别于别的基于互动的电视节目,如“脱口秀”(talk show)、电视辩论(debate)等。新闻访谈节目主要  相似文献   

9.
信度与效度是衡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标准。电视新闻评论表现形态上通俗易懂的吸引力、平等交流的亲和力、“两面提示”说理的征服力以及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舆论的爆发力,有力地推进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效度的实现;但同时,电视画面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浅表性也成为电视新闻评论效度实现的某种障碍。  相似文献   

10.
电视·时间     
尽管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电视还是毫无悬念地是大部分国家人们夜晚的既定节目。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一个名为"2007传播展望"中,有一项是电视收视调查。通过对从1997年到2005年世界各国的收视习惯和收视时间的评估,发现每天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沙发土豆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8小时11分钟。在沙发土豆最多的前十五名都是那些生活优越、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国家。相对而言,生活压力比较大的国  相似文献   

11.
困惑与突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与电视民生新闻的红透半边天相对照,一度倍受青睐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却日渐式微。文章在对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现状做出较为深刻的反思之后,提出了一些摆脱窘迫、寻求突围的策略,并试图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走向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与前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精神文明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媒介环境逐渐多元化的情况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深度得到了一定提升。要促进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不仅要寻求最佳的视角和传播方式,同时也必须从各方面加大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编辑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以当前有关“新闻联播换主持人”的争鸣为现实背景,以《新闻联播》为例,分析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认为单一的信息提供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三个方面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困境所在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消息类电视新闻要转变传播理念,改革新闻内容编排,改变播报形式。通过研究,以期给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随着电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突出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电视这种看得见的媒介因素,相当程度体现了人际传播的优势。在如今,电视新闻越发成为政府和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各阶层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国内外大事和社会各方面发生的事件的最便捷途径。然而,在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植根已久的问题。怎样做好电视新闻,不仅是社会各阶层的目光聚焦点,更是现代电视新闻媒体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社会构建——《直播山西》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的“新宠”,不仅提高了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直播山西》为文本,对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深度解读,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其环境预设、头条设置和人物形象,整体上总结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构建,并对《直播山西》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视新闻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凭借时空同步、声画并茂的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电视新闻编辑居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闻照片曾在我国早期(五十年代)建台的电视新闻节目里充当过主角,但很快又失去了屏幕地位。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当时新闻照片在整个新闻界不被重视,加之照片又大多缺乏表现力,各种报刊均以其为填空补缺、调节版面的点缀品,此其一;其二,片面认为随着摄象条件的改善,可以用电视图象取而代之,缺乏电视图象的可由播音员直播,以争得时效。  相似文献   

18.
提高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包括提高其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此外 ,电视新闻记者还应当注重并树立平民意识。所谓平民意识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就是为百姓拍新闻 ,为百姓作节目的意识。电视新闻记者要有平民意识 ,这首先是由新闻传播规律和电视新闻的特点决定的。新闻的生命存在于传播过程之中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受众接收了信息才是新闻传播的目的。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传播媒介电视 ,它的生命力是由观众决定的。如果电视新闻记者制作的节目老百姓不爱看 ,那么 ,这种电视新闻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其次 ,电视…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随着电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突出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电视这种看得见的媒介因素,相当程度体现了人际传播的优势。在如今,电视新闻越发成为政府和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各阶层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国内外大事和社会各方面发生的事件的最便捷途径。然而,在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植根已久的问题。怎样做好电视新闻,不仅是社会各阶层的目光聚焦点,更是现代电视新闻媒体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方言电视新闻遭遇三大瓶颈,即国家法律法规带来的政策瓶颈、语言障碍引起的传播瓶颈和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品质瓶颈。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要突破各类瓶颈制约,应加强对自身节目形态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在抓住本地老居民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来新居民,还要牢牢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在内容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