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村广泛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增强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职能,随之也给家庭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农村妇女做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在承担家庭的生产和社会的生产中成为主力军。妇女做为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就突出起来,这一问题关系到工农业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问题。 改革以前,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家庭主要是成员的生活消费单位。改革以后,实行了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农村的家庭就在职能上和家庭关系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社这一崭新的社会组织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以后,农村中的经济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其中特别是关于分配的问题。因为分配问题,是人民公社经济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公社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瑞 《北方论丛》2007,(2):145-148
正确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中尤其显得突出。城乡矛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之一。通过考察建国以来城乡关系的历史变迁,探讨城乡经济关系和城乡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养老保障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村养老保障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养老保障新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养老问题,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养老保障新措施的实施对农村养老保障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艳 《北方论丛》2006,(5):133-135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农村社会怎样,城乡发展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当前”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选择。因而研究转型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的城乡关系自然就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力量,已成为促进整个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并探索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关系问题,不仅是乡镇企业立法工作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现实需要.这对于促进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这些新的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城乡关系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失衡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曾一度改变了改革前的严重失衡状态,出现了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但是,这种局面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在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又出现了新的失衡态势,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城乡发展关系失衡的基本表现仍然是农业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农村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农业和农村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又付出了太大的牺牲。与改革前的失衡状况不同的是,城乡的经济联系不再被人为地割断,城乡商品和要素流动尤其是劳动力流动一直在迅速进行;同时,城乡发展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达地区一般比较协调,而不发达地区则失衡比较突出。说城乡发展关系陷入了新的失衡状态,是一个总体性或综合性的判断。虽然城乡关系各个方面的失衡状态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失衡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是由主要方面的失衡状态决定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城乡发展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志刚 《江汉论坛》2022,(10):12-18
城乡关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对基本关系,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城乡关系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市的转换,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城乡互动”到城市偏向下的“城乡兼顾”“城乡交流”“城乡协调发展”再到城乡均衡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变,其中“城乡兼顾”是贯穿百年历程的一条主线,保证了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平衡,推动我国城乡关系不断向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但是从百年历程中也可以发现,我国城乡关系政策在某些时期、某些方面还存在价值取向偏离、运行不畅、改革缺乏协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取向,建立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机制,推进城乡政策协同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公权力为背景,大量攫取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性要素以获得巨大利益的新动向.这种新动向正逐渐演变成制约中国城乡关系协调和导致城乡二元社会重新分化的重要根源.2004年开始的民工荒标志着中国劳动力市场进入了深层调整期,人口红利在为中国30年经济成长提供持续动力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单纯依靠"土地财政"发展地方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作为特定时期权宜之计的土地创收绝不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常态.  相似文献   

11.
陈俭 《江汉论坛》2012,(8):46-49
税费改革以后,我国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时期。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看,我国农民负担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通过一些部门或行业的不合理收费或罚款、农产品生产成本攀升、廉价的农村土地资源以及农民在养老、医疗和教育支出等方面的负担表现出来。造成农民负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乡镇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偏向城市的发展导向尚未改变以及农民分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尚未完全改变等。要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必须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农产品价格体制、城乡土地制度、城市导向战略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着手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锡强 《学术论坛》2006,(9):109-112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及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都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范围、层次、质量和方式提出新要求。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对立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为了生计,为了赡养老人教育孩子,以及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农村人口,尤其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村青年大量涌向了城市.伴随这一现象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极度缺少人力资本和动力支持,从而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下,研究农村青年的细分需求满足情况,对提升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发展包括内外两个发展动力,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农村自身发展,外动力表现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两种力量。城乡统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原则,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统筹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新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将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玲 《学术界》2007,2(5):163-167
运用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讨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认为"二元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更是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如何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一元结构的转化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解决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严峻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政府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视野,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任务.从云南省保山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来看,农村公共设施薄弱、农村公共事业滞后、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等"三个公共"问题困扰着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新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步伐;加快构建农村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健全村民自治;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体系.为此,在宏观决策层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经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城乡经济关系,经历了一个剧烈的变化,它由旧中国的城市剥削、压迫乡村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对立关系,演变为新民主主义的城乡互助关系;又由于加速工业化的需要,演变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城乡分隔关系;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通过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演进来打破城乡分隔、农村为城市提供剩余的关系。但是工业化的水平和国家的财力最终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反哺农村阶段的到来。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及经济增长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工业化的实质就…  相似文献   

19.
从城乡公共物品配置看,我国很长时间以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远远不如城市,这就带来城乡关系的诸多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以何种方式将资源在城乡之间实现有效的分配与流通,从而达到社会的整体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创立了全面、系统的城乡关系理论,是指导研究和处理我国城乡公共物品均衡配置问题的科学理论。城乡公共物品均衡配置就是要在城乡分立的供给模式中寻求城乡供给模式的融合,通过城乡供给模式的融合推动城乡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协调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关系的失衡及其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关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等客观原因以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改革不同步、城市通过"剪刀差"剥夺农村、城乡公共产品分配的城市偏向等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我国城乡关系出现失衡。城乡关系失衡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必须加以调整,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此,必须明确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坚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原则,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