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冯沅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家、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河南唐河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曾以淦女士笔名发表《隔绝》、《旅行》等短篇小说,名著文坛。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1932年留学法国,1935年获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建国后,在山东大学任教,主持古典文学教研室、古典文学研究室,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并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妇联副主席、文联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1983,(2)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高亨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史研究专家、文字学家。几十年来,他为整理、研究祖国文化遗产、为教育培植一代后学,孜孜不倦,获得了卓著的成绩。高亨教授,吉林省双阳县人,生于1900年。早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求学期间,师事梁启超、王国维诸先生,深受其影响。1926年于研究院毕业后,历任吉林法政专门学校、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相辉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吉林师专等校教授。自1953年起,执教山东大学,曾任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高亨教授治学严谨而勤奋刻苦,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曾积多年心得,写成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导师饶芃子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饶子教授,1935年生于广东潮州,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即留校任教,曾师从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王起教授,1958年到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随著名文艺理论家萧殷主攻文艺理论。1970~1978年暨南大学停...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拜读了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家郑骞先生校点的《南词韵选》和他的论文集《景午丛编》,获益良多。郑骞先生出生于1906年,字因百,又作颖白,吉林省人。二十年代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8月13日,笔者来到复旦大学,拜访了该校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章培恒教授。章教授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著名学者蒋天枢先生的指导下,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力作《洪昇年谱》以资料翔实、考述严谨而为国内外学者所赞赏;数十年间撰写的大量论文,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章教授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学术界所瞩目,尤为中青年研究者所钦羡,人们急于了解他的  相似文献   

6.
<正> 张可礼教授,山东荣成人,1935年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著名文学史专家陆侃如先生的研究生,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现任中文系教授、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全国《文选》研究会理事、全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大学的辞赋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辞赋研究已成为山东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著名语言学家、古典文学专家殷孟伦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将日本著名汉学家铃木虎雄的《赋史大要》翻译成中文,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在1920年代即已出版屈原、宋玉的评传,1940年代所作的《中古文学系年》,内容也多系赋家事迹。赵省之先生则是1950年代国内少有的汉赋研究专家。后来刘乃昌、董治安、张可礼诸教授  相似文献   

8.
吴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913年 1月出生于江苏武进。 1937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曾参加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毕业后,先后任重庆朝阳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大夏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 1951年全国高校调整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中国古代史和史学史双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华侨史学会顾问、上海…  相似文献   

9.
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教授龚克昌,向向陆侃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1903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省海门县。其父陆措宜先生热心教育事业,曾在家乡创办恒基小学,亲任校长,推行新学。抗战期间,措宜先生被选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海门、启东两县的参议长。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0.
方汉文 《中州学刊》2007,(1):210-213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宁稼雨 《中州学刊》2007,(1):214-216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隆溪 《中州学刊》2007,(1):208-210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葛晓音 《中州学刊》2007,(1):216-218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詹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的《李白诗文系年》是继清代王琦《太白全集》之后里程碑式的权威著作。《文心雕龙风格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文心雕龙》风格学的专著,而《文心雕龙义证》被公认为是海内外龙学研究的权威专著。治学不拘泥于一途,谨严的科学态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淹贯中西的开放眼光,构成了先生学术研究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副教授、《阴山学刊》副主编张福勋先生,倾十年心血撰就的宋代诗话研究的专著——《宋代诗话选读》,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我国著名学者、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吴调公先生亲为作序。序称:“《宋代诗话》的指归,决不限于为诗话作介绍,或仅仅作为诗话学习、研究的辅导读物。它对于古代诗歌美学、古代诗歌鉴赏以至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等等研究来说,也都是一本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读物”.  相似文献   

16.
徐应佩教授的新著《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以下简称《鉴赏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的理论专著。全书含序论、余论共28章,计32万字。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典文学鉴赏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以及古典文学鉴赏的原则、途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陈垣先生,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棠下区石头乡人。1880年11月12日,生于新会;1971年6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九十一岁。陈垣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70余年,任大学校长47年,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桃李满天下。陈垣先生又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代史学宗师,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宗教史、文献学、蒙元史、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贡献尤为突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0年,陈垣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暨南大学曾与广东省历史学会联合在暨南大学举行报告会,以资纪念。当时的大会,由著名历史学家、暨大历史系主任朱杰勤教授主持,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长子、暨大历史系陈乐素教授做了报告,阐  相似文献   

18.
余玮 《学术界》2005,(5):251-256
启功,字元白,满族人,1912年7月26日出生在北京。曾随戴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又跟贾羲民先生、吴镜汀先生学过绘画,并发愤学习书法。1933年起历任辅仁附中国文教师、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辅仁大学国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也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启功还是中国著名的文物鉴赏和鉴定家,尤其对于古书画和碑帖的鉴定极为专精。…  相似文献   

19.
忆旧还是难     
拙文《忆旧之难》送《随笔》杂志后,编辑曾寄送黄裳先生,据说黄先生表示不想发表意见。因而该刊将拙文在今年第一期上单独发表了。日前收到编辑发来的邮件,附有黄先生回应拙文的大作《忆旧不难》,说明将在第二期发表。拜读之后。我一时分不清黄先生对我是赞扬还是讥讽。要说赞扬,我实在受之有愧;要说讥讽。又觉得不像黄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气度。后辈晚生有什么地方说错了,直截了当批评就是了。要是我不接受,或者强辞夺理。读者自有公论。再说,如果因为我的过错而祸延先师。于我固然是罪上加罪,于黄先生似乎也有失厚道。黄先生说忆旧虽不容易,“只要实事求是,认真做去。其实也并不难”。只是“实事求是”和“认真”本来就不易做到,何况还受到其他诸多局限。拜读黄先生的大作,我倒更觉得忆旧还是难。  相似文献   

20.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海章先生是国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老专家。解放后出版的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学批评简史》、《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黄先生九十高龄,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文化遗产与培养后学,他的学问与品德久为学林所敬重。最近,我们就治学上的一些问题访问了黄海章先生。我们请黄先生谈谈他的治学道路。黄先生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自1923年起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我谈不上什么贡献,不过对科研和教学工作,自问态度还是认真的。解放前,我主要从事文学史的教学,我最初研究先秦诸子,对唐诗也下过些功夫,曾开过《诸子通论》、《唐诗概论》、《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