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孔子的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如此说,即公元前五五一年),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据《史记·孔子世家》),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实在不必。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七九年。孔子自己说“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就是说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灭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因为距离宋国始祖已经  相似文献   

2.
文章起始于应用,是重实用的。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文章形式是甲骨刻辞,刻辞就是王室的占卜档案,青铜器的铭文,如《虢季子白盘》是记功文书,《散氏盘》是疆界的契约,《毛公鼎》是一篇诰命。同《尚书》相对照,《尚书》中也多应用文书,如《微子之命》、《康诰》、《梓材》等等。《周礼·大祝》篇说:“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这里的“辞”就具有应用文书的意思,把文书分为六类。《论语·宪问》上记载了“为命”的写作过程:“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从这种认真起草的过程,可以看出应用文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 清人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四著录有《兖州刺史荥阳文公郑羲下碑》,碑铭有云:“又假员外散骑常待、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答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乎?均默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  相似文献   

4.
<正> 一王夫之把他的一多“调合”“二重化”的方法论运用于其哲学体系的所有领域,而以人性论体现得最为鲜明。王夫之认为,人之生化,是“气以成形”(《尚书引义》卷三),“天之神笃于生而为性。”(《张子正蒙注》)卷二)人作为自然界的生命体与作为社会性的性命,有同有异,同异相即不离,王夫之说:“夫在天则同,而在命则异,故曰‘理一分殊’。……其同者,知觉运动之生,而异以性;其同者,细缊化醇之气,而异以理。乃生成性,而性亦主生,则性不同而生亦异;理别气,而气必有理,则理既殊而气亦不同。”(《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王夫之以为,人有先验(“继善”)之性,亦有后天“日新”(“成性”)之性,它们共存于一体之内。他说:“初生之顷,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无所命,则仁义礼智无其根也。少而壮,壮而老,亦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不更有所命,则年逝而性亦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春秋时期在贵族阶层中流行一种孙“以王父之字为氏”的命名制度。《左传》隐公八年载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鲁隐公就是根据这条古老的原则,“命”无骇“以字为展氏”的。杜预注“公命以字为展氏”一句云:“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予以王父字为氏。无骇,公子展之孙,故为展氏。”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杜云以王父字为氏,盖本《公羊传》之说。”对于无骇是否如杜注所说为公子展之孙,抑或公子展即无骇本人,后世学者有争议。①但杜注所本《公羊传》“以王父之字为氏”的说法却是对的。所谓  相似文献   

6.
一“蒙”地望考 《竹书纪年·殷商·盘庚》云:“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蒙是个重要地名,但“蒙”究在何处呢?《左传·庄公十二年》载:“宋万弑闵公于蒙泽。”杜预注:“蒙泽,宋地。梁国有蒙县。”而西汉时在宋地设置的梁国,所辖又有蒙县,看来古地名“蒙” 与宋地的“蒙泽”有联系。《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 杜预注:“蒙门,宋城门。”宋国都城的城门曰“蒙门”,这与蒙地似乎也有某种联系,是不是“蒙”就在宋国都城不远呢?《史记·宋微子  相似文献   

7.
狄固贪忄林 ,王又启之。 (僖 2 4 P4 2 5 )杨注 :以狄女为后 ,是开导启发其报之无已。按 :杨先生以“开导启发”训启 ,未是。《僖 2 3》“臣闻天之所启”杨注“启 ,开也 ,引申为赞助也 ,详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 ,此注是也。《襄 31》“天似启之” ,《闵元》“天启之矣” ,《宣 3》“天或启之 ,”诸“启”字义同。《僖32》“天奉我也” ,《昭元》“天所赞也”、“天赞之也” ,又“天命不 ,”《昭 1 3》“天方相晋 ,”《书·泰誓》“天佑下命” ,《孟子·万章篇上》“天与之”。奉、赞、  (佑 )、相、与 ,皆赞助之义。也作“开”…  相似文献   

8.
<正> 《论语》云:“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又云:“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治长》)此二节似应合并综合考察,因为所说的内容均为孔子“干者七十二君,……一君无所钩用”(《庄子·夭运》)后的牢骚语。虽不必真的就立刻启程,但所言去向必非泛语,则是显然的。九夷,一般释以“东方的夷有九种,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四书白话注解》上册八九页),此说源于汉朝马融。马融释《论语》“九夷”,即云:“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九种夷的名称,则据《后汉书·东夷列传》。《后汉书》在列举九夷之名后,亦言:“故孔子欲居九夷也。”究其实际,此说大可商榷。第一,九夷分布范围极广。古华夏族团视四周的少数部族,均称之为“夷”,并不限于东方各族。如畎夷显即西方的犬戎。《汉书·匈奴列传》:“周  相似文献   

9.
祭公谋父及其德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礼记》中的《缁衣》一篇,据《隋书·音乐志》载沈约语,系取自《子思子》。《子思子》,《汉书·艺文志》云二十二篇,其书七卷,至北宋尚存,沈约当然能见。《意林》所引《子思子》,即有见于《缁衣》者,足证沈说不误。篇中记孔子语,多引《诗》、《书》为证,是曾子、子思一派著作的常例。引《诗》,或仅称《诗》,或称《小雅》、《大雅》,也有举篇名的,如《葛覃》。引《书》均有篇名,如《太甲》、《尹吉(告)》、《兑(说)命》、《康诰》、《君奭》、《君陈》、《甫刑》。此外,篇中还引了《尚书》以外的一篇书,名为《叶公之顾命》。有关的一章是这样的:“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  相似文献   

10.
《尚书》文本在形成与早期流传过程中虽然尚无自觉的文体意识,但它们在事实上启导了早期的文体分类观念.《尚书》中的训、诰、誓、命,最初为仪式或行为,后向文体名转变.《尚书》的篇题构成与文体分类,也要在此背景下理解.清华简《尹诰》对应亡佚的《咸有壹德》,其篇题当拟作"尹告",得自文中"挚告汤曰"一语.清华简《傅说之命》对应亡佚的《说命》,其中册命的内容合乎"命"之篇题.通过清华简的新材料,我们得以真正理解《尹告》《傅说之命》等篇题的由来,并可进一步证伪晚书.  相似文献   

11.
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教育家,其所开创的“崇仁之学”,对明代学术思潮和教育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学术史家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时,以吴与弼的“崇仁之学”为开篇第一卷,其原因正如黄本人所说:“微康斋,焉得后世之盛哉?”(《明儒学案》卷一,《崇仁学案》)。  相似文献   

12.
<正> 《读四书大全说》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读四书大全说》十卷,有中华书局1975年排印本。其先金陵本《船山遗书》及太平洋书店本《船山遗书》均曾收入。1983年又得衡阳王鹏发现之旧抄本一,为本书之第七卷,包括《论语·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五篇。所据以校勘者,惟此四种版本。  相似文献   

13.
莱国姓氏与地望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 关于莱国的姓氏问题,历代史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路史·国名纪》谓莱为商后之国;郑氏《通志·氏族略》说莱为“不得姓之国”;马氏《文献通考》云“莱姓未详”;而而顾氏《春秋大事表》则列莱为“姜姓”。近人多宗姜姓说,其主要理由是以《左传》襄公二年“夏,齐姜薨……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偪之”这条材料为依据,认为“莱亦姜姓,故使与诸姜、宗妇送葬。”①然孔颖达疏云:“《世族谱》不知莱国之姓。齐侯召莱子者,不为其姓姜也。以其比邻小国,意陵蔑之,故召之,欲使从送葬诸姜、宗妇来向鲁耳。莱子以其轻侮,故不肯会。”孔氏所见是正确的。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齐之灭莱,已是蓄谋已久,齐侯召莱子送葬,与其姜姓与否并不相干,而完  相似文献   

14.
嵎夷考略     
<正> 一嵎夷,最早见于《尚书》。其《禹贡》篇云:“嵎夷既略?碧瓶子贝镎?“嵎夷,地名,即《尧典》‘宅嵎夷’是也?彼尾躺颉队砉薄纷⒃?“嵎夷,薛氏曰:‘今登州之地。略,经略,为之封畛,即《尧典》之嵎夷?卑创怂?嵎夷似非地名而为部族名称蛭腥耸芊馕浴?受封者谁?《尚书·尧典》:帝尧“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羲仲是受封者,旸谷是地名,嵎夷是部族名,居住在旸谷地方。羲仲被封到旸谷之后,没有辜负尧的期望,“经略”十分有方。《尧典》说他能做到“寅宾出  相似文献   

15.
旬邑沿革考     
旬邑,地处古雍州,因系公刘迁豳之地,故有“公刘旧都”之称。据《路史·国名纪》载:“邠之三水东北二十五里栒原上有古栒城”,可见栒邑由栒原而得名。 早在夏太康(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时代,后稷的曾孙公刘为避戎狄,由庆阳迁豳,国号曰“豳”,其地就在今旬邑县。到古公亶父时才由豳迁往岐山县的周原地区。 西周时,文王第十七子姬荀,封豳地,为郇侯(郇是旬的同音),故为豳国,都城在今之职田镇。西周时置邑·属王畿,为栒邑,这就是旬邑名称的由来。周平王东迁,以豳地赐秦襄公,承郇侯之封,仍置邑为郇邑。 春秋战国时旬邑属秦。秦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据《史  相似文献   

16.
<正> 《论语》一书中颇多有关天命的记叙与论述,而旦往往与哲理、政事、礼制、立身等重大问题联系起来。直至书的末章记道,“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把“知命”与孔子一向认为立身成人(而且是为君子)的重要条件“知礼”、“知言”并列,且置之首位,足见其在孔子思想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邢昺疏:“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畏于匡,其实孔子无所畏也”,将“畏”字理解为“畏惧”,其误显然。杨伯峻《论语译注》解“畏”为“拘”,译为“孔子被匡地的群众所拘禁”,意义理解虽前进了一大步,但释“畏”为“拘”,仍未属达诂。其实,“畏”应破读为“围”。“畏”属影母未韵,“围”属喻母微韵,二字音近相通。《韩非子·难言》:“仲尼善说而匡围之”,《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围于匡,颜色不变”,《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引《孔子家语》:“匡人简子以甲士围  相似文献   

18.
命父諥殷跋     
命父諥(?)乃未经箸录之器。数年前,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同志从电解铜厂废铜堆中捡得。铭文三行,连重文共十八字。铭曰: 命父諥乍宝 (?)其万年子=孙= 用享孝受福 此(?)作者名諥,字命父。古人之名与字其义必相应,亦有用反义者,清人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已详言之。諥,《广韵》:“言相触也。”《说文解字》:“触,牴也。”命,《说文解字》:“使  相似文献   

19.
从17世纪以来,黑龙江的别名“阿穆尔”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对其由来,国内外学者至今尚未搞清。主要有五种说法: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阿穆尔”是达斡尔语“卡拉穆尔”的转音;俄国人马克认为,“阿穆尔”来自黑龙江的另外一种地方名称“玛穆”,是俄罗斯人发音变样的结果;苏联学者达斡尔斯基认为俄国科学院院士菲舍尔的见解比较真实,即通古斯人、基里亚克人称黑龙江为“阿玛尔”,“阿穆尔”来自“阿玛尔”;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写的《沙俄侵华史简编》干脆认定“俄国人把黑龙江叫阿穆尔”;王鹏林在其《“阿穆尔”的由来》一文中写道:“达斡尔人对黑龙江的称谓有两种:卡拉穆尔和阿穆尔。前一名称是在历史上按照“黑水”的含义译而形成的传统称呼,后一名称  相似文献   

20.
<正> 《论语·微子》篇:“长沮桀溺耦而耕,使子路问津焉”。郑注曰:“长沮桀溺、隐者也”。(见刘宝楠《论语正义》,下未注的引文均同)金履祥在《论语集注考证》中说:“子路问津,一时何自识其姓名,谅以其物色名之,如荷蒉晨门、荷蓧丈人之类,盖二人耦耕于田,其一人长而沮洳,一人桀然高大而涂足,因以名之。”金氏“以其物色名之”的论断是颇有见识的,但他对长沮桀溺的解释又不免出于臆测,难以置信。按沮字当即锄字的异形,锄与鉏同,沮、鉏都从且字得音,古音同属之部,所以鉏、沮和且三字,在古代文献中常常通用不分,如春秋时齐人犁鉏(见《史记》),又作犁且(《韩非子》),鉏麑,《左传》、《汉书》作鉏麑、或鉏麛,《吕氏春秋》却作鉏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