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孔雀胆》中的阿盖公主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末年,在云南地方发生了一件带有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唐、宋时期割据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余绪,入元后被封为大理总管的第九代主段功,因帮助元代镇守云南的梁王打败了农民起义军,得到梁王信用,梁王并将自己的女儿阿盖(原“盖”字有衤旁,今从省)配给他为妻。后来,梁王又忌妒段功,令阿盖以孔雀胆毒死段功。阿盖深爱丈夫,不愿下毒,并将梁王的阴谋告诉段功,劝其速回大理。但段功不信,结果终于被害。段功死后,阿盖写诗哀悼,不久也就愁愤而死。1942年,一代文豪、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根据这故事,写了有名的新编历史剧《孔雀胆》,遂使这凄惋的传奇广为人知,本文为叙述方便,亦借以名篇。  相似文献   

2.
一 郭沫若同志的四幕历史话剧《孔雀胆》取材于元末云南梁王之女阿盖*妃的故事。元朝末年,红巾起义军明玉珍部攻取四川,随即派明二(即万胜)等分三路进取云南,元兵望风披靡,梁王及其高级官员逃到关滩(今楚雄西)。明二攻陷云南中庆府(今昆  相似文献   

3.
《孔雀胆》的故事不见于元代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后期由云南地方文人虚构出来的故事。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官绅对唐宋元三朝的辉煌历史的追思、怀恋;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理总管的遗民们的"故国之思",是大理段氏家族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就其历史剧<孔雀胆>的主题提出过三次看法,这三次看法实质上都是为了突出"民族团结"的主题.郭沫若是把段功和阿盖的爱情放到民族团结的背景中来描写的,是放在民族矛盾的冲突中来展现的,爱情矛盾中贯穿了民族矛盾.段功和阿盖的爱情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写段功和阿盖的爱情是"表",表现民族团结这一主题是"里".郭沫若是借爱情矛盾揭示民族矛盾,从而表现民族团结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一 孔雀胆,一种铜绿色的粉末;大毒,和入酒中,饮之即死。六百多年前的元代,祖国的云南边疆,相传有个美丽善良的蒙古姑娘,爱上了英武正直的大理总管;这个“力大如象”的民家族将军,也将自己的心献给了这朵被誉为“起死回生”的“押不卢  相似文献   

6.
《孔雀胆》是郭沫若同志四十年前写成的一部历史剧。该剧结构精巧,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悲剧气氛浓郁,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作品。然而,自剧本问世起,便在评论界引起了争议。 据张颖同志回忆,《孔雀胆》初次演出之前,周总理在重庆看了剧本,指出:“在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在抗战时期连续写出了六部著名的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和《孔雀胆》。这些剧作不仅反映了风雷激荡的时代精神,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郭沫若的史剧深受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给他的信中写道:“你的史  相似文献   

8.
(一)《孔雀胆》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写的第五个史剧。它完稿于1942年9月上旬,发表于翌年4月桂林出版的《文学创作》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2月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抗战胜利前后至解放初期,经作者亲自修订,在重庆、上海和北京还出版过多次。1956年7月,作者为次年《沫若文集》的出版作了一次较大的改订。在郭沫若的史剧中,《孔雀胆》是人们争论最大的一部。争论的焦点是:该剧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其内涵的真义何在?现在我们先对第一个问题作一番辨识,第二个问题留待后面再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是从诗剧开始的。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二年,他一共写了八个诗剧,即《黎明》、《月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广寒宫》、《孤竹君之二子》。其中《凤凰涅槃》等六个诗剧分别收入诗集《女神》和《星空》。可以说诗剧创作既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的滥觞,又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中,有一个“向戏剧的发展”阶段。所谓向“戏剧的发展”就是指诗剧的创作。他说:“我  相似文献   

10.
《孔雀胆》为郭沫若于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六部著名史剧之一。作于一九四二年九月。经一段时间的修改和润色后,便由中华剧艺社在陪都闪击演出了。初演时便引起很大反响,曾“赢得了很多观众的眼泪”。以后,在建国前后的几十年来,该剧也曾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其演出的频率和效果,比起当时写下的其他史剧来,是并不显得怎样逊色的。仅就这一事实,似乎便可以说明,史剧《孔雀胆》是有其相当的艺术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自觉攀登莎剧高峰 ,而又善于消化创新 ,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他于 1942年创作的《孔雀胆》 ,在选材和立意方面 ,很像“中国式的《奥赛罗》”。仅看两剧所显示的爱情真理 ,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内涵包括 :主体的致命弱点是爱情的内部蛀虫 ,旁人的自私破坏是爱情的外部敌人 ,个人荣誉和政治愚忠是爱情的障碍物  相似文献   

12.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以爱情诗创作走上新诗坛。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他说:“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指安娜——引注)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这些诗作于1916年,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新情诗。1925年,郭沫若创作爱情诗集《瓶》,这是他另一段浪漫而没有结果的爱情插曲的收获。《瓶》含序诗共43首,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纯爱情诗集之一。据作者说:“《瓶》在写出的当时自己颇适意”,发表后被吟诵一时,诗人蒲风称誉为“中国诗坛的空前的抒情长诗”。《瓶》之  相似文献   

14.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15.
距离剧作初次上演四十年之后,《孔雀胆》成为郭沫若史剧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是不奇怪的。这是个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戏。分歧与争论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初稿草成、搬上舞台之前,就有人诘问作者:“全剧的主旨何在?”爱情戏、妥协说等议论也应运而生。对剧作一回两回的修改、对主题三番五次、变化无常的申说,透露出其中的某些消息。热心文艺的周恩来读了油印本,指出“剧本写得还不错,但史实很值得研究,而在当时上演此剧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一共写了十二出历史剧。五四时写了《卓文君》,《王昭君》,《聂荌》。抗战时写了《屈原》,《虎符》,《筑》(后改名为《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棠棣之花》。解放后写了《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这些历史剧以题材的丰富、内容的深刻、风格的独特,为我国历史剧的创作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人类精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沫若的历史剧中最负盛名的,影响最大的是一九四二年年初创作的《屈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一面加紧了对蒋介石的政治诱降;一面集中兵力疯狂地扫荡我解放区。蒋  相似文献   

17.
苏轼《贾谊论》是一篇有名的人物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书”)与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张书”)都在文选部分里收了这篇文章。《贾谊论》说:“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王书对这句话仅注了一个“累”字,释为“忧虑”。张书则注得颇详细:“遗俗之累,指不同于世俗的毛病。‘遗俗’:与‘高世’句式相当,等于说‘遣世’,即‘离开世俗’,与世俗之人不一样。累:事相因致损。拖累、负担,这里指缺点、毛病。”张书既释“累”为“缺点、毛病”,则两书对“遗俗之累”的解释很显然是不同的。究竟应该怎样解释“遗俗之累”呢?考“遗俗之累”乃前人熟语,苏轼于此不过是  相似文献   

18.
《九歌》诸神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诸神,太乙居首。关于它的名称,先秦古籍中有着不同的写法,如“太乙”、“太一”、“太极”等,寻绎个中缘由,可能是这位“上皇”形成、发展及神格位移的不同标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太乙”应是它的原始面目。“乙”金文和甲骨文均写着,纵看为伏状人形,如果横视则呈屈腿仰卧状,类似齐国社神模样。《春秋》庄公三十三年:“公如齐观社”,三传皆以为非礼,而《谷梁》解释非礼之故曰:“是以为尸女也”。《说文》:“尸,陈也,象卧之形”,郭沫若说“尸女”即通淫之意,  相似文献   

19.
“梁堆”,又名“粮堆”或“梁王堆”。一般三、五成群,高出地面数米或十余米。因人们不知道是古墓,故对此有不少神奇的传说。如《昭通县志稿》说:“梁王堆,昭城四乡皆有,似冢而大。传说古时有夷名马湖子据此,择高阜处凿穸以掩死者。每至清明日,其婿轮流垒土以为尽礼,接年如是,遂积成堆。”雍正《云南通志》也说:“粮堆在城东(宣威州)二里,世传武侯南征,至此乏粮,堆土覆于米上,以示有余。今遗址尚存。”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佛教叙事诗──《摩诃萨陲传》初探娜琳阿盖(NarinArai)自从佛祖释迦牟尼开创以演讲故事等文学形式布道以来,历代高僧大德不仅效而仿之,而且发扬光大,并以此作为衣钵相传。在《甘珠尔》的《佛说贤愚经》和《丹珠尔》的《纠结圆生树》等佛教经典中佛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