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朱国华 《河北学刊》2005,25(4):139-146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布迪厄对文学场的历史发生的理论阐述。就法国文学史而言,这一过程经历了文学场获得自主性、出现双重结构以及生产符号财富三阶段。但文学场并非一个超稳定结构,它面临的内忧是,美学革命的体制化会耗尽它的话语资源;面临的外患是,文学场总是不能摆脱政治、经济资本的操控。但问题是,布迪厄对作为一种普遍性文学建构的文学场的描述是否准确?布迪厄把文学场理论限制在发达国家,那么,它超出欧美之外是否仍然存在一定的阐释效用?事实上,布迪厄本人并没有反思性思考他从属的第一世界的学术位置与他的学术观点之间的语境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学场论文论以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建构了一个社会文学艺术的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条文学社会学的思路,把文学艺术作为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的实践性产物,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以新的方式阐述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实践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分子理论作为布迪厄统治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思想体系注入了一种实践活力。本文把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置于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学语境之中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布迪厄对于知识分子关系主义的定义、知识分子场域的祛魅性质与内部结构关系,并在最后尝试性提出了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以及跨语境的可能效用。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场域"和"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场域-惯习"论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迪厄不仅阐述了场域和惯习的基本含义,而且分析了场域与惯习之间的多重关系;布迪尔的"场域-惯习"论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周宁人的钢材市场当作一个布迪厄意义上的场域理解,周宁人是通过他们在场域中生成的惯习并根据掌握有的资本形塑着钢材市场,同时钢材市场也造就了一个总人口不到20万的山县却有6万人在从事钢材贸易的钢商群体,这体现了行动者与场域社会是个相互同质同步的互动关系.借助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分析周宁人钢材专业市场的行动逻辑,可为我们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理解专业市场,具有学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批来自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学者通过本书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学术意向: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尝试运用皮埃尔·布迪厄关于文学生产的理论方法,以期对这一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编者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在引言中对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作了直观概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运用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周宁人的钢材市场当作一个布迪厄意义上的场域理解,周宁人是通过他们在场域中生成的惯习并根据掌握有的资本形塑着钢材市场,同时钢材市场也造就了一个总人口不到20万的山县却有6万人在从事钢材贸易的钢商群体,这体现了行动者与场域社会是个相互同质同步的互动关系。借助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分析周宁人钢材专业市场的行动逻辑,可为我们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理解专业市场,具有学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认为,文学场从性质上来看,是一个围绕着文学的幻象组织起来的、与日常的经济逻辑相反的信念的生产场。从文学场的内部空间结构上来看,根据文化资本的构成和数量,存在着动态的具有等差的位置空间,具有较多文化资本的文学行动者占有统治位置,反之亦然。文学行动者由于其拥有资本会与社会轨迹产生相应的习性,这种习性又引导着他试图在文学场中占据与自己相适应的位置。文学行动者总是不安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总是倾向于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并获得垄断文学合法定义的权力,这就引起了正统与异端之间的连续不断的符号斗争。  相似文献   

9.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1,32(6):86-86
《重构文学场:当代文化情境中的传媒与文学》(谭旭东著)于2010年12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与文艺学等方面的前沿理论,结合我们身处的当代文化情境和我们参与的当代文化实践,探讨了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的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该著视角新颖、视野宽阔,  相似文献   

10.
权力问题是研究社会秩序时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韦伯到科尔曼,再到布迪厄、福柯,社会学理论中关于权力的研究经历了一场微观基础的转变。从最初纯粹理性人的假定,到后现代理论中对行动者感性选择的回归,当代的社会学权力理论超越了权力的理性假设。权力也由最初的抽象权力,扩展为具体、真实、可感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