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 《安家》2007,(1):103-106
商业地产这两年风起云涌,一方面是各大开发商纷纷进入商业地产的开发领域中来,如SOHO宣布今后三年内不再开发住宅项目,进而转战商业地产,从而有了"SOHO商业地产系列"的面世;"国美系"继"国美第一商街"后继续在京投入巨资在南四环开体量超过约30万平米的"鹏润国际时尚交易中心",亦对商业地产的开发情有独钟;在北京,汉博参与的大型购物中心就有四个,这些项目都将在08、09年开业;商业地产这两年在MALL商业、产权式商铺开发热潮带动下日益高涨,但这一高潮涌动的背后不仅是发展的势头,似乎更蕴含着崩塌的危机--山雨欲来风满楼,商业地产市场已经到了转折的关头,市场的力量已在暗潮涌动中正改变着市场的规则,许多旧的模式将会被市场淘汰,新的规则将会从失败的废墟中崛起,北京的商业地产将在破立之间王旗变幻,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安家》2008,(1):139
1、开发商转身商业地产 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素以住宅开发见长的开发商将精力转移到了商业地产上.保利集团、富力、合生、香港富华莫不如是.据悉,今年商业投资类物业总量将达到255万平方米,此前供应的商业地产项目也陆续集中在今年开业运营.  相似文献   

3.
《安家》2014,(12):132-135
随着2011年全国几十个城市"限购令"、"限价令"的相继落地,"价格过快上涨"的住宅市场,饱受打击;与此同时,住宅限购导致很多原本做住宅市场的开发商盲目涌入商业地产领域,造成商业地产供应饱和,泡沫增加,全国各地商铺纷纷"遇冷"。时至今日,房地产向商业、文化、旅游等复合型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世茂、万达、万科、保利、龙湖、恒大、富力、雅居乐、中信、海航、佳兆业等国内50多家知名房企相继涉足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4.
商业地产开发的人居环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商业地产开发的典型误区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商业目的的非住宅房地产.是商店、写字楼、酒店旅馆等商业用途物业的通称.最近一两年,各种类型的商业用房如商铺、商场、购物中心等为主流产品的商业地产开发成为房地产业投资的新热点.商业地产的开发,已经从初级的住宅配套型物业转变为一种新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形态,并已经形成其相对独立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商业地产的开发突飞猛进、风起云涌,开发量和销售量都一路飘升,掀起了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一次又一次高潮.与住宅开发相比,商业地产能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升值潜力,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投资商进军商业地产.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商业地产项目定位不准、同质化严重、缺乏长远考虑、业态定位模糊、后期经营不普等问题也逐渐暴露,特别是在二级城市,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开发商和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詹伟锋 《安家》2007,(1):124-125
都说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血统并不纯粹,这样一批转型的英雄,开发住宅的经验根深蒂固,往往令他们的思维受到一定局限.这是商业地产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也是目前开发商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英雄之路并不平坦,在商业地产中成就英雄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其价值也更得彰显.  相似文献   

7.
詹伟锋 《安家》2007,(1):119-121
商业地产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程和尚显幼稚的开发模式,决定了国内商业地产专业人才的匮乏;最近两年商业地产高潮式的蓬勃发展势头,又决定了业内对于专业人才的极度渴求.供需失衡的状况导致人才的稀缺,这一点,从各大开发商和代理服务公司竞相挖角的局面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杨冠军 《安家》2006,(9):26-27
张锋的亲和力,源自对商业地产的专业与执著(我们称之为内秀),以及真诚待人与低调的处世态度. 回顾北京房地产开发历程,张锋感叹,住宅开发已经进入巅峰成熟状态,甚至形成了特有的模式与流程. 相比之下,商业地产却仍然属于"新事物",尽管北京的商业地产已经渐入状态,尽管富有发展老百货的基础,但商业地产专业运营人才还是非常缺乏.  相似文献   

9.
董利 《安家》2007,(1):107-108
2006年的商业地产是安静的一年,也是转型的一年. 今年各种媒体对商业地产的报道篇幅减少、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广告版面缩减、住交会上仅有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这些似乎都使人们感到商业地产风光不再.其真正原因是:我国的商业地产正处于一个由开发走向经营的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10.
商业地产,众多品牌开发商转型的热门话题. 2009年的金融风暴让商业地产一度陷入低谷, 2010年的国家宏观调控将商业地产与住宅的距离逐渐拉近.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商业地产(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产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资产管理能力要求高等特点,长期以来,其发展一直滞后于住宅市场。2010年以来,在住宅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银行、保险、基金和信托等不断将资金从住宅市场转移到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城市商业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年均增速约30%;2011年~2012年,中国城市商业地产处于快速增加期;2013年,在城市商业地产供大于求的市场压力下,城  相似文献   

12.
商业地产运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乐山城市商业论坛上,成都众信和诚实业有限公司以他们独到的商业地产运营理念,前瞻性的大胆设想,充满人文关怀的商业文化思维震撼了在场所有来宾,也为相对住宅地产落后的商业地产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具有实战指导性的理论体系。我们走访了众信和诚实业,深入了解众信和诚实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效春的商业投资理念,在这里列出求得同业人士的共勉和共生!  相似文献   

13.
邹毅  刘力 《安家》2006,(10):63-67
2006年上半年关于个税、二手房交易等各项针对住宅市场的政策出台,使得住宅市场的投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政策风险阴影.曾经聚集在住宅市场的投资高手们逐渐将触角伸向商业地产市场.今年上半年的各类数据均显示了上海市场价量齐升,商业地产已理所当然的取代住宅市场成为了"资金洼地".尤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尽管政府及时出台"171"文件以期限制过量外资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但仍无法阻止来势汹汹的外资疯狂涌入.其中,鉴于商业地产本身的特殊性(稳定回报率)对于外资有着本能的致命吸引力,更促使着基金及地产大亨们追逐着涌向商业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商业地产市场营销中出现了"售后返租"营销模式,开发商纷纷打出高投资收益率的旗号,吸引众多普通市民参与投资购买.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这种曾被建设部明令禁止的商业地产营销模式,依然存在着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5.
《安家》2007,(2):129
个人简介: 周宁,北京新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荣尊堡国际俱乐部公寓策划总监.作为房地产专业科班出身的职业地产经理人和操盘手,周宁先后曾就职于珠江地产、北京中原与伟业商业.在近五年的住宅及商业地产策划、营销工作中,与积累了大量业界关系以及客户资源,尤其是在商业地产、高端住宅以及投资型地产的运作与操盘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取得出色业绩的同时,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实用有效的营销团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詹伟锋 《安家》2007,(1):117-118
地段和区域是房地产开发永恒的命题.区域价值是运作一个项目的先决条件之一,成功的项目又会反过来提升区域价值,这一辨证关系在住宅领域和商业地产领域同样得到验证.对于商业地产而言,特定范围的区域有另一个代名词:商圈.商圈的构成中少不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消费人口、成熟的商业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17.
赵姝岫 《安家》2006,(7):121-128
在这个国际化潮流席卷全球的时代,聪明人会觉得遍地是黄金.所以有了东方广场的成功,有了燕莎、赛特的辉煌,他们成为国际名品的汇集地和"代言者".今天,政策关注下住宅的市场显得有些沮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心情.在商业地产中,购物中心这个年轻的商业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激情,在不断地成长和自我升级,它不象燕莎、赛特那么高不可攀,那么冰冷……  相似文献   

18.
《安家》2006,(10):84-86
2004年之前,从政策、体量方面来看,北京没有上海、广州的商业氛围浓厚.国内的大型基金公司,主要从2004年年初开始针对北京做商业投资,商业地产、写字楼、住宅都有一些买卖.之前都是在上海、广州的情况较多.在商业地产方面,新加坡的凯德置地比较活跃一些.其他的基金公司会针对一些有租约的商业地产项目,或者是有租户开业的大型项目很感兴趣,对那些还未建好、在招商中的项目兴趣不是很大.因为精明的投资公司可以清楚地算出这些项目在三年、五年的租金回报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与专业地产投资和开发商相比,麦当劳地产的成功之处在于:前者是在努力复制一批相同风格的商业地产项目,但它本身的商业经营并不强势,至少没有形成品牌,而后者是已经在商业经营方面形成了相当强势的品牌,他对商业的分析使人信任;前者只在卖地产项目,而后者是在卖专业的商业经营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何莉 《安家》2007,(1):92-94
2006年,建筑设计师已经真正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明显可以看出,开发商、地产媒体对于大部分建筑设计师的关注和尊重仅仅是表面的,或者正如一些建筑设计师自己坦言:"我们在整个地产开发领域中的地位是被忽视的.开发商甚至不在楼书上为建筑设计单位署名,一些开发商也仅仅是把建筑设计机构当成炒作的必要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