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乡土审视、农民书写一直是当代作家阎连科写作的重要主题,这也使他成为当代文学乡土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瑶沟系列""和平军旅系列"作为阎连科乡土书写的重要存在,写出了穿梭在乡村与军旅两个不同空间中的农民的生存特性。把阎连科的乡土小说放在新文学乡土小说史中来考察,其小说精神的独特性在于阎连科在批判性与审美性两种乡土审视之外开启了一种平视性的乡土审视,这种平视性的乡土审视的形成又与非知识分子化的写作立场与苦难叙事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丁玲早期小说移置到女性话语语境内进行其外本文层次的阅读,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本文叙事的欲望及叙事风格。认为推动丁玲进行现代女性写作/叙事的本因是丁玲对女性自我的关泣及性别受压迫、欲求解放的现代意识焦虑,而丁玲执着女性性别的叙事与现代叙事系统即男性神话的差异,则赋予她早期小说本文鲜明的个人化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通常被认为是穆时英小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其小说中的错格现象是这篇小说精致结构中的一个瑕疵,而它又是由于穆时英本人向小说人物投射过于强烈的情感造成的。小说中潜隐着"误认"这一主题,穆时英对"误认"主题的书写,成功地捕捉到一种典型的都市现代性体验。然而每当穆时英书写这一现代性体验时,其写作都会表现出某种游移与慌乱的特质,这使得其作品无法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7.
小说叙事中的身体书写,是对身体这一社会符号的再符号化.其不仅指向身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指向作者对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再符号化时赋予的意义.在这一再符号化过程中,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在故事-素材层面,身体作为人物的物质存在,具有模仿-主题功能,打着一定时代的文化与权力烙印,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在叙事-文本层面,身体具有结构功能,一方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展现小说叙事对于人物以及人性的理解的“指号”,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符号;在叙述-修辞层面,身体则具有美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修辞对象,与小说叙事的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小说叙事正是通过对身体的符号化,完成对人类经验的记述,以及对民族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无意识的发现,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史”.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的提出与建构,为小说文本解读与小说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素以主题多元著称。但对于"漂泊"主题的书写却一直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一方面,她在对众生漂泊经历的书写中,追问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对现代人心灵漂泊困境的关注中表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漂泊虽然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但漂泊者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综观德莱塞近半个世纪的小说创作,德莱塞对人性及生命意义的观点与他的机械论创作思想产生矛盾,并由此形成了德莱塞小说独特的叙事伦理:道德叙事与欲望叙事互为关照的双重叙事特征。德莱塞的道德叙事与欲望叙事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其小说的内在张力。作为一个有主体性和伦理意识的艺术家,德莱塞追求人生信仰和道德完善的人文精神是其借助小说创作这种艺术形式表达道德主题的内在动因。德莱塞创作观与道德观的多重矛盾及叙事伦理的双重特征,展示了德莱塞书写真实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在描写城乡主题时,并不注重展现时代变迁的史诗性的宏大叙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城乡的相互对照中来探究生命个体的存在处境及其命运走向,并且受多元地域文化的影响及江苏作家对文学精神的自觉坚守,使江苏小说呈现出世俗性与诗性相融的美学特质。江苏作家关注人的生存与精神的写作立场与姿态使江苏城乡叙事承载了丰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