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杂志要换主编,竟然引发知识界的大讨论,成为有关"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的公共话题给《读书》的老作者陈四益打电话联系采访,"《读书》最近这么火!"电话那头的陈四益顺口说道。陈四益从1989年起,就开始为《读书》写稿,为丁聪的漫画配文,应该算是丁聪之外,《读书》最稳固的作者了,经历了沈昌文和汪晖、黄平两个时代。陈四益说:"一本杂志主编的更替本该是一件自然的事情,现在却不知怎么闹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2.
的哥漫画家     
刘元 《可乐》2007,(12)
自打前年张志刚的漫画从几千幅漫画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漫画展,和丁聪、缪印堂等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他就在出租车司机行内出了名,被誉为"的哥"漫画家。张志刚小学时赶上"文革",汉语拼音没学全,却迷上画画,成天在课本上胡涂乱抹。因中学时拜胡同里一位美术老师学过画,毕业后,他分到北京某厂当钳工,厂里出板报、宣传栏什么的,都成了他的活儿。  相似文献   

3.
除期期为《读书》画漫画的丁聪之外,陈四益应该是这本杂志最稳固的作者之一。陈四益在1981年开始看《读书》,1989年,他成了《读书》的作者——丁聪画漫画,陈四益配文。此后翻开每一期杂志,都能看到他们珠联璧合的杰作。1996年,沈昌文退休,离开《读书》,汪晖和黄平接替主编之位,《读书》的风格发生了转变,但是陈四益与丁聪合作的"诗画话"却一直延续下来。"从沈昌文任主编时起,这个专栏除了原先放在封三,后来换到封二外,没有任何变化。"2007年3月,九十高龄的丁聪引退,陈四益又同黄永厚合作,继续在《读书》的封二开谈"画说"与"说画"。  相似文献   

4.
常进 《山西老年》2010,(10):11-11
华君武先生是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人。1933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中上高中时,就在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1938年到延安鲁艺工作,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45年调《东北日报》从事漫画创作。1949年调回《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组长。"文革"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退休后仍坚持漫画创作。  相似文献   

5.
丁聪轶事     
丁聪先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从磨难中走来,沧桑岁月虽然消磨掉一些锐气和勇气,但丁老仍具有活力,他的画所体现出来的批判精神,仍让人赞叹不已。复出以来,他的作品涉猎广泛,政治风雨、世态万象,尽在笔下。心酸的,兴奋的,苦涩的,无奈的。如果将他一生创作的数千件作品作一个整体来看,无疑如同一幅历史长卷,记录着不同时代中国的社会现状——上海滩、抗战、内战、抗美援朝、政治批判、北大荒劳动改造、改革开放……除了“文革”外,他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所反映,最有分量的当属社…  相似文献   

6.
勇气的力量     
《可乐》2012,(9):28-28
2009年的时候,咖啡还是一个糊黙胡涂的大学生了,热爱漫画的他有着自己的梦想,画出最好的少年漫画,不满足于广告公司中沉闷的气氛,咖啡决意结束实习去有妖气开始的漫画生涯。  相似文献   

7.
1.绪言1.1香港漫画发展简史香港最早的漫画,始于清末何剑士与郑磊泉。第一本漫画集乃郑磊泉于1920年出版的《人鉴》。到了40年代末期,一批大陆漫画家来港,张光宇还组建了漫画团体“漫画会”,通过《华侨日报》、《星岛日报》、《文汇报》等发表作品。到了60年代末期,代表作品有《老夫子》、《财叔》、《神笔》等。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香港漫画发展期,此时日本漫画亦开始影响香港的漫画创作。70年代初期,香港式的漫画,内容主要是以黑社会及诡异题材为主,代表作品有《小流民》(《龙虎门》前身)、《猛鬼冤魂》等。由于漫画的内容渲染…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一个名为《蚁族女慌慌都市打拼记》的漫画在天涯论坛上发表后,立即得到无数网友的回帖支持,共鸣声此起彼伏,漫画的作者小美(网名)来自山东潍坊,生于1986年,目前居住在唐家岭一个小公寓里。  相似文献   

9.
亲近漫画 拥抱快乐—— 我喜爱漫画是从欣赏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开始的。《三毛流浪记》是最早光临我家书柜的一本漫画书。后来,《世界经典幽默漫画丛书》、《世界经典漫画新品味》、《父与子》等漫画书籍与《漫画与欣赏》、《儿童漫砸》、《漫画世界》等杂志也步其后尘,进入我家书柜,堂而皇之地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我还从书报中“复制”、“剪切”了不少漫画,并汇集成几个本子.摆放在办公桌前或珍藏于书柜中。每每得到一张好的漫画,我总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工作之余.常常把它们拿出来看看,以此来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渐渐地,搜集与欣赏漫画成了我的一大爱好.我与漫画这玩意儿的感情可谓是与时俱进。我不知道漫画们能否和我一起进入“相看两不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李怀宇 《市民》2006,(6):100-104
黄苗子和郁风夫妇最自豪的是一生中有无数良师益友相伴,没有门派与专业之见,只因志趣相投。1930年代的上海,1940年代的重庆“二流堂”,1950年代的北京栖凤楼和后来王世襄芳嘉园小院。劫难重逢后北京的一场场聚会,这对艺术夫妇总是生活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朋友圈中。这些人都是现代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郁达夫、邵洵美、夏衍、聂绀弩、叶浅予、启功、吴祖光、冯亦代、王世襄、杨宪益、丁聪、黄永玉……他们的言谈举止,如果有心人记录下来。便是一部现代的《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11.
潘启雯 《老友》2010,(8):16-17
2009年,对于文化界,是一个悲伤的年份,梁羽生、丁聪、罗京、迈克尔·杰克逊、皮娜·鲍什、任继愈、季羡林……这些学者、艺术家的逝世,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可乐经典     
《可乐》2010,(3):80-80
看不惯新事物,你老了;辱骂新事物,你完了。——漫画家丁聪 树越想升到高处和得到光明,它的根越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人和树是一个道理。——低头是为了更好地出头  相似文献   

13.
完了,没完──初触《中国漫画书系》王朝闻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漫画书系》,已在1994年8月出版了十八卷。据说还将继续编辑几卷出版,真可说是一个巨大工程。这么企图集大成的漫画书系,不只适合漫画爱好者的阅读需要,而亘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壮举。只要...  相似文献   

14.
钟汶 《百姓生活》2011,(11):31-32
上高中时逛书城见到的一幕,促使她把创作漫画佳作作为自己的追求 寂地原名祖雅乐,1983年6月出生在成都一个普通家庭。这位性格活泼的女孩,如今已是国内新生代漫画界有影响力的年轻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如所周知,特殊表记如今已经成为漫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创作漫画时加入英文表记和外来语表记能够丰富故事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同时适当使用这些表记能够使漫画更加贴近年轻受众群体。但是在实际翻译漫画时,这些特殊的表记却极易被漫画的译者所忽视。通过从人物对白、特殊用语以及人名三方面入手,从实用角度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日本漫画中英文表记、外来语表记的处理策略,认为应根据特殊表记出现的位置及作用来具体选择翻译方式,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在漫画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大趋势下,中国漫画如何形成并强化自己的特色,论文通过传统国画与工笔漫画的典型图例对比,指出当代工笔漫画对传统国画元素的继承和创新之处,从而就前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欣赏漫画,利用漫画为写作材料,进行作文练习。 2.懂得写漫画对画面要进行比较具体的描写,能够比较真切地将自己的感受加以表达,并适当地进行一些习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8.
“做只‘羊’也挺好。”读者所喜爱的多难多产的漫画家王复羊先牛如是说。工复子人生的确像一只踏实勤恳的“羊”。这只从大漠风沙。跋涉出来的一羊”,如今是中国美卫家协会漫画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书法研究会副主席。他的近千幅作品,发表在《北京晚报》、《中国漫画》、《讽刺与幽默》等多家有影响的报刊上。他还曾出版过多种漫画合集,多次参加全国漫画展览、全国美展、北京出象漫画展览,获得过多种大奖,包括国际漫画大奖赛的佳作奖。人们从他的漫画中,看到了幽默,但很少有人品味出,凝结这幽默,是爪J怎样的带著托咸味的汗水。童…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讽刺漫画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关于漫画的定义及其论述可以用来透视鲁迅作品的漫画性、表现性。鲁迅作品与漫画大师歌雅、杜米埃、勃拉特来、格罗兹等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相通(似)性。鲁迅作品的漫画性写实与表现特征兼具,其艺术创造更在后者。鲁迅作品漫画讽刺笔触的犀利和深刻,在其杂文中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