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文化自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在面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主导文化上出现新的选择与困惑,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取向趋势。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两大培养原则,采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三大培养方式,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哲学文化相结合,现实领域与虚拟领域并举,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交汇。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模式和Hall的高—低情境模式为理论指导,以国际商务环境活动中的大量实例,论证分析了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及文化的多维度,认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必须对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多维度有深刻的认识,对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差异非常敏感,随时调整自身的商业决策、管理行为和交际方式,以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道德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通过在道德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对于时代使命和教化责任的自觉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浓缩整个社会道德理想、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精髓和标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文化自觉,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价值观是无庸置疑的历史和现实存在。由于历史与现实的主体形态是多样化、多层次性的,不同主体在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别和对立,并具有不尽相同的现实利益、需要和能力,因而不同主体之间必然产生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的个性、多样性不仅是普世文化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相对于普世文化价值观,它本身也具有存在的充足理由和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必须在多元民族文化与普世文化价值观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在丰富发达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寻求最低限度的普世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带来的文化转型与多元文化并存是2l世纪我国社会的重要特点。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多元的文化必然导致多元的价值观。价值多元化引起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多元化价值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马克思的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为建构多元文化时代科学的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追求避免社会风险,还是追求绝对安全,都是不符合现实的虚幻想法,而真正的审慎态度则是对风险进行深度理解,去辨析多元文化价值观对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风险过滤为可接受的。从受众角度来理解风险的可塑性及受众的风险接受能力,就要辨别和区分影响风险接受度的文化价值观类型。针对社会风险,民众往往呈现出四种价值观类型:"等级主义"、"平等主义"、"个体主义"和"宿命论"。调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风险化解机制,可以分为"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平衡机制"、"风险叙述机制"和"风险意义机制"。在现代社会,多种新旧风险交织频发,因此须有相应精准的风险化解机制,只有因风险具有可接受性才能最终将其化解,从而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物质生活繁荣的是主流文化的萎缩和多元文化的兴盛。文化多元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多元时代境遇必然遭致现代人价值观的迷惘与困惑。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与通约多元,并用开放性、包容性和统摄性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来导引和形塑现代人的多元价值观,以期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对人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匡正和重建。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的四重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岂之 《文史哲》2003,(3):16-17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紧迫地突显出来。因为只有首先获得了“文化自觉”,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 ,才有可能最为合理地实现融合 ,才有可能最为持久地推动发展 ,从而逐步达到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为此 ,本刊创办了“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学术专栏 ,吁请国内外学者积极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9.
李娜 《北方论丛》2011,(6):119-121
个体是文化的个体,文化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文化与个体的相互统一和协调是文化个体生成的逻辑起点。文化的个体生成,主要指在人与自然关系系统中,作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之统一的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生成,这是一种文化的再现过程,是已有文化在每个个体中的生成。文化的个体生成包括重复性生成和创造性生成。文化自觉是文化的个体生成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其先决条件是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觉。中国典籍译介在本质上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适度文化自觉体现在通过理性认知中西文化特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合适方式译介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典籍,满足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中国典籍译介的适度文化自觉,是建设多元共生和谐世界文化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郑斌 《云梦学刊》2002,23(6):74-75,79
良好的艺术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精细的、有顺序的、分清主次的。知觉能力的深化与发展,是以比较、分析为基础的有组织、有深度、有创造性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周辉湘 《云梦学刊》2002,23(5):44-47
进入近代以后 ,湮没于清初的船山思想经邓显鹤、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人发掘得以复苏 ,船山的尊王攘夷、华夷大防等思想 ,在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等不同时期 ,为思想家们所接受和创新 ,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香华  彭雨 《云梦学刊》2010,31(6):133-134
目前,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因此,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探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途径,以适应全民健身形势的需要,是改善全民健身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邱绍雄 《云梦学刊》2010,31(2):120-123
市场繁荣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因此市场意识的茁壮成长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股市培育着当代中国人的市场意识,推动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中“怨”的基本内涵,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基调,屈赋所体现的“怨”的悲剧本质及其封建消极性,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悲剧审美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6.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7,28(1):59-63
《诗经》、《楚辞》是两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早期诗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承继《诗经》精神,尤其深受《诗经》大、小《雅》贵族士人忧国忧民思想之影响,其忧患意识约有八端:自修之忧恐,不遇之忧思,育才之忧患,颓风之忧叹,遭诬之忧愤,疏放之忧怨,民瘼之忧伤,国难之忧戚,而其忧患之焦点则在于“忧国忧民”。《诗经》与《楚辞》忧患意识的本质相似,而其内涵与形态则有差异。《诗经》表现为:人称多样,无主名,集体性,句短情促,多用复句与赋比兴手法,个人、家庭、社会忧患层面丰富,多呈平民化色彩;《楚辞》表现为:诗人直抒胸臆,有主名,独立性,句长情婉,多用香草美人比兴象征手法,集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属贵族阶层身份。《诗经》、《楚辞》共同奠树了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里程碑,对后世影响甚大。在21世纪,我们应当继承忧患意识优良传统,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维护世界和平等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伟  闫卫华  付娟 《云梦学刊》2013,34(2):89-91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运用兵团精神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不断丰富兵团精神的育人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兵团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论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中的超前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政国 《云梦学刊》2004,25(3):96-97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被人重视。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实验室。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超前意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实验室建设始终处在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9.
铁凝小说忏悔意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晓芳 《云梦学刊》2003,24(2):75-79
铁凝的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忏悔意识。铁凝小说中的姐妹关系中潜藏着个人对另一半自我的审视,罪恶之源潜藏在自己的内心;两性关系侧重于对人类情欲的审视,罪恶表现在失控的欲望冲动,惟有个人的道德自律才是救赎之道;透过母女关系的审视,揭示社会之恶,社会个体要在忏悔与救赎中更新自我。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云梦学刊》2010,31(6):70-73
培养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中却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生态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农民的适度消费、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村以及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意识。要切实培养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和宣传,而且要引导农民加强生态伦理自律,还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