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我们探讨艺术审美教育的人学命题时,就如同在追问人是什么,人应当如何生活;当我们追问人为什么需要审美和艺术时,就如同在追问人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和发展.面临着当代社会人类发展的现状和社会转型中人的素质的建设以及人类自我意识与精神贫困等问题,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为艺术审美教育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对整体的个人及其本质进行追问和研究,才有可能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探寻、建构和创造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内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基石.这个基石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人文素质;一是应具有的生存本领应具有的专业素质:口才、写作和书写. 1. 人文素质 文学是人学,是人心之学,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文学与人学的契合点,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正确轨道.教师要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让他们逐步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能明辨是非,有正确的审美观;懂得文明礼仪;明确其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基础上,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考量是道德和师德建设的应有逻辑起点。马克思人学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问题,为师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角度观照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发现其正遭遇着"人学空场"的困境:师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与幼儿教师实际脱节;师德建设的环境支持忽视了幼儿教师的本性;师德建设的实施过程轻视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等。因此,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应走"人学在场"式的建设之路,即以现实中的教师为本,用人性化的手段,建构起"规范中重视人,环境中温暖人,工作中信任人"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幼儿教师的生命在场,满足幼儿教师的合理需求,凸显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解构西方传统人学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人是什么”为基本问题,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学研究必须创新——第三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代新科技革命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等一系列情况 ,第三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定名为“人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议着重探讨了进入新千年和新世纪的人学建设问题 :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新科技革命与人的自我认识的深化 ;个人与集体、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问题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发展 ;全球化与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以人为本德育工作环境建设首先面对的现实难题是:既要保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所需要的学生的自主性,又要保证主流文化价值的正确引导作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强以人为本德育环境的四大构件建设:开创既注重启发思维又与实际联系的两课课堂;形成一支具备人学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的人文氛围;加强教师的有效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虚拟生存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新视域,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新时期的理论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虚拟生存的研究能够充实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二,虚拟生存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机遇;三,虚拟生存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基本问题.对"人到底为何"不作出回答,则不可能进一步探讨人的问题.马尔库塞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分别构成了各自人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公认为在现代西方人学思潮中影响较大的萨特(Jean-Paul.Sartre)人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予之以科学的判析,进而或对其中提出的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予以马克思主义的解答,或批判地借鉴其中可资借鉴的思想见解,这对于构建“以完整的个人及其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不无积极意义。萨特把人-物关系作为其后期人学理论的基础问题之一予以着力探讨,确实抓住了人学基本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他关于人与物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交互关系、相互依存”的思想,则既有其值得我们重视的、闪烁着唯物主义和辩证理性之光的深刻见解,又有其自身思想方式和理论观点上的值得置疑之处。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呼唤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确立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在寻求适合教师发展的有效的校本培训新方式。转变教师评价观念,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我校明智的意识到教师的评价改革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使教师评价的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能力的提高,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学校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制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由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三个维度构成。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