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合作是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随着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旅游合作日益深入。在东盟合作的框架下,东盟构建了完善的合作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机制。从东盟国家1995—2008年的旅游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东盟国际旅游获得了高于世界平均增速的3倍速度在增长;东盟旅游合作有力的促进了东盟内部旅游市场的发展;东亚国家迅速成长成为东盟的主要客源地;东盟国家存在旅游市场发育失衡,ASEAN-5占了东盟旅游市场的89.65%的市场份额;CLMV国家旅游增长成为东盟旅游合作的新亮点;东盟旅游发展受外界因素影响巨大。东盟国家和东盟主要客源国的旅游市场按照旅游市场发育可以分为4类国家,15个区外国际客源市场分为5类市场。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西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正当其时,但也只有需求与东盟市场相适应的企业才适合选择东盟市场..而要开拓好东盟市场,必须切实落实以下措施: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准确把握东盟各国的国情与商机;选择好目标市场;选择好目标产业;实施精准的产品策略;量身定做进入东盟市场模式;实施完善、科学的企业管理;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拓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3.
王光厚 《国际论坛》2013,(5):20-24,79
澳大利亚在东盟有着多重战略利益:经济上,东盟是澳大利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安全上,东南亚地区是澳大利亚对外防范的主要区域;外交上,积极参与东南亚事务有助于澳大利亚实现"中等强国"的目标。为增强澳大利亚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吉拉德政府执政后不断加强与东盟组织以及东盟主要国家的合作并介入到南海事务之中。从多个维度来看,未来澳大利亚融入亚洲、重视东盟的政策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4.
论东盟一体化发展与中国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东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后冷战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走向。文章首先探讨了后冷战时期东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因素,最后深入地剖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以及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开放优势。虽然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广西文化产品出口东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目前广西文化产品出口东盟的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是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广西要采取如下财政措施支持文化产品出口东盟:加大广西文化产品出口东盟的补贴力度,增加财政投入;设立广西文化产业出口东盟的专项基金,塑造文化品牌;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多渠道融资;建立资金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东盟成员国政治格局演绎不仅体现了东盟组织在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影响力的变化,还体现了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在所处政治格局中的利益诉求。为此应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整个东盟组织在《东盟宪章》生效之前四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及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情况;同时从内外关系调整角度,考察国家利益、统治集团、民族矛盾、南海主权问题、大国制衡与博弈等干扰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整个政治格局演绎过程折射出东盟成员国的立场和角色定位,即希望在依托东盟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东盟方式",积极构建合作新框架,巧妙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成为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坚定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与发展本国金融业、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同时,带动中国—东盟之间相互投资的增长,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对东盟投资不足的内因主要有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国银行业对企业提供的境外投融资服务还远远不够等。而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欠缺也制约投资的增长:首先,东盟各国对于开放本国金融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自由结算制度有待完善;最后,东盟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政策协调不够。  相似文献   

8.
观点     
《源流》2010,(16)
中国官方媒体近日发表文章,强调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组织(亚细安)之间的问题;在南海问题上,企图挟东盟对付中国,实际上是将一己之私强加于所有东盟成员国,实际上是企图强迫所有东盟成员国为个别国家的非法行为背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找到构筑起东盟地区合作的观念以及作为这一系列观念的理念基石,作为探讨东盟地区合作独有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地区合作机制模式。由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东盟方式”的概念及其历史起源;接着以东盟地区安全机制为例,从程序性与实体性两方面对“东盟方式”在东盟地区合作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东盟秘书处改革以及创建“东盟宪章”的过程分析了“东盟方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东盟国家均为濒海国家或海岛国家,海上安全在东盟各国战略考量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秉承冷战时期成员国间双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东盟国家间多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机制,并且积极构建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海上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战略行为,冷战后东盟不断深化区域内外海上军事安全合作,具有深刻的战略意图.第一,增信释疑,纾解区域内“海上安全困境”;第二,联手应对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第三,实现大国平衡,确立东盟在地区海上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第四,推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具有规模大、增速高、波动快、效应广以及结构调整频繁等数量特征,与美、日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像有诸多差异,各方的互动在增加。在有效管理和应对区内外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条件下,预测2007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并持续释放出规模经济效应。得益于区域贸易规模的拓展与环境的改善,澳门与东南亚的服务贸易将继续得以快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整合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难点所在。东亚共同体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在政治整合上还存在地区国家间安全互信的缺乏、合作模式的复杂性、地区认同的薄弱等诸多问题,而在对东亚共同体政治整合的路径探索中,以金融合作和地区共同治理为契机推进政治合作,以"10+3"作为政治合作模式的主体,整合东南亚和东北亚的政治安全合作机制,并发挥大国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增强地区认同等,都不失为合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关慧 《延边大学学报》2014,47(6):96-102
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东盟中心地位不稳,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东盟RCEP区域经济主导权被削弱,SCO重视安全问题,忽视经济合作潜力。面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以获得先期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与TPP协议接轨;应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尽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在大力支持东盟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可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盟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东盟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应对战略与策略,使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获得了统一,由此而展示了东盟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东盟对东亚的合作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CEPA、PECO和CAFTA这三大政策性的战略安排,已经形成了连接南部中国和整个东盟的经济大动脉,深圳与港澳地区成为“C-P-C通道”中一个新的地理空间的中央节点,深圳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体现了更为深刻的宏观背景和战略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同构性和出口竞争性,影响了双方贸易合作的收益。因此,除追求静态的贸易创造外,应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推动中间产品专业化和区域性生产网络的建立,着力发挥基于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贸易合作动态收益。在当前新的国际、地区经济形势下,建立这种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新格局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东盟是天津第五大贸易伙伴,为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效力,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推动天津外经贸工作实现新发展,本文在对我市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就深度开发东盟市场提出建立组织推动机制,促进外经贸企业联合开拓东盟市场。构建服务东盟市场开拓的商务网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合作进程是在地区权力结构变动背景下起步的。地区大国的利益分歧、权力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从软实力的政策来源、制度来源与规范来源三个层面探讨了东亚合作进程中的软实力因素。事实表明,软实力因素是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主要力量。中国通过继续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加强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及在开放地区主义原则下建立与美国的制度性联系等软实力外交,缓解中国崛起的压力,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及东亚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加强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域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应以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突破点,利用振兴东北经济战略的契机,打开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顾小存 《国际论坛》2011,(5):56-61,81
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新热点和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对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要求。本文致力于探讨发展低碳经济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系,从低碳经济的挑战出发,探讨东北亚地区合作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东北亚低碳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优化配置资源、优势互补、优胜劣汰”的逻辑,分析海南与东盟各国在热带农业发展上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热带农业产业链理论观点,推广应用到海南与东盟各国热带农业的合作与发展上,提出构建“东盟农业生产基地+海南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中国市场和非热带地区国家市场”的热带农业跨国产业链.依法平等协商,自主选择本地区需要参建产业链的农业行业,进行区域分工和自然资源、生产、流通、市场、国际贸易的要素整合,促进热带农业的跨国合作,创新国与国之间的热带农业合作生产经营机制与模式,搭建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平台,弥补中国和东盟国家热带农业发展短板,提高生产效能,增强农业创利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体现富邻友好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