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部分东盟国家均为濒海国家或海岛国家,海上安全在东盟各国战略考量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秉承冷战时期成员国间双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东盟国家间多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机制,并且积极构建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战略行为,冷战后东盟不断深化区域内外海上军事安全合作,具有深刻的战略意图.第一,增信释疑,纾解区域内“海上安全困境”;第二,联手应对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第三,实现大国平衡,确立东盟在地区海上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第四,推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的安全”观是对以往传统安全观念的升华和超越。它与国家安全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和强化的关系。在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中,怎样实现“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安全”观是对以往传统安全观念的升华和超越。它与国家安全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和强化的关系。在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中,怎样实现“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建构主义者关于安全区域主义两个核心理论“安全复合体”和“安全共同体”出发 ,阐述了他们关于走向“安全共同体”的“梯级论”、“阶段论”和“非安全化”理论以及决定这一进程的规范、认同、文化、信任等核心变量和社会化、制度化等重要动力。本文认为 ,与理性主义者相关理论观点相比 ,建构主义者的理论观点既可以解释区域安全研究现存的重大的理论困惑 ,又更广泛地反映了冷战后安全区域化和区域主义发展的新现实 ,所以 ,它是一种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 ,它在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 ,也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使得影响国家的乃至整个人类的安全问题呈现多面性和复杂性。全球化时代 ,需要有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综合安全”观 ;全球化时代 ,提高处置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谋划国家安全的突出内容 ;全球化时代 ,国际社会需要树立新的安全观念 ,需要更加注重“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发展到了今天,区域间的安全合作越来越普遍,成为现在国际合作的一种广泛形式,在亚太地区,东南亚联盟国家的安全合作的形式和机制是在该地区最为成功的,也可以作为其他地区区域合作的典范,东盟由一个冷战中默默无闻的小区域组织发展到今天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机构,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式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东盟作为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较大的有影响的国际组织,根据地缘政治,其安全合作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必然有巨大的影响,但东盟国家由于其内在条件的局限,以及最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打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大国,还是不愿采取公开对抗的态度,东盟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类似合作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先武 《国际论坛》2011,(5):1-6,79
后冷战时期,非洲内部冲突通过跨边界扩散而日益呈现出一种区域化趋势。从冲突的根源及其现实影响看,这种区域化又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即它涉及全球、区域、次区域、国家和次国家等多个层次和军事、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以致形成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紧密互动的安全格局。这客观上要求非洲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应该在其内部冲突解决中承担起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一种概念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球化背景,国际关系学界对“安全”概念进行了重新建构。其核心就是“延伸”和“拓宽”现实主义国家安全观。“延伸安全”就是从垂直纬度上将安全的指涉对象从国家向下延伸到次国家和个人,向上延伸到全球和整个人类;“拓宽安全”就是从水平层次上将安全议题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这导致一种对“安全”概念的综合化和多学科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安全复合体理论”是以区域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的“安全共同体”。本文依此理论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动力,揭示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从“弱安全机制”到“强安全机制”,最后走上在区域一体化推动下形成的新的“安全共同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东盟关系为主线之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治理秩序探索的一种典范建构。中国-东盟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区别于一般国际关系规范的亲缘性和历史认同基础,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该区域典范建构的关键基础。但东南亚区域也是西方近代殖民史和后殖民控制史的重要承载区域,西方文化和制度霸权仍有强势影响,民主全球化与西方经贸网络仍有支配性和整合性优势。这些西方殖民遗产和影响机制主要服务于西方霸权利益及政治经济的具体利益,甚至作为遏制中国影响力以及中国-东盟重建紧密互动关系的对抗性工具。就中国国家利益和东南亚区域整体利益而言,紧密的历史文化渊源、不断扩展的纵深经贸关系、不断推进的区域安全合作网络以及中国市场和中国“一带一路”的整体吸引力,正在推动东南亚区域的“东方式回归”。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赋予这一切发展趋势和未来愿景以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共同价值观根基,并引导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建立有别于西方霸权文化和经济宰制体系的和平发展新范式。对东盟体系及其内部的分层化和治理复杂性也需要强化国别区域范畴的精准化研究和知识储备,并在法律体系上增强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将中国-东盟关系作为...  相似文献   

11.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文章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东盟地区治理强调参与、伙伴、磋商与共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与该区域“软”地区一体化相吻合的趋势。自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建立在各国和谐共生基础上的软治理模式正在成为地区合作的新动力。东盟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内生特质的、多功能的次地区综合安全共同体”,并逐渐深化对安全领域的共同诉求。这种诉求的内在动力,是在国际制度层面寻求构建东南亚自身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光厚 《国际论坛》2013,(5):20-24,79
澳大利亚在东盟有着多重战略利益:经济上,东盟是澳大利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安全上,东南亚地区是澳大利亚对外防范的主要区域;外交上,积极参与东南亚事务有助于澳大利亚实现"中等强国"的目标。为增强澳大利亚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吉拉德政府执政后不断加强与东盟组织以及东盟主要国家的合作并介入到南海事务之中。从多个维度来看,未来澳大利亚融入亚洲、重视东盟的政策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张贵洪  唐杰 《国际论坛》2004,6(6):54-59
本文主要分析中美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安全利益 ,双方在该地区安全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两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安全合作的前景 ,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扩大与美国在东南亚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来促进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开展多边安全合作 ,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下的安全稳定观是一种以生为本的安全稳定观.在维稳的目的上,它注重的不在于稳定本身,而是对学校师生根本利益的保护,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和谐安定的校园中增强幸福感;在维稳的认识上,它认为真正的安全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安全稳定,而不是静止的安全稳定;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它把实现安全稳定作为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实现校园和谐的过程,注重的是一种持久的安全稳定,而不是把一切问题掩盖起来的"安全稳定";在维稳的内容上,它认为安全稳定的内容也是全方位的;和谐校园下的安全稳定观的实现,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缅北冲突、湄公河航运安全等东盟安全问题的凸显和外部化,中国在同东盟邻国的边境地带面临着一系列外源性安全威胁,对跨境安全治理的功能性需求已成为紧迫的现实。随着治理实践的展开,中国—东盟跨境安全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安全治理的制度架构,包含多边和双边两个层次的治理机制。这一制度架构在治理实践中存在三个层面的制度困境:一是结构性困境,表现为制度覆盖范围不充分、制度架构碎片化、制度发展程度低等结构层面的内在缺陷;二是过程性困境,表现为制度架构在其机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阻碍因素,治理合作的推进困难重重;三是效能性困境,表现为制度架构难以完成预期的治理目标,存在治理失灵的问题。化解制度困境的关键,在于优化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转型:一是从低制度化治理转变为高制度化治理,以消解治理制度的结构性困境;二是从一元治理转变为多元治理,以弱化治理制度的过程性困境;三是从消极治理转变为积极治理,以应对治理制度的效能性困境。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出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因跨国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矛质与争端逐渐浮出,环境安全成为地区安全中一个日益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环境安全的区城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东盟国家针对区城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展开了多年的环境安全合作,而环境安全合作的深远意义在于能在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形成合作的凝聚力,促进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密不可分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根据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把具有企业特色安全文化,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行中去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主义提出了安全共同体形成的“三个层级”假定,认为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应对变化的环境过程、集体身份和利益的建构过程及和平变迁的可依赖预期的建构过程。通过对东盟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从东盟成立到创建东盟安全机制,再到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提出和建构,基本上都是沿着这三个过程进行的。这表明当前正在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最终形成符合东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安全氛围作为组织氛围的一种类型,是“安全文化”的“快照”,能够反映出组织成员对某一时间组织内部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状态的认知,在提高安全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安全氛围研究重点关注四个问题:一是安全氛围与安全文化的区别,二是安全氛围的研究方法和导向,三是安全氛围的因子结构,四是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在不同行业采用多种测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针对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分析,从而为提高各行业安全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