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同时代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联通过不同的形态和途径得以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前一十七年,影视主动依附于文学,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影视创作则呈现出高度同质化趋向。二者以联动与合谋的方式,嵌入了迎合主流文艺规范的一体化格局之中。上世纪80年代前后,影视对文学或依附或背离的双向选择,根源于影像艺术的自主性诉求与现代化革新。随着世纪之交大众文化的崛起和主导型文化媒介的更替,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交互关联发生了深远变迁,呈现出多元驳杂的无定性情形。  相似文献   

2.
论文学给予影视的“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作为后起的艺术种类,影视从以小说为主的文学那里吸取了诸多营养:从改编的角度看,不论是名著经典还是畅销小说,文学为影视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从叙事的角度看,影视吸纳了文学的基本叙事要素,在复调叙事、细节表现以及画外音的运用等方面也得到了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振华 《江淮论坛》2006,(4):183-187
就历史情形而言,文学与影视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多重纠结与双向互动的深刻关联。电影电视的历史,是从各种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获得独立性的历史,其中从文学中接受的滋养尤为丰富。20世纪中叶以降,文学对于影视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影视艺术对文学文体的反作用,主要通过影视剧本的固化形态得以实现。影视剧本以文字形态存在,却是受影视艺术样式限定的特殊文学形态。与此同时,影视剧本的文学价值又是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申载春 《阴山学刊》2006,19(1):35-40
影视艺术为小说提供了新的批评方法,这种批评方法建立在现代影视理论基础之上,把影视艺术作为小说研究的参照系统,运用影视业已形成的概念、范畴、体系和方法来对小说做出评价与判定。它注重作品的文本分析,涉及作家的影视活动,关注文学发展动态,体现了影视时代文学批评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 ,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 ,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广西举全区之力办好第一届在南宁市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抓住机遇 ,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这里着重强调广西广播影视 2 0 0 4年的主要任务 ,概而言之 ,即要做到并做好“五个坚持”。(一 )坚持“三贴近”原则 ,进一步改进宣传 ,繁荣创作 ,提高质量 ,增强广播影视的感召力坚持“三贴近”改进广播影视宣传 ,必须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就是体现先…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广西电影崛起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对第五代导演人才的成功引进,第二阶段是在21世纪之后广西作家群对电影界的集体“冲锋”。重视文学这个艺术领域中最为厚重的土地,是广西电影在新时期两度走向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着重探讨了"图像"与"文字"之争,指出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文学与影视是艺术天地中并流的双河,影视不可能替代文学,使文学成为自己的附属品或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8.
影视艺术,在七门艺术中[文学(包括戏剧)、绘画(包括摄影)、音乐、舞蹈、雕塑、建筑艺术、电影(电视)]是最年轻的艺术.从诞生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却综合了前面六门艺术的艺术创造,使其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影视的艺术“综合”,并不是一笼盛百鸟,而是继承保存了一切艺术所固有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发展产生了独自的特征.下面就影视画面构图的实质及其“不完整构图”略作简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以点对点互动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形成重构现代视听传媒的强大冲击力。现代视听传媒是与传统广播影视有本质区别的新型传媒形态,它从传播模式、接收方式、集成平台、媒介形态、开办主体、运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展示出与传统广播影视不同的特质和面貌。新型视听传媒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按照传统与新兴统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整合各类服务主体、传输网络、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加快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的战略转型,尽快形成现代视听传媒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与文学同行:从文学叙事到影视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和影视是彼此互动的两种叙事艺术。文学和影视在叙事时空处理上有巨大的差异 ,因此在从文学文本到影视作品的过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认为 ,世界电影实践表明从文学叙事到影视叙事大致有三条改编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火爆局面。其原因,既有社会发展需求,也有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人才的需求,还有家长和考生自己"明星"梦的需求。为使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教育主管部门不断调整和改进艺考政策,如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规范组织艺术专业考试、公布各专业就业率倒数排名等新政策和新举措,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注重实践创作基地建设,先后成立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影视动画部三个产学研创实践基地,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承担影视作品创作任务。同时积极寻求与广播影视、网络传媒行业以及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打造影视艺术精品,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辽代文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文学既是当时的北国文学 ,也是中华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辽代文学的崛起 ,为多元一体、北雄南秀的中华文学提供了同北宋文学优势互补、异轨齐驱的重要范本。现存辽代文学作品 ,以诗文为主。辽代初期的诗文传留殊少。中期以后文化趋于繁荣 ,作者逐渐增加 ,艺术技巧日益成熟 ,作品开始大量涌现。而契丹族妇女文学的崛起和发展 ,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辽代的妇女作家以萧观音、萧瑟瑟为代表 ,其文采风流 ,不让须眉。辽代的口头文学 ,主要有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辽代的神话传说大多与契丹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关 ,是民族发展的曲折反映 ;其国土风俗歌谣纯朴遒劲 ,指陈时弊的讽刺歌谣俚俗生动。辽代的契丹文文学 ,也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广西当代文学的文化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辉  李建平 《学术论坛》2005,(12):157-161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主要体现。崛起的广西当代文学蕴涵着南疆的地域色彩、和谐的人性关怀、绚丽多姿的样式,彰显出广西文化的特色,即南北交汇、多元包容、开放进取的文化特征,也显示了广西文学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岭西五大家"与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西五大家”是崛起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五位广西籍桐城派代表作家。这一古文创作群体的形成,固然与当时广西当地学术氛围的培养、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学风气的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当时日益兴盛的藏书风气,是其得以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学传播过程中 ,文学的评奖机制造成文学的名声放大效应 ,它使得作者由追求长远的影响转到关注当前的评价 ,也使得其他作者由仿袭前人转到追逐当今名人 ;当今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使得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极大地增强 ;电脑写作和影视艺术对文学也产生了诸多冲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上层建筑的发展与经济往往是不同步的.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文学也一样,常常与某个时代、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文学评论家李建平、黄伟林等著的<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正是如此揭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之一的广西,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相对沉寂的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桂军崛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1日—23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广西分会与梧州市文联、梧州市文化局、广西社科联科研部、广西作协和《广西文学》、《南方文坛》、《三月三》编辑部及《广西日报》文艺部、广西民族出版社等单位、部门在梧州市联合召开“广西改革开放与文学发展研讨会”,来自区内的57位文学评论家、教授、学者、编辑、作家和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五位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改革开放与文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1、关于改革开放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问题。与会同志普遍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带动了新时期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有的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在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同时,亦扩展了文学创作的题材;改革开放在带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亦扩大了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视角并丰富了艺术手法,给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带来新气象、新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不可分离,文字触碰人性与灵魂,光影呈现世间喧嚣与静默。“复调叙事”原是巴赫金用以分析小说的文学研究术语,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将其用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当中。英国导演崔佛·纳恩于1996年执导的电影《第十二夜》被誉为最优秀的莎士比亚戏剧的影视改编之一,该片充分使用复调结构中“对话性”的叙事手法,以多元的电影语言结构对莎士比亚原剧进行了意义再创造,成功探索了电影与文学之间相通的美学实质。以本片为例,戏剧文本和电影艺术原生和内在的互动关联得以印证:戏剧为电影提供了蓝本和灵感;电影藉由复调叙事和多元结构的现代杂糅,拓宽了文本的多重解读和接受视角,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